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社会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国家长们对于学前教育给予了更高的关注,现阶段学前教学课程体系也日益完善,不仅涉及到基础的文化课程、艺术课程同时也涉及到社会教育的课程,旨在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笔者以此为研究背景,客观论述现阶段我国针对学前社会教育的理解,对于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现状深入分析,针对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策略,以此为学前社会教育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学前教学 社会教育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33-01
  引言
  新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水平还是课程内容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呈现多元化,随着学前教育的日益成熟,针对幼儿也逐渐推出了社会教育课程,为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围绕学前社会教育课堂的开展,强调现阶段我国幼儿园针对社会教育所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梳理了社会教育的主要方法,对于新形势下我国幼儿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
  一、学前社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学前社会教育其立足于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所提出的新型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规划,在21世纪的教育委员会上,明确提出了针对幼儿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的成长必须要学会自主认知、学会生活和认识周围的环境。而学前社会教育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通过培养幼儿认识环境以及了解社会等,融合一定的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文明的行为以及开朗的性格等,现阶段学前社会教育课程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前社会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实践练习法
  实践练习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所开展的一定的亲身体验活动,通过设定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不仅可以充分的检验幼儿的理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亲身体验也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社会教育,纠正和改变幼儿的不良生活行为,实践练习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值日、公益劳动以及模拟人物情景等。
  (二)参观法
  参观法主要是指幼儿园通过带领幼儿去实地参观社会场景,让幼儿切实感受和了解社会现象,通过幼儿教师的理论讲解,来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在参观法中通常幼儿教师也会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幼儿独立观察、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来强化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参观法在当下众多幼儿园当中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方法。
  (三)表演法
  所谓表演法主要是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幼儿去体验和表达所设定情景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来提升幼儿的社会感知,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般来说,表演法可以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角色表演。可以更好的了解和记忆社会环境。
  三、学前社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一)对社会教育缺乏科学的认知,落实不到位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都相对滞后,尽管近些年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课程体系也日益完善,但是很多基层幼儿园对社会教育还是缺乏科学的认知,课程理解片面,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很多幼儿园和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社会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使得社会教育无法有效落实,纵观现阶段很多基层幼儿园都没有设置一定的社会教育课程,幼儿教育内容大多都是停留在教育、艺术教育以及专业课程的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这对于我国新形势下幼儿的培养和教育是不利的。也大大压缩了幼儿的成长空间。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
  在当前很多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来看,大多都是围绕艺术课程、艺术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社会教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并不高,针对社会教育课程设计也过于僵硬死板,很多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针对幼儿的个体成长需求和综合素质,幼儿对其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很多幼儿园针对社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普遍偏高,幼儿的实际掌握能力相对较大。使得学前社会教育无法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也不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成长。
  四、学前社会教育课堂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学前社会教育认知,提升对社会教育的关注
  针对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幼儿的成长需求,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和教师还需要积极强化学前社会教育认知,提升对社会教育的理解和关注。首先,作为教师要积极了解社会教育的内涵和优势,为学前社会教育的落实奠定思想基础,其次,也要切实根据现阶段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幼儿的个性化特点,提升幼儿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最后,幼儿教师也要积极在教育过程中有效渗透和推广社会教育,将学前社会教育有效落入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发挥家长作用,通过家园共育实现学前社会教育的推广,这是学前社会教育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二)优化课程设计,完善社会教育
  随着当前学前社会教育思想的日益成熟,也要积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完善社会教育。首先,幼儿园要积极站在幼儿教育的全局视角上,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中融入社会教育,并且根据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打造灵活多元的社会教育课程。不能将社会教育局限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要将社会教育切实落入到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其次,教师也可以为幼儿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以此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教师带领幼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娱乐活动等积极参与到社会环境中去。帮助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促进当下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五、结束语
  综合上面的阐述,笔者通过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学前社会教育的内涵和教学方法。以及现阶段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不足,通过对学前社会教育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对于新形势学前社会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提出科学的指导建议,以此更好的强化幼儿的科学培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巧霞.学前社会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5):287-288.
  [2]孙双双.学前社会教育課堂教学策略的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5):77-77.
  作者简介:
  陈昶晖(1981年),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不管是各个学段,都强调了汉字的书写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比以前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是对汉字教育的更加重视。为此,在后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良好技能及书写习惯,书写规范漂亮的汉字。  【关键词】好习惯 好技能 规范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学校基础设施不能随时跟进,造成各地城镇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在大班额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求得课堂高效。本文从全面育人、关注差生、科目分层、因材施教、小组合作、生生互补等三个方面,对大班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大班额 有效课堂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正> 心律失常临床常见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器质性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功能性多发生于无心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是学习英语的手段以及途径,学生提高英语阅读对提升英语整体素质有很大帮助,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英语水平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很多比较成功的阅读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理解性阅读等都是浅层面上的阅读方式,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以及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本文针对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试图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英语阅读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6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以及同期住院的32例非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与非老年戊型肝炎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任务,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性应对,进行自主探索、互助的学习方式,完成既定的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任务解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拓展迁移。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培养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世纪的不断推进,各种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而在教学改革的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兴趣分组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兴趣分组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讲就是以兴趣作为划分小组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差生的教学方式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加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学习产生兴趣后,才会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本文便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