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山的深情(上篇)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蒼劲的藤蔓爬满了葡萄架,层层叠叠的葡萄叶青翠欲滴,掩映着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如精雕细琢的玛瑙,莹润剔透。棕的,绿的,紫的,遮住了热烈的阳光,厚重的黄土地被分成两半,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现在,阿丽牙的心情也像这脚下的土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因为八月是离家的日子,也是回家的日子。离家,是离开吐鲁番这片生活了十几年的土地,离开父母和亲人;回家,是回到离吐鲁番两千多公里的首都北京,回到要度过四年学习生活的校园,回到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身边。
  一个人,两个家,一个在新疆,一个在北京,这是阿丽牙的生活,也是每一个“内高班”学生的生活。
  “内高班”的全称是“内地新疆高中班”。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让新疆孩子接受内地的优质教育,让新疆孩子了解内地,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在内地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17年来,已有近10万新疆学子进入“内高班”,接受内地的优质教育。
  北京是第一批承办“内高班”的城市,17年来,共有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市第九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等11所学校承办了“内高班”,让数万新疆学子享受到了首都的优质教育。17年来,从零开始,北京“内高班”在摸索中前行,结合北京的教育实际,逐渐探索出适合新疆学生的教育模式。
  为了深入了解“内高班”的发展历程、办学情况、教育特色和办学效果,2017年夏,北京教育杂志社的编辑们兵分三路,分别跟随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市第九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的“内高班”家访团赴新疆采访,一路走过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博乐、喀什,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收获了一路感慨,一路感动。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内高班”的发展风貌,我们将分两期报道“内高班”的办学情况。
其他文献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了诸多有关教育的议案与提案。这些议案与提案,既反映了百姓心声,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痛点,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教育改革的走向。我们力争多角度、多方面搜集整理这些议案、提案,并从中提炼出9组关键词,以此传递全国两会“教育好声音”。  关键词1 价值观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把抗疫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将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的价值。”  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把教师、学生的幸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校园文化引领幸福教育,努力让校园成为教师和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课程文化——多元与适切  传承——洞悉潜在价值,常态中做出亮点。从2009年开始,唱歌学英语项目我们已经坚持了5年多,目前美德英语歌曲课程已经成为
立校之初,“尚实学,尚实习,尚实行”校训的确立,奠定了北京八中踏实朴素的教育追求底色;改革开放后,“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造就了八中素质教育先驱的闪光名片;“三个提升、两个促进”教育价值的提炼,确立了八中本真致美的气质和境界,进一步彰显了既脚踏实地又远见卓识的教育智慧和风范。  溯本求真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才作用的滞后性要求教育既具基础性又具前瞻性,有追求的学校会
当前,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而如何落实这一任务,如何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则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通过区校协同、学术引领,以评价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科学的测评与数据分析,为学校德育明确了发展的“方向标”;通过《学生品德发展目标体系》的顶层设计,让学校德育形成了一条“中轴线”;通过研制一系列可操作的评价工具
学校高标准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师生不断收获看得见的成长。1.激发学生看得见的成长  为让学生获得成长,学校提出了三年德育工作目标。初一年级以“做完善修养、自我成就的人”为核心。强化养成教育、规范教育,使学生形成自律意识、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做一个有控制力的人。初二年级以“团结友爱,共同发展”为核心。强化“肯于付出,学会尊重”的道德养成,实现各方面的理解、沟通与合作,做一个受集体欢迎的人。初三
学校管理不仅涉及教师,还要涉及学生,而学校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实现育人目标。附中实施“全人格教育”,学校如何对待学生,教师如何管理学生,对于学生人格的生长至关重要。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活动去发展,还是事无巨细、管严管死?因为“学校自主”“教师自尊”,所以附中选择“学生自治”。学校给学生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拥有“自治权”,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努力实现自我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我们的思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师附小实施“快乐教育”,主张并践行“让儿童快乐成长”,强调以情感为动力,不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与发展中不断有更高层次的快乐追求与快乐体验。  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小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们必须要强起来。然而,要强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要强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要强在拥有一颗爱国心和一种乐观的心态上。因此,在“快
家长的经济条件并非整齐划一,如果教师参与抢红包,很可能调动一些想与教师“搞好关系”的家长的积极性。有些家长经济条件好,又想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对教师的尊重,可能在发红包时出手非常大方。有了这样的“领头羊”,其他家长也容易有一定的攀比心理,不甘落后。这样,极易导致红包越发越大,给部分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家长带来心理压力,使他们担心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能获得教师公平公正的对待。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提出,鼓励广大社会资源单位参与课程建设;充分用好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单位资源,开发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课程。博物馆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补充,与学校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博物馆课程仍停留于零散的活动阶段,缺乏持续性,存在随意零散、针
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小学校的管理发生了改变,甚至教育内容和形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随着学生陆续复学,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学校面临新的课题,如师生在防疫中形成的好习惯能否保持、网络教学优势是否用得上,等等。  评析: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复课后,依然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学校管理应积极保持以下七个常态化。  一是让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常态化。复学后,学校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