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蝴蝶君》中伽利玛的自我认同危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黄哲伦的《蝴蝶君》是一部解构《蝴蝶夫人》的重要剧作。文章从心理学视角入手,通过对伽利玛的东方幻想与现实矛盾的冲突进行分析,认为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时产生的自我强者认同和自我性别认同危机,是导致其走向自杀悲剧的根本原因。这对处在日益复杂社会文化矛盾中的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蝴蝶君》 伽利玛 自我认同 认同危机
  1.引言
  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改编于1986年5月11日《纽约时报》上的关于法国的一桩间谍审判案的新闻故事。该案件涉及一个法国外交官与一个中国旦角。在近二十余年的密切交往中,这位法国外交官竟然不知道他爱的中国旦角演员实际上不仅是个间谍还是一个男人。《蝴蝶君》中的两位主角的心理都是极为复杂矛盾的。其中,伽利玛无法接受幻想和现实的冲突,走向自杀的悲剧。尽管华裔文学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蝴蝶君》不仅在北美,而且在全世界受人称颂。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蝴蝶君》主要从作家背景、作品创作、作品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大多是运用东方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而从心理学角度入手的研究还不多见。同时,自我认同的危机在当代中国社会也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下面从心理学视角入手,着重解剖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时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以此启发读者反思如何避免这种悲剧以共建和谐社会。
  2.自我认同理论概述
  从词源上讲,“认同”(identit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den(即:相同)。“认同”(identity)在英语中常用于表示某些事物是相同的、一致的,或者就是它本身。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identity)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是个体与一个人有情感联系的最初表现形式。艾单克森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自我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含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通过探索和承诺,个体可以在以后重要的认同领域(如性别、宗教、职业等)中获得承诺和决策能力。认同不仅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而且是自我的辨认结果。因此,自我认同是对于“我是谁”的不断追问过程,即自我认同的建构。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则会出现自我认同危机,即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R.D.莱恩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对自我分裂的情形进行了分析。自我分裂,在他看来是陷于存在性不安的个体,其真实自我无法适应充满风险的现实世界,逐渐与其实体相分离,萎缩为非身体化的“内自我”,失去了与身体的正常统一。身体不再体现真实的自我,它变成假自我系统的载体,缺乏生命力,只能在自身与他人之间进行虚假的人格扮演,获取非真实的知觉。结果,“真自我”被封闭在假自我之内,最终走向自我的崩溃。
  3.伽利玛幻想的自我建构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塑造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典型东方女性:漂亮温顺,甘愿为西方男子献出一切,包括生命和尊严。在西方男子眼中,东方女性仅仅只是一只供他玩弄的蝴蝶,这只蝴蝶美丽迷人却没有思想,是根本无法与男性,甚至西方女性获得平等地位的“他者”,他们甚至不惜用钢针刺穿她的心脏来占有她。《蝴蝶夫人》的故事中有着深深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痕迹。更糟糕的是,它帮助西方人构建了对东方人在种族和性别上定型化的网络,使得蝴蝶夫人成了西方人尤其是白人男子对东方女子的刻板印象。黄哲伦的《蝴蝶君》中的伽利玛,作为一个西方白人,也是在这种西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他像许多西方人一样痴迷于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他被《蝴蝶夫人》中刻画的东方女性顺从而矜持的形象及该形象自我牺牲的精神吸引,或者说,他的男性力量主导的意识被这种形象给唤醒了。他幻想着自己是《蝴蝶夫人》中残忍的平克顿上尉,一个柔弱而顺从的东方女人愿意为他牺牲自己。伽利玛在西方女子面前常常胆怯,处于弱势,是一个具有性无能倾向的男性,因而,他渴望有一个蝴蝶夫人,他从她那里可以重获尊严和作为一个男人的力量;他需要一个“他者”弥补自己的缺陷,实现自己的期望。结果,当他看到表演蝴蝶夫人的温顺而矜持的宋丽玲时,他看到了他脑海中东方女性的形象,并幻想了许多。无意识中,他把这个幻想的形象转嫁到了现实中的宋丽玲身上,觉得她就是“优雅而细腻”,正等着他去“保护”的东方女人。黄哲伦在编后语中提到“伽利玛幻想他是平克顿,爱他的人是‘蝴蝶夫人’……”,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被爱情愚弄了,他自己却变成了“蝴蝶夫人”。
  4.伽利玛的自我认同危机
  伽利玛面对现实威胁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伽利玛自我认同的力量都来自于宋丽玲是一位臣服于他的温柔美丽的东方蝴蝶夫人。在近二十年的密切交往中,这位法国外交官竟然不知他爱的中国旦角演员实际上不仅是一个间谍,还是一个男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伽利玛一直在回避现实而故意不探究真相。当宋丽玲的的确确是一名男扮女装且利用他获得情报的中国间谍的真相彻底被揭露时,伽利玛借以获得维持自我价值感的根据就失去了事实的支持,他的这些自我认同自然会全盘崩馈。
  4.1伽利玛的自我强者认同危机
  伽利玛自我强者认同的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伽利玛在年幼时被他人排斥,他曾一度被伙伴们评论为“最不会被邀请的人”。年轻时,他不擅长与异性交往,在现实生活中他几乎在性方面是一个失败的男人。其事业上的发展也是得益于他牺牲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娶了一个与爱无关的且比他大的埃尔加,依靠妻子的父亲为他的前程铺路。在西方妻子与情人面前感觉失败的伽利玛在宋丽玲这里升腾起男性的尊严和力量,而且得益于与宋丽玲的关系,伽利玛在法国大使馆扬名并被上司图隆提拔为副领事,不仅情感上得到满足,事业也日渐起色。不料却因为向宋丽玲泄露了国家机密而被送上法庭。宋丽玲是一个真实的男性,而伽利玛一直被宋麗玲欺骗利用的事实准确地进入到伽利玛自己的意识之后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这意味着他自我强者的认同是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的。在现实中,宋丽玲表面上顺从伽利玛,在口头上自称是他的蝴蝶夫人;在行动上则扮演平克顿的角色,实质上操纵了他。他根本上就是一个被利用欺骗的弱者;其拥有真正男子汉的魅力的认同也出现了危机:这必然使伽利玛不得不重新认识自我,对自己在东方女性面前建立起来的尊严、优越感、强者的地位产生怀疑,对自我强者认同产生疑惑。   4.2伽利玛的自我性别认同危机
  伽利玛是一个复杂的人,一直在平克顿与蝴蝶夫人的角色之间徘徊。在意识层面,他将自己看做是一个有优越感的平克顿,而在潛意识中却担当了蝴蝶夫人并无意识地付诸行动。伽利玛在西方女子的面前常常胆怯,处于弱势,是一个具有性无能倾向的男性。当时独立的西方女性是不会爱上像他这样的男人的。伽利玛作为一个西方男子有着根深蒂固的蝴蝶夫人情结,他痴迷地将宋丽玲看做蝴蝶夫人的载体,在宋丽玲没有担当起称职的蝴蝶夫人时,伽利玛在潜意识里自己扮演了蝴蝶夫人。在《蝴蝶君》中,伽利玛渴望事业的成功,同时极度幻想蝴蝶夫人故事中的爱情。他渴望成为那个可以使美丽的蝴蝶夫人为之徇情的西方男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伽利玛爱上的不是宋,也不是蝴蝶夫人,而是那个负心汉平克顿(Pinkerton)形象,也就是他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又极力渴望成为的人物形象。当宋丽玲男扮女装的间谍身份暴露之后,他陷入了自己究竟是谁的困惑即扮演角色的性别困惑。同时,他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敏感问题:同性恋。西方社会具有反同性恋的传统,同性恋在20世纪仍被称为病态、性变态、精神异常、行为或思维障碍甚至犯罪。伽利玛作为一名生活在20世纪的西方的异性恋男子突然被扣上同性恋的帽子,这必然使他无法认同,他对自己究竟是男是女产生性别认同的困惑和焦虑。
  5.结语
  《蝴蝶君》是华裔作家黄哲伦的一部重要剧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伽利玛是心理悲剧式的人物,是其不健全的心理酿成了悲剧。本文选择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伽利玛在面对现实威胁而产生的自我强者认同和自我性别认同危机。从伽利玛在现实面前采取的一些防御机制抵抗焦虑及抵抗失败之后走向彻底解体的悲惨结局可以看出,能动性地吸纳现代性的冲击,对现代性的冲击作出积极反应,达到自我与现代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建立自我认同感对于妥善地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必要。这对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在日益复杂的社会文化矛盾中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从而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Hwang,David Henry.M.Butterfly[M].New York:Penguin,1988.
  [2]程爱民主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学家埃根等人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力争使“多媒体”成为“多美体”。下面是我对应用多媒体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的反思,以抛砖引玉。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趣味盎然的说明文,这篇说明文是作者1979年为
真的美玉,常温馨人的心胸,控制人的手腕。温馨的是诱惑,控制的是能力。以艺术心琢玉,随物赋形,顽石雕情种,美玉琢颦颦。育人如养玉,以长者心教人,因材施教,慢生温馨的是修正,优生奖予的是激励。育人如养玉,相悦两欢娱。  一、白玉微瑕,童心性灵  白璧微瑕,唯在真情,天下本无全,无瑕非真品。前两天,听一大师讲琢玉,玉女天成,可惜开脸时才发现玉石有一黑处,俏身斑脸,本想报废,猛然想到《聊斋》瑞玉洗黑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通过自身活动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来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也善于应用,还可以保持较长久的记忆。由此可见,真正的学习不是告诉,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情境中蕴含的新知识相互作用,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目前,一些数学活动进入了热闹有余,意义不大的误区。如何让活动课既好玩有趣又深刻有用,鱼与熊掌,能否兼得?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明确活动体验与学生发展
摘 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发展能力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载体,它相对于其他活动,更适合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老师应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灵活便捷的区域活动环境,对于一些班级空间比较小的,老师需要在小空间里发挥大智慧,通过巧设计、变废为宝、一物多用等方法,创造有效、实用的活动环境,当然还应注重审美,增添审美情趣,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 幼儿教育  教
摘 要: 新的教育背景与体系决定了旧有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历史教学现状,主题型的教学策略则是满足课程改革需求的有效策略。本文旨在对高中历史的主题型教学策略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主题型 教学策略  主题型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广泛受到关注与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策略,所谓主题型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以某一主题为核心,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的主要内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儿童绘画教育进行阐述:一是儿童绘画的意义。儿童绘画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强化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儿童绘画的教育价值。儿童绘画不仅是单纯的视觉艺术,还能够使儿童充分展示自我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儿童绘画 教育价值 建议  一、儿童绘画的意义
摘 要: 本文以词块理论文基础,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高三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词块理论对于写作的积极作用,并对高三英语写作复习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把写作课渗透于平常的各种复习课中;其次,归纳词块,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最后,应用词块加强写作练习,提高表达的流畅性。  关键词: 高三学生 词块 书面表达  一、引言  书面表达是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高考试卷中必不
一个班级是一方小天地,一个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学生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在阅历还是能力上,在习惯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如果说班集体是“魂”,每个学生是“灯”的话,那么魂的思维启发和灯的功能发挥,则必须通过责任感达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班内能拥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多变性是各班级学生的主要特点,管理者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上要有清晰合理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在高三英语教学中,由于时间紧、进度快,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文化输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作者在模块九的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模块教学 文化 语言 文化意识  1.引言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目标,高三学生在学完八个模块后,应该了解语言与文化、科学文化、文学文化、风俗习惯、社交礼仪、职业、节日等文化
摘 要: 本文基于对南京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用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满意度及质量差距,利用重要性/满意度矩阵确定相对优先的改进方向,并概述实践教学特色和创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满意度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