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高原地区烧伤创面的细菌学特点,笔者对本单位1998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124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患者烧伤后出现创面及全身感染较为多见,而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报道较少.该病多见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成人罕见发病,且预后差,死亡率超过 50%[1].现将笔者单位2002年5月收治的1例该类患者报道如下.
面部为暴露部位,烧伤发生率较高,治疗时多采用暴露疗法,即用磺胺嘧啶银(SD-Ag)软膏外涂创面,3次/d,换药时再将残留的药膏清除.此操作较繁琐,药物难以涂抹均匀.为此笔者制作了"SD-Ag软膏面膜"用以治疗面部烧伤创面,效果较好.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部分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1.0 U胰岛素,分别设为B、C组;以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和腹部皮下注射0.1 U胰岛素(D组)的烫伤大鼠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A、B、C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创面表皮细胞
期刊
临床资料:1995~2002年笔者单位共收治46例小煤窑瓦斯爆炸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2岁,平均38岁.烧伤面积﹤31%15例、31%~50%15例、﹥50%TBSA 16例.浅Ⅱ度创面平均占20%、深Ⅱ度平均占60%、Ⅲ度平均占20%TBSA,创面污染严重.均伴有吸入性损伤,其中轻度25例、中度10例、重度11例,无暴震伤.入院时间:伤后4 h内6例,5~8 h 10例,9~14 h
充分有效的真皮替代物(DS)是复合皮(CS)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基础.为拓宽DS的来源和应用范围,笔者单位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将超薄自体皮片(UTS)、自体表皮和微粒皮分别与戊二醛交联的异种或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llo-ADM)重组形成CS,观察各组皮片成活情况,并探讨两种ADM的炎症-免疫反应和组织降解的差异.
足跟部冻伤易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常造成肌腱及跟骨外露,在修复上具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其足部正常功能还会因难以负重而受到影响甚至被截肢,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1988年12月~2002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胫后动、静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因冻伤引起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烧伤的后遗症很多,肥厚性瘢痕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愿提出防治中的几个难点,盼同道共谋解决.
烧伤治疗的最终目的已不再是封闭创面、挽救生命,患者伤后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对烧伤后QOL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早,并已公布了一些测定量表,国内罕见报道.笔者就烧伤领域对QOL的研究概况及国外应用较多的烧伤后健康测定量表 (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作一归纳整理.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88年5月~2000年9月共收治氢氟酸烧伤患者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9~56岁.烧伤面积为3%~19%TBSA;伴吸入性损伤17例(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例),其中行气管切开11例.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钙降低(1.02~2.00 mmol/L),其中7例躁动、眼睑和球结膜水肿,3例心律不齐.患者创面先用清水冲洗30 min,再持续用10%葡萄糖酸钙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