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本文遵循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对“六要素整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从“教学做合一”和“在劳力上劳心”两个方面进行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以更好的应对新高考改革的需求,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69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教育原理之一。一方面,陶行知主张;“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另一方面,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1]36。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六要素整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为了践行这一理念,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陶行知指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比如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在田里教[2]217。”放到教学上,知识的传授绝不是只靠老师口头的教授传递信息,讲述书本知识,做做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变为一个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机器,而这样获得的知识也仅仅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也只知道生搬硬套,毫无意义可言。所以在教学上,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就是根据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保证学生的较高参与程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行碰撞创造出新鲜的想法,而且难度也要适中,不可过难,也不可过于简单,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到果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讨论,进行一场新鲜快乐的学习旅行。
目前,按江苏高考改革的新趋势,高中英语作文将采用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作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让学生们感到头疼的一个话题。而换了新题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读后续写往往给学生提供一篇350字左右的记叙性文章,学生读后,根据所给出的接下来的两段开头的两句话进行续写一篇150字左右的作文。
拿之前笔者所教学的练习中的一篇文章举例,这篇记叙文描述了主人公Jim夜晚在回家途中听到灌木丛传来打斗的声音以及女孩呼救声,起初感到胆怯的主人公最终决定上前与歹徒搏斗营救女孩。续写部分第一段的开头是这样的Para1:Watching the attacker run into the darkness,Jim thought of the girl.第二段的開头是Para2:“Dad,is that you?”asked the girl in wonder and amazement as she walked from the bushes.笔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考虑到文章的文体是故事,所以第一步,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按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归纳出“When,Where,Who,What”四个步骤。让学生有所“学”,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做到总览全局。紧接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续写的两段所给出的两句话,思考两句话之间是否有关系,推断每段第一句话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时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Fly the imagination是读后续写的关键一步,但学生往往会天马行空,想象的情节部分同学会超出合理的范围。所以教师的“教”就很重要,也就是适时的指导很关键。结合第一段第一句话我用两个问题指导学生想象,“what will Jim do?”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69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教育原理之一。一方面,陶行知主张;“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另一方面,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1]36。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六要素整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为了践行这一理念,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陶行知指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比如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就要在田里学,在田里教[2]217。”放到教学上,知识的传授绝不是只靠老师口头的教授传递信息,讲述书本知识,做做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变为一个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机器,而这样获得的知识也仅仅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也只知道生搬硬套,毫无意义可言。所以在教学上,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就是根据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保证学生的较高参与程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行碰撞创造出新鲜的想法,而且难度也要适中,不可过难,也不可过于简单,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到果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讨论,进行一场新鲜快乐的学习旅行。
目前,按江苏高考改革的新趋势,高中英语作文将采用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作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让学生们感到头疼的一个话题。而换了新题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读后续写往往给学生提供一篇350字左右的记叙性文章,学生读后,根据所给出的接下来的两段开头的两句话进行续写一篇150字左右的作文。
拿之前笔者所教学的练习中的一篇文章举例,这篇记叙文描述了主人公Jim夜晚在回家途中听到灌木丛传来打斗的声音以及女孩呼救声,起初感到胆怯的主人公最终决定上前与歹徒搏斗营救女孩。续写部分第一段的开头是这样的Para1:Watching the attacker run into the darkness,Jim thought of the girl.第二段的開头是Para2:“Dad,is that you?”asked the girl in wonder and amazement as she walked from the bushes.笔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考虑到文章的文体是故事,所以第一步,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按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归纳出“When,Where,Who,What”四个步骤。让学生有所“学”,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做到总览全局。紧接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续写的两段所给出的两句话,思考两句话之间是否有关系,推断每段第一句话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时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Fly the imagination是读后续写的关键一步,但学生往往会天马行空,想象的情节部分同学会超出合理的范围。所以教师的“教”就很重要,也就是适时的指导很关键。结合第一段第一句话我用两个问题指导学生想象,“what will Jim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