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xw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创新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本文从学生养成想问、敢问、会问的习惯出发,探索了设置问题情境、善于保护好奇心、掌握提问时机等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和策略,这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提问;情境;好奇心;时机;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既有经验,使其在探索结果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从而激發潜能,主动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而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则需要创新性思维,需要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养成想问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强烈,理性思维不足,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尤其需要创新思维.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知来观察、思考、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思维与思维对撞的氛围,达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想问的好习惯.
  设置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新思维,使其掌握科学提出问题的方法,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关于“小数的性质”教学,我让学生拿出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5本书,使其观察并记录一下它们的定价(数学7.70元,语文6.90元,英语5.40元,科学9.90元,品德与社会6.20元);接着,我让学生归纳这5本书的价格有没有规律可循;学生通过对比,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每本书的定价都是两位小数?”,还有学生提出“这5本书的定价没有一个是整价的,都包含有小数,这是为什么?”,还有学生提出“每本书定价的最后一位数都是‘0’,如果将这个‘0’去掉,价格和原来的价格是否相同呢?”……你提出问题,我也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但却开启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新思维,点燃学生提出问题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学习小数有了快乐的源泉.
  二、善于保护好奇心,使学生养成敢问的习惯
  小学生尽管生活经验不足,但他们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强烈,特别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总想“问个为什么”,总想“一探究竟”,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教师说一,学生会说二甚至说三,对学生的“接话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让学生大胆说、大胆问、大胆质疑,尊重他们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一切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保护好奇心,可以是一句赞扬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拍一下男生肩膀,也可以给予女生一个点头,减少过多的评判,尤其是不恰当的否定、批评、讽刺、挖苦.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交流,引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敢问的好习惯.
  例如,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学,我让学生从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认知出发,我拿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圆柱形水杯,接着往里面注入一样多的水.我提出问题,“大家发现了什么?”“水慢慢升高了”;我又往一个杯子里放了一颗小石头,“大家又发现了什么?”“有石头的杯子里的水位升高了,而没放石头杯子的水位无变化”.这时,一名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有石头的杯子里的水增多了才造成水位的升高呢?”对此,我并没有急着否定学生的质疑,而是继续引导他深入观察与思考,“老师并没有重新加水,这说明杯子里水的量没有变化,老师只是放入小石头”,“哦,明白了,应是放入的小石头挤占了水的空间才导致水位的上升”.由此,一个“体积”概念模型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建立起来,“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学生恍然大悟.
  三、掌握提问时机,使学生养成会问的习惯
  如何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每节课数学课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重点的理解上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处设置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有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探索的深水区,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会问的好习惯.
  例如,关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重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是难点,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红领巾,与同桌合作共同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学生大胆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将两条红领巾对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就是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因此,计算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是求出三角形面积的关键.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刚学过”.这里,学生观察红领巾,“拼一拼”“对一对”“试一试”,强化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运用既有的旧知识轻松化解了难点,并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将复杂的数学简单化,更培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下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想问、敢问、会问的习惯,既要设置问题情境,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还要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时机,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策略,持之以恒地实施,那么,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海丽.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9):51-52.
  [2]张伟.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几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6):52.
  [3]张清元.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4):68-6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看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一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地想方设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法,将核心素养渗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  与初中数学相比较,高中數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性,因此,在高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许多创新型改革方案被运用于各大学科的教学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方案是将问题导学法熟练运用到初中教学课堂中,并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有作用和运用现状,了解问题导学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教学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教学运用;探究实践  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科一直被放在重点地位,如何运用问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是指由于机体脂类代谢失调而致血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或成分明显异常。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最根本因素,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当学生收获了知识时,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本文针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的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时效性  时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关注.  一、创设有效情境  教学情境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