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的获得感——指标构建、时空变迁和宏观机制

来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城乡居民十年近8万人的大样本,以个人幸福感、阶层流动感和阶层自我定位三大指标为外显变量,通过潜类分析方法构建起群众获得感的HMS模型和五级指标。结合省级统计年鉴数据,以动态面板模型探讨省域获得感的宏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2005—2015年间,(1)我国超过一半的公众具有中高或高度获得感,但仍有三分之一群体获得感为中低或低度;(2)各省群众获得感随时间呈现较为一致的平缓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空间差异;(3)在省域层面,收入、健康和安全等民生指标对获得感有显著的支撑作用,但G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动手操   作;竞争;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1—01   心理学表明,充满活力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身为
【关键词】 中职生;诚信教育;必要性;诚信档案;校园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37—01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二字在公民层面被明确提出,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性,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中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