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物动态体块教学是动画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而准确绘制人物动作,并能默写出人物各种动作。
【关键词】 体块;默写;动态;造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62-01
美术基础课是美术相关课程的必修科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为未来动画创作打好基础,但随着文化的融合,学术的交流,很多新兴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等都面临着改革,尤其对于动画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动画专业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成立独立专业时间并不长,但发展迅速,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无形当中就对动画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设立出适合动画专业的的美术基础课程,并在基础课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为动画创作打好基础的关键问题。
1 动画与绘画的区别
传统教学的造型训练方法,主要方式是写生训练,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从高考画班到大学课堂主要写生的对象是几何体、静物、石膏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形式基本都是全因素素描。这种教学方式在动画专业建立的头几年一直被采用,但是这种传统造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动画专业的对造型训练的要求,这种矛盾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绘画教学注重长期造型训练,在每一幅作品中注重追求对物体的质感、量感、光感等各造型要素全面的表现,为全面表现这些要素学生们画作业的时间就会过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明暗光影层次的刻画上,这样难以适应动画专业的快速准确的描绘各种动态造型能力的要求。这就对动画美术基础课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训练的内容也面临新的改革。其次,传统造型训练对默写能力的忽视,大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主要都是采取写生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养成对模特的依赖心理,一旦失去模特的参照便会茫然失措,难以进行,更难创作出好的作品。这种造型能力的欠缺,阻碍了对动画创作的学习和把握。为此,需要对传统造型训练方式进行改善。并且动画专业对角色的动态要求极其多样,如果只单纯停留在表现静态模特显然不能符合动画专业要求。
那么再看一下动画专业的特点,动画是一种以绘画为基础的,综合文学、音乐、表演、摄影、摄像等艺术手段的艺术形式,“动画是表现运动的艺术”,这是动画艺术的特质, “动画中的‘动’,作为动画表现力的主体、内容和目的,是动画的根本所在。”那么这种“动”就决定了动画美术课程设置的特色,“快”与“默写”变成了培养学生的主要技能。动画电影中的動画张数是以秒来计算的,“1拍2的”,一个动作就需要12张。以一部一个半小时的动画电影粗略算计共需要几十万张动画要画,画完上万张动画就是要有速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绘制任务。“准”,就是要画得像,同一人物多种角度多个动态,也可能需要几位原画师画同一人物,这就需要画的要准确,同时比例、结构、形象特征都要刻画生动。“准”是“快”的前提,如果修来改去,浪费时间,“快”也就无从谈起。“活”,就是要生动自然。不论是神态表情,或是肢体动作的表现,都能传达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因此,着力培养学生“多,快,准,活”的造型能力,是构建造型训练的新方法的核心。
2 体块教学重要性
体块教学内容应运而生,极好的适应了动画专业美术的教学要求,现在高等美术考试的试题描述对象主要是静物与头像为主,这样一些高考画班为了让考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优异成绩,一般采取机械的背着画的模式,这样极大的忽视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与速写的训练,很多学生在速写方面的基础薄弱,模块教学正可以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2.1 人物体块
人物体块是把复杂的人体概括成几何形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几个问题:
2.1.1 动态不准确,动态是人物的灵魂,是人物的生命,如果动态不准,生动不起来,画面就会别扭,呆板,要画好一幅画,一定要画好动态,当然,并不是说比例不重要,当动态的影响下,通过透视,你还能找准比例,那才是难能可贵的,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透视里形体比例的变化。
2.1.2 对“体”的理解薄弱,在绘画过程中只注重轮廓线忽视结构线,画面都过于“平”,在画动态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衣服并没有穿在形体上,都是平的,而且衣服下的形体都是比例不准确,这就更加说明学生只关注表面并没有关注形体, 画动态是离不开形体结构的,不仅形体要找准,它的结构更要重视,结构是内在的,最为本质的,而形体是呈现出来的,是给你的一种视觉传达,很多时候,学生们可以看到形体,可看不出内在的结构,更表现不出来,结构在画动态过程中可以说是一个个支撑点,这此点找准了,整个画面的人才会有体积,才能站稳、坐稳,就不像一张纸的样子,另外,结构和衣纹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关连,结构变化衣纹就变化了,正因为不同的骨点与关节、不同的肌肉和所产生的不同的形体,衣纹的变化才会那么丰富,明白了这点,衣服的处理也就不会这么束手无策了,人物动态才能画的准确了。
形体与结构永远不能将它们分离,他们是一种内呼外应的东西,一切的形体的产生都源于结构,所以,结构、形体一定要将他们视为统一的东西来画。要想解决这两大方面主要问题的往往这样有利于学生画人物的多角度,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人体透视规律。
2.2 动态体块教学应用。 在实际绘画过程中,把头胸骨盆概括成几何形体,重点让学生了解厚度、重心透视等知识点,在了解这些之后,写生人物动作,时间不宜过长,训练学生抓住整体的能力,在此阶段可以和动画人物运动规律结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训练之后,在让学生默写人物动作,默写能力一直在传统绘画当中并不被重视,但在动画中确是重中之重,主人公会有各种角度的变化,也会伴有各种动作,单纯得靠课堂摆的的人物模特是不可能的,也是有限的。掌握好模块的绘制办法也是提高默写能力,也就可以又快又准的画出你所需要的动作。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理解结构体块,并养成正确观察习惯,由慢到快的训练此环节内容,并让学生真正把这中模块画法融入到绘画中,为将来动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智伟.略谈,动漫画专业造型能力的培养啊.艺术探索,2005,(8):91-92.
[2]杨大伟.素描教学的重新认识—关于动画专业素描教学叨.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1):58·59.
【关键词】 体块;默写;动态;造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62-01
美术基础课是美术相关课程的必修科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为未来动画创作打好基础,但随着文化的融合,学术的交流,很多新兴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等都面临着改革,尤其对于动画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动画专业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成立独立专业时间并不长,但发展迅速,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无形当中就对动画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设立出适合动画专业的的美术基础课程,并在基础课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为动画创作打好基础的关键问题。
1 动画与绘画的区别
传统教学的造型训练方法,主要方式是写生训练,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从高考画班到大学课堂主要写生的对象是几何体、静物、石膏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形式基本都是全因素素描。这种教学方式在动画专业建立的头几年一直被采用,但是这种传统造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动画专业的对造型训练的要求,这种矛盾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绘画教学注重长期造型训练,在每一幅作品中注重追求对物体的质感、量感、光感等各造型要素全面的表现,为全面表现这些要素学生们画作业的时间就会过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明暗光影层次的刻画上,这样难以适应动画专业的快速准确的描绘各种动态造型能力的要求。这就对动画美术基础课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训练的内容也面临新的改革。其次,传统造型训练对默写能力的忽视,大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主要都是采取写生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养成对模特的依赖心理,一旦失去模特的参照便会茫然失措,难以进行,更难创作出好的作品。这种造型能力的欠缺,阻碍了对动画创作的学习和把握。为此,需要对传统造型训练方式进行改善。并且动画专业对角色的动态要求极其多样,如果只单纯停留在表现静态模特显然不能符合动画专业要求。
那么再看一下动画专业的特点,动画是一种以绘画为基础的,综合文学、音乐、表演、摄影、摄像等艺术手段的艺术形式,“动画是表现运动的艺术”,这是动画艺术的特质, “动画中的‘动’,作为动画表现力的主体、内容和目的,是动画的根本所在。”那么这种“动”就决定了动画美术课程设置的特色,“快”与“默写”变成了培养学生的主要技能。动画电影中的動画张数是以秒来计算的,“1拍2的”,一个动作就需要12张。以一部一个半小时的动画电影粗略算计共需要几十万张动画要画,画完上万张动画就是要有速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绘制任务。“准”,就是要画得像,同一人物多种角度多个动态,也可能需要几位原画师画同一人物,这就需要画的要准确,同时比例、结构、形象特征都要刻画生动。“准”是“快”的前提,如果修来改去,浪费时间,“快”也就无从谈起。“活”,就是要生动自然。不论是神态表情,或是肢体动作的表现,都能传达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因此,着力培养学生“多,快,准,活”的造型能力,是构建造型训练的新方法的核心。
2 体块教学重要性
体块教学内容应运而生,极好的适应了动画专业美术的教学要求,现在高等美术考试的试题描述对象主要是静物与头像为主,这样一些高考画班为了让考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优异成绩,一般采取机械的背着画的模式,这样极大的忽视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与速写的训练,很多学生在速写方面的基础薄弱,模块教学正可以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2.1 人物体块
人物体块是把复杂的人体概括成几何形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几个问题:
2.1.1 动态不准确,动态是人物的灵魂,是人物的生命,如果动态不准,生动不起来,画面就会别扭,呆板,要画好一幅画,一定要画好动态,当然,并不是说比例不重要,当动态的影响下,通过透视,你还能找准比例,那才是难能可贵的,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透视里形体比例的变化。
2.1.2 对“体”的理解薄弱,在绘画过程中只注重轮廓线忽视结构线,画面都过于“平”,在画动态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衣服并没有穿在形体上,都是平的,而且衣服下的形体都是比例不准确,这就更加说明学生只关注表面并没有关注形体, 画动态是离不开形体结构的,不仅形体要找准,它的结构更要重视,结构是内在的,最为本质的,而形体是呈现出来的,是给你的一种视觉传达,很多时候,学生们可以看到形体,可看不出内在的结构,更表现不出来,结构在画动态过程中可以说是一个个支撑点,这此点找准了,整个画面的人才会有体积,才能站稳、坐稳,就不像一张纸的样子,另外,结构和衣纹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关连,结构变化衣纹就变化了,正因为不同的骨点与关节、不同的肌肉和所产生的不同的形体,衣纹的变化才会那么丰富,明白了这点,衣服的处理也就不会这么束手无策了,人物动态才能画的准确了。
形体与结构永远不能将它们分离,他们是一种内呼外应的东西,一切的形体的产生都源于结构,所以,结构、形体一定要将他们视为统一的东西来画。要想解决这两大方面主要问题的往往这样有利于学生画人物的多角度,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人体透视规律。
2.2 动态体块教学应用。 在实际绘画过程中,把头胸骨盆概括成几何形体,重点让学生了解厚度、重心透视等知识点,在了解这些之后,写生人物动作,时间不宜过长,训练学生抓住整体的能力,在此阶段可以和动画人物运动规律结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训练之后,在让学生默写人物动作,默写能力一直在传统绘画当中并不被重视,但在动画中确是重中之重,主人公会有各种角度的变化,也会伴有各种动作,单纯得靠课堂摆的的人物模特是不可能的,也是有限的。掌握好模块的绘制办法也是提高默写能力,也就可以又快又准的画出你所需要的动作。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理解结构体块,并养成正确观察习惯,由慢到快的训练此环节内容,并让学生真正把这中模块画法融入到绘画中,为将来动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智伟.略谈,动漫画专业造型能力的培养啊.艺术探索,2005,(8):91-92.
[2]杨大伟.素描教学的重新认识—关于动画专业素描教学叨.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