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当前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策略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初中音乐学科来讲,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没有了灵魂一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音乐教师来讲,应该如何优化当前节奏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呢?带着这个问题,本人通过查阅前人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初中音乐教学实际入手,探索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课堂 节奏教学
  一、前言
  初中音乐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改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充分贯穿节奏教学,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强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节奏学习中体会到喜悦感。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因此音乐基础比较差,在音乐课上,一首歌需要反复教两节课,学生才能学会。但是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比较敏感,从音乐课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如果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他们的参与兴趣很高,很多学生都直接在座位上模仿某个声响。如果教师把学生模仿的声响转变成节奏的形式写到黑板上,那么这些节奏就能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美妙的旋律。将节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易于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将有难度的歌曲简单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节奏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兴趣直接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一些有趣的节奏训练,比如模仿击鼓传花的游戏,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教师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打一个节奏,接着让这位学生传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游戏中增强节奏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节奏训练并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教材中的闪光点,将训练内容与教材相结合,这样才能不脱离训练目的,真正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音乐课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节奏教学课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师生的互动、配合中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平等、亲切的身份对待学生,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就会勇敢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断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感觉,从而不断提高节奏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选择节奏教学内容
  节奏蕴含在音乐作品中,教师要想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合理选择音乐作品,根据学生对音乐需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节奏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节奏教学。由于音乐教师大多出身于专业院校,这就容易导致节奏教学的专业化,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因此,教师在选择节奏教学的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从教材出发,以教材教学目的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要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值得保留的方法,在评价与反思中不断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节奏的创编属于创造性学习,在创编节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充分发散思维,释放情感。教师在音乐节奏教学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节奏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节奏、感受音乐,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初中学生,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充分体会自己所熟悉事物的声音,例如闹钟声 :滴 滴 滴 ;慢速火车声 :哐当 哐当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节奏创编的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型来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节奏教学的质量。此外,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培养感受生活中节奏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于节奏鲜明、贴近生活、易于模仿的节奏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一些生活元素放到音乐节奏领域中,将瓶瓶罐罐的物品代替打击乐器,感受这些生活材料发出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节奏,达到培养节奏感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将节奏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进行分组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2]赵晶莹,如何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3]谢晓华,关于教育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认识与实践——例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9
其他文献
【摘 要】linux操作系统由于自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开源性等特点现已成为许多信息系统软件服务器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samba是一种在局域网上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的一种通信协议,它为局域网内的不同计算机之间提供文件及打印机等资源的共享服务。本文就应用linux samba在我局局域网构建文件服务器的具体实现与应用作一具体描述。  【关键词】linux;samba;smb;  一、Samba介绍  Sa
介绍了应用红外检测技术对钛合金SPF/DB结构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红外检测技术能够应用于钛合金SPF/DB的结构检测,但仍需在检测精度、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4省份禽肉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间型耶尔森菌和弗氏耶尔森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的2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菌和1株弗氏耶尔森菌来源于2016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其中1株分离自宁夏回族自治区,3株分离自山东省,16株分离自河北省,5株分离自黑龙江省。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25株分离菌对14类25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将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2015年7月30-31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2015第四届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电工制造企业、科研设计院所、新能源投资及运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
0引言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并且深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移动终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也迅速发展庞大。当所有人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的同时,商业信息、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潜在风险也加剧,人们受到各种网络安全问题袭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更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入侵关键计算机系统、破坏通信网络、散播非法信息、进行诈骗盗窃等等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行为。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主要看学习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怎么样。面对相同的内容,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提高,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语文“课改”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介绍了超临界大容量锅炉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的剥离、堆积、堵塞形式及风险,阐述了检测原理、方法等,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The scale, risk, and risk of peel, accumul
我们来自肺癌防治一线,深切感受到肺癌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强烈意识到,如不积极应对,肺癌将夺去更多生命,影响我国的发展和稳定,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我国肺癌的
介绍了DR数字平板成像系统在大口径长输管道施工中的工作程序及方法,并提出了技术改进的建议。 The working procedure and method of DR digital flat panel imaging sy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