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途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w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保证四个“强化”,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服务。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 创新 实践
  
  大学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人力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必须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招生数不断增加,其直接结果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急聚增加,201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650多万,比2009年新增39万人,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上严峻,虽然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转机,人才需求转跌为增,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仍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很难阻挡人们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服务、宣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
  一、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确保四个到位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各学院也要成立以院长或书记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在实施一把手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到位,高校应成立校一级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市场信息部、就业指导部等,各部门明确职责和分工,开展全校性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二是经费投入到位。学校每年划拨所收学费1%的比例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项经费。三是人员编制到位。各学院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做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辅导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应不小于是1︰300。四是工作设施到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应配专门的招聘场馆、用人单位资料室、咨询室、免费就业网络室等设施。
  二、创新思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1.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坚持四年一贯制的就业指导,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形成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职业目标,了解个人职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要求,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对自我职业倾向有初步了解。大二年级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职业环境,对自己所学专业做适当调整,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对当年社会需求进行调研,采访企业老总或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访谈校友,使个人与职业社会做初步接触,并写成体会文章。大三年级通过就业指导课,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就业政策,对学生如何初步形成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择业观,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并主动自觉地去培养和提升自我素质。大四年级能正确处理个人因素和社会的关系,在现实与理想的均衡张力中,明确自我的职业取向,进行择业技巧教育与面试训练,利用讲座、论坛、咨询、就业网等多种形式、多角度的培训、指导和训练。
  2.全员化的就业指导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学副院长、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和专职就业工作辅导员等,负责制定毕业生就业相关制度,强化管理职能,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整体思路,明确工作任务,真抓实干,积极组织各方面力量,包括班主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专业教师主动挖掘就业信息,做好指导工作,为单位和毕业生牵线搭桥,全员关心、支持和参与就业工作等,通过各种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建立校友会组织。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和成就的成功人士,可以建立如“学生成才指导教师”等形式的校内机构,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3.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专门化工作,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职业指导技能等多门学科与能力,要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能够运用其知识与经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能够主动了解市场,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能对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职业发展前景能作出科学的前瞻性的预测和研究。同时,借助各类性格测试、心理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心理上、生理上、性格上、专业上给予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性强,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就业指导人员保持相对稳定非常必要,同时,在就业指导中心设立专业技术岗位,如职业指导师。对新增的就业人员要以专业人才为主,把好入口关,对就业指导教师要定期进行全员化的专业教育培训,限期达到能够从事专业工作的水平。
  4.信息化的就业指导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建立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加大学校自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的资源优势,开展网上咨询、用人单位信息查询和发布、网上毕业生就业招聘专场、职业测评、就业政策、择业技巧、远程面试等服务,各学院也要建立自己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搭建网络信息的平台,开发属于自己本校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和学校毕业生专业信息库,让“供需双方”的信息资源互动起来,活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专业信息,与各大信息网建立链接,切实增强网络就业双选服务功能,拓宽学生就业的信息渠道。
  三、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为毕业生提供全面服务
  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多方位为毕业生做好服务,就业指导中心要充分调研,加大力度,多种途径推动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普遍性、经常性和实效性,形成一种稳固的就业服务体系。
  1.强化信息服务
  毕业生就业工作,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是促进就业的基础。高校要加强用人单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每一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学校联系过的用人单位、历年招聘会信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带回来的单位需求信息、相关院校的招聘信息、各地市人才网络上搜集来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老师、科技部门、宣传部门提供的信息等,形成学校自己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动态管理。资料室里有详细的纸制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网络室里有电子版本的用人单位分类需求信息,以方便学生查询。同时加强信息的传递速度,通过就业信息网、QQ群、就业宣传栏、手机短信群发、自制小册子等途径,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就业中心传来信息,保证就业信息的实效性。与一些人才网站、相关学校、专业协会等进行网站链接,加大对校园外的宣传力度,互通信息。
  2.强化招聘服务
  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每年开展校园大型招聘会,向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培育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与各地人事局联合召开专场招聘会,利用各地市人事局的资源优势,建立各地市人才就业基地,保持长期密切联系,丰富毕业生就业源。有效开发校友资源,举办校友专场招聘会,建立就业基地,学校培养的人才早已遍布四海,不少人已成了单位领导、业务骨干,他们是提供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要有针对性的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每周要设立固定招聘日,对外宣传,并使之制度化、长期化。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沟通和联系。
  联合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创造尽可能的创造更多的机会。在“有形市场”的基础上,开发和完善学校“无形市场”,进行网络双选招聘、视频招聘等多形式的招聘活动。
  3.强化推荐服务
  推荐服务要着重于省优校优的推荐、就业困难群体的推荐,网络推荐要在本校就业信息网推荐的基础上,争取扩大宣传的力度,在省教育厅网站、专业协会网站上推荐,在校报、各大报纸上进行专版推荐。在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基础上,经常“走出去”,走访地市人事局,根据地市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进行对接,直接推荐毕业生。同时号召全校教师,由其是教授、副教授身先士卒,利用科研和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的优势,积极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利用学校学生教学实践基地推荐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和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4.强化咨询服务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其途径有:大型咨询会、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和咨询室与学生面对面的咨询等。咨询要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本省就业政策及学校鼓励性就业致策。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要根据每年国家、各地区不同的就业政策和本校学生就业过程常遇到的问题适时是调整,其内容可涉及各类就业疑难问题,如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如何办理就业审批手续、毕业生就业后档案、户口如何转移等,给当年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指南。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和就业实践锻炼,全面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参与文献:
  [1]张婷婷,何锦龙.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研究——高校人才培育模式再定位[J].金融经济,2009,(08).
  [2]王珩.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时策[J].兰州学刊,2008,(12).
  [3]刘颖.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4]李海涛,李志刚.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5]王兴明,吴学兵,吴海云.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创新刍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
其他文献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原有生物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四类型、三层次、三结合”组成的“四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患者,女性,64岁。因双膝关节疼痛并严重畸形,行走困难8年收住。查体:两膝关节内翻30°,膝关节伸屈活动时可闻及关节磨擦感并伴有疼痛,双膝关节屈伸0°-70°。站立位X线
摘 要: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以其鲜明的结构特点近年来在公路桥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检验新建桥梁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可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的方法,本文以一座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荷载试验为工程背景,对其理论计算、布载方式及相应的结构响应均进行了详细介绍,能为同类型桥梁荷载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连续箱梁桥;承载能力;荷载试验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结构较为轻盈,跨越能力较强,近些年来在公路桥梁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高等职业院校以企业培养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本位。然而,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毕业设计环节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院 机电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机电类毕业
患者,男,20岁。于2005-01—20因“双侧耳后肿物20年,双侧颌下肿物1月余”来就诊。患者自幼时发现双侧耳后乳突区表面各有1个圆形肿物生长,约黄豆大小,质硬,可推动,无压痛,未作治疗,其
调研了国内外部分高等院校关于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情况,并结合该校实际做了初步探索。
[摘要] 本文结合工程图学教学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探索出一种突出实践技能训练的工程图学教学方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员反馈的情况看,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员学会了一种绘图软件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工程图学 成人教学 实践技能 计算机绘图    一、前言  成人工程图学教育教学,担负着工科成人学员对设计对象的表达能力和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
目的:探讨热适应影响热应激所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培养有7721的细胞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热适应组(B组)、热适应热暴露组(C组)和热暴露组(D组),分别给予不同热暴露,用DAPI荧光显
以作战需求为牵引提出了建设无人机作战实验室的构想,给出了实验室的初步方案和建设内容,并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讨,论证了其可行性与适用性。无人机作战实验室的建设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