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科学成绩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教学中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总是顾此失彼,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以至于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曾主张班内分组教学。本人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小学科学分层教学的尝试,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此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小学 科学 分层 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全班分为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一、分析差异,分类建组
分组前对全班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学生的科学成绩、智力水平、学习技能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
班里有18个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分了A、B、C、D、E五个组,A组为优秀,B组为良好,C组为中,D组学生稍微有些科学基础,E组是那些几乎完全放弃了科学学习的学生。
二、针对实际,明确目标
根据不同的组确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符合实际,让学生相信通过努力是能够进步的。
我对A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精益求精,做最好;对B组学生的要求是掌握所学,没疑问;对C组的要求是不求最好,但求进步;对于D组、E组的要求是每天都有学会的。分组后,就向学生阐明了分组的意义,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三、分层授课,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阵地,稍微改变一下授课形式,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
1.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决定着整体教学的效果。在处理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
2.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把问题分解成识记、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时,使程度好的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与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程度好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并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多板演,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提高学习科学兴趣。
4.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
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我布置的必做题是配套作业本基础练习部分,选做题是综合运用,对于A、B两组,选做题、必做题都要求完成,对于C组的学生,有余力者完成选做题,而对于D、E两组的学生,实在做不好,可以全都不做,另外布置了几道有趣的作图题。
由于分层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C、D、E组学生没有强压力,作业抄袭的现象明显减少;D、E组有的学生还会尝试着去完成其他组的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设置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每一章节学完,均安排一次单元测验,着重概念和基本技能。在同一份试卷提出不同要求,或分三种层次不同的试卷考核。
像在杠杠的单元测试时,我就是在同一份试卷中给D、E两组的学生指定了10道题,改成每题10分,这样他们没有像以前一样看到试卷就放弃,也能在考试中体验到成功。在滑轮的单元测试时,我就用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试卷,给D、E两组的试题以基础计算为主,分为口答题、简答题、计算题三部分;给C组学生的试题,适当加了一些简单应用题;而给A、B两组学生的试题,减少了一些基础题,增加了一些综合应用内容,这样的三种试题,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有很理想的成绩。一段时间后,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自己有奔头。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成绩差的学生能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四、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中进行,他们随时都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对科学学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学生总有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好与好的竞争,中与中的竞争,差与差的竞争,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我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就制定了这样的游戏规则:对于每天的作业,做对一题得一颗星。因为有期望,有所得,对于作业是比较乐于接受的,做作业的心情比较愉快。有一部分学生养成了检查习惯,作业订正一次,加一颗星。当天表现特别突出受表扬者可加星,受批评者扣星。每个单元的测试,根据在自己组里的位置,分别加10、9、8、7、6、5、4、3、2、1颗星。根据所得星星的多少,每组每周设立一个周冠军,每月设立一个月冠军,并有适当的物质奖励,每学期产生5名科学学习积极分子。
由于每个人的竞争对象基本与自己的水平相当,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得冠军,实践下来,每周几乎都不同,重复的机会极少。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因此,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很有兴趣加入这样的比赛当中,科学成绩也就提高了。
分层教学,一开始实施的时候,会觉得比较麻烦,但是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1,(8):17.
[2]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高玉祥编著《个性心理学概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 科学 分层 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全班分为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一、分析差异,分类建组
分组前对全班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学生的科学成绩、智力水平、学习技能等,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
班里有18个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分了A、B、C、D、E五个组,A组为优秀,B组为良好,C组为中,D组学生稍微有些科学基础,E组是那些几乎完全放弃了科学学习的学生。
二、针对实际,明确目标
根据不同的组确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符合实际,让学生相信通过努力是能够进步的。
我对A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精益求精,做最好;对B组学生的要求是掌握所学,没疑问;对C组的要求是不求最好,但求进步;对于D组、E组的要求是每天都有学会的。分组后,就向学生阐明了分组的意义,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三、分层授课,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阵地,稍微改变一下授课形式,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
1.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决定着整体教学的效果。在处理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
2.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把问题分解成识记、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时,使程度好的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与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程度好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并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多板演,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提高学习科学兴趣。
4.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
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我布置的必做题是配套作业本基础练习部分,选做题是综合运用,对于A、B两组,选做题、必做题都要求完成,对于C组的学生,有余力者完成选做题,而对于D、E两组的学生,实在做不好,可以全都不做,另外布置了几道有趣的作图题。
由于分层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C、D、E组学生没有强压力,作业抄袭的现象明显减少;D、E组有的学生还会尝试着去完成其他组的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设置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每一章节学完,均安排一次单元测验,着重概念和基本技能。在同一份试卷提出不同要求,或分三种层次不同的试卷考核。
像在杠杠的单元测试时,我就是在同一份试卷中给D、E两组的学生指定了10道题,改成每题10分,这样他们没有像以前一样看到试卷就放弃,也能在考试中体验到成功。在滑轮的单元测试时,我就用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试卷,给D、E两组的试题以基础计算为主,分为口答题、简答题、计算题三部分;给C组学生的试题,适当加了一些简单应用题;而给A、B两组学生的试题,减少了一些基础题,增加了一些综合应用内容,这样的三种试题,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有很理想的成绩。一段时间后,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自己有奔头。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成绩差的学生能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四、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中进行,他们随时都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对科学学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学生总有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好与好的竞争,中与中的竞争,差与差的竞争,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我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就制定了这样的游戏规则:对于每天的作业,做对一题得一颗星。因为有期望,有所得,对于作业是比较乐于接受的,做作业的心情比较愉快。有一部分学生养成了检查习惯,作业订正一次,加一颗星。当天表现特别突出受表扬者可加星,受批评者扣星。每个单元的测试,根据在自己组里的位置,分别加10、9、8、7、6、5、4、3、2、1颗星。根据所得星星的多少,每组每周设立一个周冠军,每月设立一个月冠军,并有适当的物质奖励,每学期产生5名科学学习积极分子。
由于每个人的竞争对象基本与自己的水平相当,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得冠军,实践下来,每周几乎都不同,重复的机会极少。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因此,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很有兴趣加入这样的比赛当中,科学成绩也就提高了。
分层教学,一开始实施的时候,会觉得比较麻烦,但是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1,(8):17.
[2]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高玉祥编著《个性心理学概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