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博舆情生成机制与科学引导策略探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zi229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工具之一的微博在功能不断延伸的同时,与社会的融合也正在不断深化。微博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区别于传统媒体,并对社会人群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价值观容易受到外力冲击的大学生,其思想观念在微博的影响下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价值观
  作者简介:张燕、梅飞,浙江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4-181-02
  一、微博使用的现状及生成机制
  根据CNNIC报告,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据的比重为20.9%。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处于思想活跃时期,对新兴事物的关注点相对比较敏感,网络电视、微博、微信、博客这些网络媒介和服务几乎渗透进每个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交讯息的一个快捷平台。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一个形成但还未坚定的阶段,新媒体的广泛传播极易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所谓微博(Weibo)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浙传速冻”微博就是公众微博,与普通微博用户不同的是,它与微信公众号“发布端”绑定在一起,任何微信账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发布端”,选择绑定“浙传速冻”,在“发布端”里发送的信息即可匿名出现在公众微博“浙传速冻”里。由于匿名,博主可以无顾忌地说真心话,聊生活事,既能满足表现欲,又能通过公众微博的大量粉丝知道其他人对自己所发布内容的反应,公众微博的匿名性,便捷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多样性及观点的自由表达等特性,大受浙传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喜爱。
  二、学生微博使用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以浙江传媒学院大学生为对象,科学抽取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微博舆情的特点,调查当下大学生微博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共统计10000份“浙传速冻”内容,回收有效结果9800份。
  (二)问卷设计
  结合微博舆情研究的需要,在参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分类。分类的设计中将微博舆情关注度界定为个人层面的自我关注度和社会层面的校园关注度两个维度。 调查分类截取了2013—2014年有代表性的数据,科学有效。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讨论
  本文调查问卷采用Cronbacha系数作为问卷信度的检验指标。本问卷的a系数为0.699,各个因素的Q系数均在0.8左右,符合可信度常模的区间值。
  表一:“浙传速冻”学生自我关注度平均数一览表
  表二:“浙传速冻”学生校园关注度平均数一览表
  (四)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由上图可知,学生自我关注度平均数低于4,标准差低于1,说明他们对自身满意度不高;同时,学生社会关注度平均数高于4,标准差大于1,说明他们对校园环境关注度较高。比较大学生对自身关注度和校园关注度数据结果,不难看出,大学生在使用微博认知自身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认知问题都可以反映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具体而言:
  一是情感认知不足。情感认知是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的先决条件,情感认知不到位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效果。
  二是理性认知缺乏。理性认知是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的重要条件,是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的理论支撑。
  三是意志信念薄弱。意志信念是大学生合理使用微博的必备条件,是能否长久持续的传递正确信息的内在动力。
  四是知行结合不牢。知行结合是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终极目标,是科学使用微博中理论结合实际的必经阶段。
  三、科学使用微博的策略探究
  (一)进一步加强情感疏导
  情感疏导是解决大学生微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知、情、意、行不协调问题的主要手段。列宁曾经说过:“缺失‘人的情感’,从来也不会有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情感因素的积极有效的参与使价值规范的社会导向比思想意识形态的价值规范的社会导向更有影响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关系着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微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知、情、意、行不协调的问题时需要大力弥补大学生在情感认知当面的不足,要求不断地增加生活阅历,用自身感官跟进和体会社交讯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现自我,充实自我,保持自我,不人云亦云,以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环境,激发自身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和情感共鸣。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情感丰富,情绪体验深刻、细腻,同时,他们的情绪还不够稳定,容易激动、急躁,生活中感情用事现象很多。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强烈、个人自由度的扩大和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倾向于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却相对不足。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对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等,往往会出现一些自认为难以控制的情绪波动,此时,大学生一定要保持热情,不能让谣言成为生活路上的障眼物,要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增强文明上网意识,承担起网络言论责任,更好的借助微博这一社交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理性阐述自己的观点,成为一名健康的网络大学生公民,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二)进一步重视网络志愿服务工作
  网络志愿服务是解决微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知、情、意、行不协调问题的重要手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一项无比高尚的事业,彰显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和救危扶弱的优良传统,是光辉而又荣耀的事业。认真开展好志愿者服务工作,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风貌。”而互联网中的虚拟社会是网络志愿者全民化的重要标志,虚拟社区是隐形的共同体,各种志愿活动可以在虚拟社区中进行,这是精神交往的高级形式,也是志愿精神的传播阵地。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网络化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网络志愿者的公民化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网络志愿者有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清洁网络环境、打击网络暴力、管理网络讯息传播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参加网络志愿服务工作时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做一名文明守法的网络公民,更建立了互相关爱的人际关系网,培育了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将这些文明上网的行为运用到自己的网络社交并传播开来;同时,也获得了对周围世界较为客观的理性认识,便于在大学生时期形成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在微博使用过程中传递正能量。此外,大学生在做好网络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把温暖和关爱带给了社会,以切实行动影响和鼓励着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志愿服务这个美丽的大家庭,让文明和爱通过网络新媒体这一平台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倡导志愿精神,让具有理性和自由精神的网络志愿者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
  (三)进一步落实社会实践工作
  社会实践是解决大学生微博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知、情、意、行不协调问题的坚实载体。社会实践能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将大学生微博使用贯穿于大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品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因大学生长期处于象牙塔中,对外界社会的认知正处于“知”与“未知”的状态,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慢慢成长,对我国社会的真实现状了解的不多,而在微博广泛使用的信息时代,仅凭吸收一些书本知识,参加几次专家讲座、进行几项技能培训、收看一些新闻很难深刻理解社会的真实全貌。社会调研让大学生更直接的体验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将自身融入社会,用自身感受社会;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研,能够体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与群众的真实接触,让自己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启发,更好的洞悉国情、了解社会,让自己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促进大学生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培养自己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质疑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正确判断网络社交平台上形形色色的言论,不迷信和散布没有确切依据的言论,坚定自己的立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释:
  张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微博使用的调查分析.中南大学.2012(8).
  张晓玲.知情意行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3).
  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
  陈志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媒体网络教育的过程研究.光明日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 要 聘任制公务员制度改变了传统公务员制度中的僵化管理模式,对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制度意义。为增强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我国开展了有关聘任制公务员的立法和实践,一定程度上满足政府职能发展的需要,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但公务员的聘任制作为我国传统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创新仍然存在很多内容需要细化和完善。  关键词 公务员 聘任制 委任制  作者简介:谢丽娜
摘 要 自媒体时代摄影作品的创作和发表更加便捷,随之而来的“盗图”现象也越发频繁。本文以微商盗图为例,分析了盗图行为的性质和此类侵权频发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了强化技术措施,建立开放性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等解决办法。  关键词 摄影作品 微商 著作权 开放型 集体管理  作者简介:袁旺然,扬州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
摘 要 本文由一起浙江省内发生的行政诉讼案件引申开来,就浙江省的退休审批实践进行归纳,探讨当前由退休审批引起的行政纠纷的种类与成因,劳动者维权的救济途径,并提出解决此类纠纷的两点建议。有关退休审批的政策法规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怎样提高行政部门在退休审批中对政策法规的贯彻与理解能力,做到合理合法兼顾公平;如何加大政企的合作与对企业的监督,进一步规范程序,增强个体参与,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多样化选择,是当前
摘 要 本文简述了PPP的定义,以环保产业PPP为视角,介绍了它的内涵与具体类型。同时简述了它的法律性质。通过对国家投资经营法、环境法学等法学领域的分析,论证了建立我国环保PPP财税激励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 PPP 政府 环保 财税激励  作者简介:黄超弘,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经济法2014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
摘 要 近期,“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一词频频出现在事故刑事责任能力认定中。2015年江苏南京“6·20 交通肇事案”的鉴定结果一经公布,在全社会引起一片哗然。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有关各部门的重视,关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以及社会公平,切合社会利益。本文认为切实改进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程序与方法,使其有科学合理的鉴定方法可依,使鉴定过程公开透明,鉴定结果公正合理,接受公众与舆论的监督。降低因精神鉴定的主观性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问题  作者简介:刘小燕,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4
摘 要 刑事诉讼法既是一门应用法学,也是一门理论内涵丰富的理论法学,为了培养具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法律人才,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重,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法,提高高职刑事诉讼法的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混合式教学法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丽爱,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  中图分类
摘 要 近年来,新媒体也被广泛应用到党政机关工作中。国办首次对政务新媒体提出要求,明确开办主体责任,健全内容发布审核机制,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对检察机关而言,新媒体也占据着一席重要位置。如何进一步发挥“两微一端”新媒体作用,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运营 政务新媒体 “两微一端”  作者简介:王志平,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中图分类号:D926.3
摘 要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作为与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密切相关的部门法——《刑事诉讼法》理应作出相应规定,以突出其在人权保障方面应有的价值理念。本文充分運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进行分析,剖析当前的基本立法概况,明确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与缺陷,同时综合国际立法大趋势,对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人权 刑事辩护
摘 要 我区西张村镇凡村村民委员会反映该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我院进行了专项检察调查。调查发现,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农民致富、乡村环境保护形成了新矛盾;畜禽养殖发展规划不到位,农村限养禁养区空白与非规模养殖散乱出现了新问题;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盲区,环境保护执法与群众发展形成了新冲突;发展前期未依法建设,后期行业改造提升出现了新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环境保护攻坚的背景下,农村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