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ISBN:9787309056150
  定价:28元
  新的时代、新的思想通常都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破口,网络语言、新媒体文风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少年的陈望道先生就深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正确地掌握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是极端重要的,并立志研究“以中国语文为中心的社会科学”。陈望道先生苦心著作的《修辞学发凡》,目前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笔者在开展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敦煌写本《四分律》用字研究(编号:19FYYB026)”时,对该著作进行了研读。陈望道先生首次在语言学的研究框架里系统、科学地阐释了修辞学的方式、方法、原理和原则,这不仅为当时的文艺运动助了一臂之力,还对当代的语言学、修辞学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全书共分为十二篇,从宏观上述说了修辞学的全貌,从微观上则详尽地分析了各种汉语修辞方式。在引言中,作者开创性地提出了“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理论纲领,创立了题旨情境说,发出现代语境学理论的先声,并首次提出“修辞的两大分野理论”,使得辞格理论更加系统化,扭转了长久以来“修辞就是修饰文辞”的偏见。第二篇重点厘清了修辞和语言、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明确提出“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其后,从“态势语”“声音语”“文字语”等方面具体阐释了这一观点,并由此预测出汉语文变迁发展的趋势:语文合一、词语构成多音节化、文法组织更加精密、灵便。第三篇至第九篇是该书的重点,也是最具开创性的理论部分——系统地阐释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包括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概念与特征、表达法式與修辞纲领等。总体而言,消极修辞是抽象的、概念的,其纲领为: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积极修辞是具体的、体验的,其修辞纲领体现为辞格与辞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者在此论述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力求“摆正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的关系问题”,强调“用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来向形式主义进攻”,主张“研究修辞应以内容决定形式作为研究的纲领”,体现出其一以贯之的“不要把马克思主义放在科学之外”的治学态度,掷地有声,发人深省。第十篇至第十二篇主要论述修辞现象的变化、适应与统一,详述语文体式的分类与繁复情况,同时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修辞学的萌芽、变迁与发展,指出了修辞学研究应有的态度。
  对于修辞学的深切把握固然是枯燥、深奥的,但诚如陈望道先生所述,研究或学习修辞学,“大抵可以疗治两种病象:屑屑摹仿病,美辞堆砌病”,即不再因不知修辞的条理而盲目模仿古人,也不再忽略语言文字和题旨情境的关系而盲目堆砌辞藻。可见,《修辞学发凡》一书对阅读赏析和写作训练也大有裨益。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金双平)
其他文献
拿到书稿,我略有一些惊讶。  本人在当记者时,对作者有一些了解。我目睹了他在卸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前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斥责一些省市上大项目有钱,而对贫困学子的资助总是推托;也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看到了公众对这位“平民部长”的赞扬;我曾被作者回忆中学时资助他的田老师的文章感动;更被他那首回忆去首都上大学时,父亲为省钱步行挑着行李送其去车站的律诗所震撼。——“夜色满衣步履急,父送子程星光稀。舍车犹恐盘资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示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独立思
本文对段落教学的回顾,在时间跨度上,仅限于1978年至今;在内容上,仅限于阅读教学。    一、30年来段落教学的回顾    (一)段落教学的概念明确化  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还是包括结构段的教学呢?丁培忠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0期发表《段、篇教学界说》一文,认为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则属于篇章教学。文章发表后,没有引起争论,未见有异议。  (二)197
今年是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之年,他离开我们也有27年了。无论一般语文教师还是语文工作者都应该想一想,我们要从叶老身上学习一点什么。  一  固然,叶圣陶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育家,从他的论著里汲取营养,继承发展他的语文教育理论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但仅此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研究和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从他身上汲取一点做人的精神力量。这二十多年来学界研究胡适、陈寅恪、钱锺书成一时之风气,令人可喜。相比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前进的最好方法之一。精心布置的作业,对于教学的成功常常产生很大的作用。那么《春联》一课的作业,该怎样设计才能既具有“语文味”,又能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有完成它的强烈愿望,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巧借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让阅读五彩纷呈。    一、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学生作为阅读中的主体,刚接触读物时,他的阅读思维就自动开启了。学生会对这个读物进行探寻,作出猜测,产生期待,而这种期待便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教
设计理念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要解决“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还要巩固本次习作训练中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成果,其艰难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谈“讲评”色变,或者干脆避而不谈,致使讲评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黯然失色,作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有头无尾的“怪物”。如何让讲评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创设多重情境,轻松引领评价,快乐体验成功,让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在教学中,力求:  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晤史。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    一、赏读名言,证明伟
伯尔的短篇小说《在桥边》的主题是什么?教参如是说:  小说的主题,在表面上看是爱情,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  这样的概括相当客观准确。我们现在围绕小说的具体内容来看看小说是如何对以上主题进行展开的,同时再探索一下伯尔这篇篇幅相当短小的小说又蕴含着什么其他深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