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掌声”中飞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to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沉浸在热烈的掌声中
  师: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掌声》一文。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掌声”。
  师:我觉得应该读热烈些!
  (学生再读)
  师:再热烈些!(学生再读)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感情饱满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课题,这样会使学生笼罩在热烈的氛围之中,提前感受掌声的无形力量,为接下来的感悟掌声埋下了伏笔。】
  二、品读文本,感受掌声中爱的力量
  师:(边说边出示)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变化的语句。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
  师:(出示学生画出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你从中能感受到此时的小英心情怎么样?
  生:伤心、难受、孤独、自卑……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来表达此时的小英的心情吗?
  生:忧郁。(教师板书:忧郁)
  师:请小朋友再读读这些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小英的自卑、忧郁?
  (师生交流后,师作标记)
  师:想一想,该怎样读这些词句呢?
  (学生自由试读后交流。教师检查、指导)
  师:我们把句子放到课文中读,能读得入情入境吗?
  生:能!
  师: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分段读1—3段。
  师:哪一组愿意读给大家听?(学生读)
  (师生评议)
  师:我觉得他们还有一个令我们学习的地方——能根据个人的优势来分角色读。
  师:演讲以前的小英自卑、忧郁,后来的小英是什么样子?课文的哪一段写了这方面的内容?
  生:第四段。
  师:谁来读第四段。(学生读)
  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她还会干什么呢?
  生:郊游、上体育课……
  师:现在的小英还自卑、忧郁吗?变得怎么样?
  生:活泼、自信、快乐、开朗……
  师:这一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小英的自信、开朗。读一读,看谁最先找到。
  生:甚至。
  师:联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
  师:跳舞对我们健康的孩子来说都比较难。对小英更是难上加难。但她却勇敢地走进了舞蹈房。此时,你想对她说什么?
  师:多么令人敬佩的小英啊!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来读第五自然段吧!(学生读)
  【点评:教师抓住关键的标点、词语来启发学生层层深入感悟小英前后的巨变,一方面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小英此时的活泼、开朗、快乐地自信。】
  师:现在,你还觉得小英由忧郁变自信奇怪吗?是什么力量让小英变得越来越自信呢?
  (教师边说边引导学生看板书)
  师: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朗读第四段,一边想象当时感人的情景。(学生边听边想象)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
  (学生读后交流:第一次是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师:“骤然间”是什么意思?读时应该读快点。试着读一读。这次的掌声有什么特点?
  生:热烈、持久。
  师: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时,同学没有取笑她,反而自发的送给她热烈、持久的掌声。小英怎么能不感动呢?
  如果你是小英,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
  师: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呢?
  生:演讲完。
  师:这时的掌声不仅热烈、持久,而且,经久不息。“经久不息”是什么意思?用你们的掌声来告诉我。
  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学生交流)
  【点评:教师抓住两次“掌声”,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内涵。学生在辨别中感悟:虽然两次掌声的内涵不同,但掌声中却飞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爱”!】
  师:这时的小英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但她却一句话也没说,千言万语浓缩在一个动作里——鞠躬。当时小英是怎样的鞠了一躬,谁来表演给大家看?
  (学生表演,师生评议)
  师:从“微笑着”你能感受到此时的小英少了些什么,多了些什么?请小朋友看插图:此时的小英昂首挺胸、面带微笑,眼睛里充满着什么?
  生:快乐、自信、感激……
  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小英上台、下台的情景。谁来?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演员产生了,谁来做解说员。都愿意,我们一起来,行不行?准备好了吗?(引读)
  【点评:孩子天生就喜爱表演。教师这时指导学生来表演小英当时的情景,学生一下投入其中。学生们都沉浸在快乐自信之中。】
  三、情感升华,让爱在掌声中飞扬
  师:忧郁的小英因为有了掌声变得越来越开朗,忧郁的小英因为有了同学们的爱越来越开朗。同学们:爱就在我们身边,一首诗、一支歌、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包含着对别人的鼓励,给别人带来自信。
  (出示课后习题)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注视”是同学们的眼神,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鼓励、帮助、支持、关心、安慰、赞扬……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次感受掌声的力量吧!生活中你有类似的故事吗?简单和大家交流交流。(学生交流)
  师: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应该把掌声献给别人。想把这段话记下来吗?谁能背就请举手。(学生背)
  师:大家背得真快!我们不光记在脑子里,还应该记在心上。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吧!(读)这掌声不仅仅热烈,还包含着同学们的鼓励和爱呢!再来读一读。(读)最后,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像小英一样需要鼓励和爱的人吧!
  (学生鼓掌,教师放音乐)
  师:课后请小朋友也以《掌声》为题写一篇小日记。看谁能写得和作者一样精彩!
  【点评:师生再次共同感悟掌声无穷的力量。启发学生通过回忆、写作再一次经历另一个小英的故事。“让爱在掌声中飞扬”铭刻学生心中。真正实现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长大!】
  
  教后反思
  一、整体对比,感受变化
  对比阅读给人很直观的感受,为提出疑问作铺垫,让学生会质疑。学生质疑后自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引起英子的变化,再进一步深入探究,掌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呢。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对比阅读促使学生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以读代讲,角色转换
  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教师的示范读等多种读书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只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三、文中有我,我中有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亲身经历文中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无疑能使学生对文本感到真实、亲切,从而强化感受,进而引发共鸣,并且在共鸣中动情。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等问题诱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从而达到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四、联系实际,情感飞扬
  教学的未尾,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请以《掌声》为题自由创作。”等,这不但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情感目标在意味深长的乐曲中也得到了升华,成功地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巧借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让阅读五彩纷呈。    一、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学生作为阅读中的主体,刚接触读物时,他的阅读思维就自动开启了。学生会对这个读物进行探寻,作出猜测,产生期待,而这种期待便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教
设计理念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要解决“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还要巩固本次习作训练中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成果,其艰难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谈“讲评”色变,或者干脆避而不谈,致使讲评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黯然失色,作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有头无尾的“怪物”。如何让讲评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创设多重情境,轻松引领评价,快乐体验成功,让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在教学中,力求:  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晤史。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    一、赏读名言,证明伟
伯尔的短篇小说《在桥边》的主题是什么?教参如是说:  小说的主题,在表面上看是爱情,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  这样的概括相当客观准确。我们现在围绕小说的具体内容来看看小说是如何对以上主题进行展开的,同时再探索一下伯尔这篇篇幅相当短小的小说又蕴含着什么其他深刻的社会
书名: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ISBN:9787309056150  定价:28元  新的时代、新的思想通常都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破口,网络语言、新媒体文风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少年的陈望道先生就深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正确地掌握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是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达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效果。  一、通过课堂教学,积累语言,丰富“内存”  1.理解体悟促积累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热情好客,感受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3.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诗意导入,走进槐乡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五月槐乡。槐乡,就像一首清新、欢快的诗,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槐乡的美,槐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学生主体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单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不是靠教育界流行的“教不够作业凑”的做法。当前,小学生的家课作业负担太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现状仍不容乐观。  一、语文作业布置的现状及反思  课外作业是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现在的大部分家庭作业存在下面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总有如沐春风之感。薛法根老师的课,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质朴悠远的境界。这里,我们以薛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为例,谈谈他课堂教学和谐、智慧、圆融的特征。    一、和谐——学习目标清晰呈现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薛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似一位娓娓道来的大哥哥。薛教师总是适时示弱,把学生推到前
所谓“错”,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失误。教育专家曾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词语教学中,对课堂上的错误,教师应时刻留心,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并加以巧妙地点拨。让学生的错误认识转变为正确认识,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体验超越的快乐。    一、开门见山    在写作中,开门见山式的开头,直入文题,一下抓住读者的心,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词语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如果也能开门见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