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是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新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孩子的一生,影响国计民生。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应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课堂上学生肯做敢说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反思课堂热闹现象的背后,却折射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吃透教材,创新教材,灵活方法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等形式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鲜花的清香。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充满新意。比如:讲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讲到诗歌,可以在教室开展诗歌朗诵会;泛读课文时,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过程,分组学习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已凸显出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我发现在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可在热闹之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了:诸如“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等方面。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整体的研究,去除那些繁琐杂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任。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等形式,保证合作成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三、把握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着重通过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并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各种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语文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极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习情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在课堂上的评价主要有:
  1、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评价。及时的语言评价具有针对性、激励性、情境性、发展性的特点,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能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
  2、物质奖励。通过评选“小小积极者”、“爱动脑筋星”等活动使学生感到光荣,未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从而更加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也可采用简单易操作的量化表评价。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做出客观的评价。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都应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请学生浏览全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印象,再通过多媒体展现爬山虎葉、茎、根的画面,直观形象地认识爬山虎,最后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挖掘并感受课文中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眼前和心中自然会显现出爬山虎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伟大与韵味,浓郁的情感随之而产生了。他们产生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再如古诗的学习,我们是诗的国度、诗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这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让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 张厚粲主编.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不是知识体系,而是能力构建。语文能力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语言实践,情感的体验,文本的体验与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留意生活,留心阅读,将那些富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42例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0例,女22例;年龄60~78岁,平均74.2岁,均为外伤后
本文依托设计学、艺术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展开基于“互联网+”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相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目前,即使是在
为证实山区道路纵坡参数与驾驶人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晰纵坡路段参数影响驾驶负荷的内在机制,在3条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了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采集道路纵坡参数、真实驾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数学活动、例习题讲解这几大环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变得更为形象生
随着高中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拘泥于传统,不束缚于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