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104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盲选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指标、体质量指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12.56±2.24)mU/L高于对照组的(11.61±2.49)mU/L,胰岛素抵抗指数(4.38±1.78)及体质量指数(19.69±1.12)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5.24±1.51)mU/L、(21.88±1.15)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5、2.657、9.838,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19.23%(1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医治具备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TDF)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与谷丙转氨酶(ALT)]、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型(MELD)评分及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TBIL(70.4±22.6)μmo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脑梗死患者,予以MR扩散加权成像、T2加权像扫描.比较MR扩散加权成像、T2加权像的诊断准确率;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其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超急性期、急性期患者的缺血半暗带、病灶中心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结果 MR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T2加权像的8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患者病灶中心区ADC为(3.92±1.4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钠联合应用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效果.方法 84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5.33±2.33)、(7.03±2
目的 研究晚期胃癌患者一线诱导化疗后应用卡培他滨或替吉奥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5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一线诱导化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根据维持治疗的药物不同分为卡培他滨组(76例)与替吉奥组(79例).卡培他滨组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替吉奥组采用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期疗效指标.结果 卡培他滨组近期疾病控制率80.26%与替吉奥组的79.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不适、手足综合征、肝功能损伤、乏力的发生率比较
目的 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体质量、24 h尿量、腹围)、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a+]及肌酐清除率、血清胱抑素C、血清 β2微球蛋白,并观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4 d,观察组体质量(53.27±7.26)kg低于对照组的(59.
目的 评价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轻度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为消化科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80例轻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腹胀、头痛等)、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隐血转阴时间(2.10±0.50)d、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根据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BNP、6 min步行距离]、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LVEF(56.24±1.25)%高于对照组的(50.21±1.21)%,BNP(278.56±13.25)ng/L低于对照组的(438.12±23.12)n
目的 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泻、腹部疼痛及食欲下降改善时间分别为(1.93±1.05)、(2.05±1.06)、(2.47±1.04)d,均短于对照组的(4.88±1.49)、(3.62±1.55)、(3.63±1.15)d,差异
目的 分析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108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麻醉前后认识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8.57±2.88)min、(160.25±4.29)min、(7.88±0.94)d、(15.06±1.91)d,短于对照组的(143.76±3.64)min、(168.32±3.77)min、(
目的 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148例冠心病患者,均采用股动脉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中年组(35~50岁,74例)与老年组(≥65岁,7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 中年组患者治疗前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96.24±15.49)ml、(45.61±8.24)ml、(55.26±6.24)%,治疗后分别为(99.31±12.54)ml、(39.15±8.47)ml、(57.8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