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习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在确定预习目标的基础上,掌握有效预习方式是教师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提高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出发,分析预习的重要性,并利用教学案例分析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有效预习 重要性 教学策略
  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通过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确定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论逐渐深入人心,对教师而言,利用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
  一、预习的重要性
  首先,预习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使课堂变得更高效。如果不进行预习,学生上课时只能跟着教师思路走,这样很难把握听课中心和重点,而如果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就会在预习中发现自己在新知识理解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听讲并记录,有目的地听课不但会增加师生课堂互动,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关键特质,传统课堂模式通常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长期灌输式教学中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而预习则使学生在知识提纲的引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探索,这个探索過程不但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还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最后,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部分学习目标在预习中得以实现。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目标指导,而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教师新课教学目标,同时尝试在预习中实现某些简单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一些为复杂的目标则可以放在课上集中解决,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确保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二、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的应用
  1.在预习中构建知识联系
  教学中,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习方法,因此教师利用学案帮助学生预习时,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进而不断完善语文知识体系,如《钱塘湖春行》预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回顾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并通过对比,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情感。有的学生通过知识回顾,将高鼎的《村居》与之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二者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前一首诗的春景中有“早莺”、“新燕”、“马”、“浅草”等意象,而后一首诗中则有“草”、“莺”、“儿童”、“纸鸢”等意象,这些意象均服务于情感表达,使学生在预习中巩固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的古诗表现手法。
  2.在预习中进行自主探索
  上文已经提到,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预习教学中应利用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荷塘月色》的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风格进行初步了解,然后要求其根据阅读感受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简单评析,并鼓励学生在评析中自由抒发感想、自由发挥,这样的预习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并让学生在想象中实现自主思考。
  3.在预习中开展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在预习教学实践操作中应该通过分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如预习《社戏》一课时,教师利用角色扮演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预习,课前教师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确定角色“演员”,最后教师通过情景设置方式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而在表演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对角色的解读理解文章主旨情感,还可以通过合作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在课堂上强化预习评价
  评价机制是激励学生开展预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为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可以利用竞争、竞赛模式进行预习评价,即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展开竞争,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汇报自己的预习问题、预习结果。在展示中学生不但要说明问题答案,还要说明预习思路和方法,其他同学要仔细聆听,然后对其预习结果进行交流、评估,最后教师对各组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预习水平。
  结语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时,首先要从传统预习方法中吸取精华,即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在语文知识间建立联系,利用旧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其次,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分析,帮助其掌握适合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有效性;最后,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而激励其继续预习。
  参考文献:
  [1]陈红明.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123-124.
  [2]黄传洲.预则立——初中语文有效预习开展与生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84.
  [3]库尔班江·马木提.对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的几点见解[J].赤子(上中旬),2015,20:185.
其他文献
摘 要: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但前提是必须遵循教材,借助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处理。面对材料的局限,教师可以采用更换材料、舍弃内容、拓展材料等方法用教材教。  关键词: 灵活运用 教材 材料 探究活动  路培琦老师说过:课本、课本,上课之本;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过去叫“课本”,现在叫“教材”,它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像传
摘 要: 武术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武术操的学习更注重“德”与“礼”的培养。这与当前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吻合,也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鲜活的载体。针对应试教育及对独生子女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强化体育教育功能和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更显重要。在武术体特色活动中进行“乐美文化”的教育是指通过武术锻炼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
摘 要: 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的瑰宝,同时是一种十分凝练的文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措施,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就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有效方法  诗歌能够給学生以知识,诗歌能够给学生以美感,诗歌能够给学生以精神享受,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的瑰宝,同时是一种十分凝练的题材,是语
摘 要: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文言文的教学,同时其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而想要实现该教学目标,就应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兴趣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 学习兴趣  我国文言文里面蕴含丰富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