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难题。在此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模式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9-02
[作者简介]韦新生(1972—),男,广西南宁人,本科,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白圩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一、引导学生加强对物理规律普遍性、科学性及客观性特点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
在新课引入过程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进行介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电路中的电流、电阻以及电压三个基本物理量也不例外,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通过这样的新课引入,不仅可以使本课程的探究目标得到明确,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物理问题。在之后的课堂中学生就会带着“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产生对这三者进行探究的强烈愿望,树立探究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空间,帮助学生养成勇于创新的精神
接下来引导学生原有的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知识,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大胆猜想,并通过思考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教育学生考虑问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独立思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通过大胆猜想,学生纷纷提出自己认为的可能存在于三者之间的定量与定性关系,并对自己的关键进行验证。值得一提的是,宽松的思维空间可以推动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学生会逐渐从迷信课本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三、通过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教材中的实验有限,课外实验活动是常规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补充,但是现阶段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实际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种开放的、宽松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例如对反应时间进行测定,只需要两人利用一根直尺就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将时间标注在直尺上,制作一个可以清楚显示平抛速度方向的飞镖等。
2.改进课本实验,一些实验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这些实验进行课外研究,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和改进,这有利于打破学生思想禁锢。
四、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实验测量数据
在一次物理实验中,某组学生记录了一组数据:R=5Ω,如果U=1V,则I=0.2A;U=2V,则I=0.4A;U=3V,则I=0.56A,学生发现在这组数据中0.56A的数值中存在问题,于是将其改为0.6A。很显然,在这组学生中已经有人知道了论证的结论,如果更改数值,则会达到目的。笔者及时提醒这组学生,实验中的数据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如果不能得到结论,应该从实验仪器、操作过程和方案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重视物理学史教育,学习榜样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
在本节课结束之后,笔者安排学生阅读关于欧姆资料的作业,这个部分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然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这节课中确实非常重要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的很好的范例。课堂中如果有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笔者在这部分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具体问题:第一,在文中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第二,欧姆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落实。学生深入阅读之后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欧姆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六、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练习
在练习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对例题进行讲解,并强调同一电阻的前提,如果出现两个及以上电阻,可以标注“同一段电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示范的作用,注意书写等相关细节,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分析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刚刚接触初中生活的新生对中学学习多少会感到一些陌生,这时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初中学习与生活中,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对物理实验进行合理利用。在对小车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自然规律进行积极的探索。
3.充分利用物理学史,善于发现物理学中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学史,可以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几分钟或者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为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史,对物理模型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深切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乐趣,并对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进行体验。例如在有关自由落体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有关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史料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伽利略的资料,学习伽利略那种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三个维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与其他目标相分离,三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渗透到物理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情境以及环节之中。笔者在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与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相结合的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将研究重点放在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以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使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得到最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卫津,蔡长运,曾维静.新课改背景下寻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契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0):49-51.
[2]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12-17.
[3]王较过,田甜.物理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分析——以物理1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44-147.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9-02
[作者简介]韦新生(1972—),男,广西南宁人,本科,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白圩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一、引导学生加强对物理规律普遍性、科学性及客观性特点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
在新课引入过程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进行介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电路中的电流、电阻以及电压三个基本物理量也不例外,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通过这样的新课引入,不仅可以使本课程的探究目标得到明确,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物理问题。在之后的课堂中学生就会带着“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产生对这三者进行探究的强烈愿望,树立探究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空间,帮助学生养成勇于创新的精神
接下来引导学生原有的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知识,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大胆猜想,并通过思考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教育学生考虑问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独立思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空间。通过大胆猜想,学生纷纷提出自己认为的可能存在于三者之间的定量与定性关系,并对自己的关键进行验证。值得一提的是,宽松的思维空间可以推动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学生会逐渐从迷信课本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三、通过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教材中的实验有限,课外实验活动是常规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补充,但是现阶段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实际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种开放的、宽松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引导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例如对反应时间进行测定,只需要两人利用一根直尺就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将时间标注在直尺上,制作一个可以清楚显示平抛速度方向的飞镖等。
2.改进课本实验,一些实验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方法进行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这些实验进行课外研究,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和改进,这有利于打破学生思想禁锢。
四、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实验测量数据
在一次物理实验中,某组学生记录了一组数据:R=5Ω,如果U=1V,则I=0.2A;U=2V,则I=0.4A;U=3V,则I=0.56A,学生发现在这组数据中0.56A的数值中存在问题,于是将其改为0.6A。很显然,在这组学生中已经有人知道了论证的结论,如果更改数值,则会达到目的。笔者及时提醒这组学生,实验中的数据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如果不能得到结论,应该从实验仪器、操作过程和方案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重视物理学史教育,学习榜样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
在本节课结束之后,笔者安排学生阅读关于欧姆资料的作业,这个部分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然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这节课中确实非常重要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引导的很好的范例。课堂中如果有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笔者在这部分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具体问题:第一,在文中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第二,欧姆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落实。学生深入阅读之后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欧姆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六、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练习
在练习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对例题进行讲解,并强调同一电阻的前提,如果出现两个及以上电阻,可以标注“同一段电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示范的作用,注意书写等相关细节,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分析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刚刚接触初中生活的新生对中学学习多少会感到一些陌生,这时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初中学习与生活中,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对物理实验进行合理利用。在对小车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自然规律进行积极的探索。
3.充分利用物理学史,善于发现物理学中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学史,可以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几分钟或者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为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史,对物理模型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深切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乐趣,并对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进行体验。例如在有关自由落体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有关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史料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伽利略的资料,学习伽利略那种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三个维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与其他目标相分离,三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渗透到物理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情境以及环节之中。笔者在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与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相结合的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将研究重点放在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以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使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得到最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卫津,蔡长运,曾维静.新课改背景下寻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契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0):49-51.
[2]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12-17.
[3]王较过,田甜.物理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分析——以物理1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