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注水泵与注射针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对比研究(含视频)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过程中使用内镜注水泵行黏膜下注射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126例行POEM治疗的AC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POEM术中使用内镜注水泵(注水泵组,n=73)和内镜注射针(注射针组,n=53)行黏膜下注射建立隧道用时、整个手术用时以及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注水泵组建立10~14 cm隧道用时(6.38±0.94)min,注射针组为(13.81±1.13)min(P<0.05)。注水泵组手术用时(27.81±5.76)min,注射针组为(70.25±22.67)min (P<0.05)。注水泵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38±1.87)d,注射针组为(5.64±1.83)d (P<0.05)。注水泵组出血发生率[5.5%(4/73)比17.0%(9/53)]、发热发生率[12.3%(9/73)比26.4%(14/53)]均低于注射针组(P<0.05),穿孔、胸痛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OEM治疗AC过程中使用内镜注水泵替代内镜注射针行黏膜下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有效缩短建立黏膜下隧道用时及手术用时,同时减少出血、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和验证一个用于早期胃癌自动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旨在提高早期胃癌的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从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5 159张胃镜图像,其中包括早期胃癌1 000张,良性病变及正常图像4 159张。首先选取4 449张图像(其中早期胃癌图像768张,其他良性病变及正常图像3 681张)用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然后将剩余的710张图像用于模型的验证,同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乳头部结石嵌顿病例特点和内镜治疗效果,探讨针状刀切开在治疗嵌顿结石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6年316例乳头部结石嵌顿病例资料。观察内镜治疗结果及操作方法,分析年嵌顿结石占同期全部胆管结石百分比变化趋势及胆管直径和嵌顿结石直径的变化趋势。结果316例患者均在内镜下成功解除梗阻并置鼻胆管引流(100.0%),其中231例(73.1%)需采用针状刀切开。按年分层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
期刊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Spyglass直视系统及Spybite目标活检对于不明原因胆道狭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收集采用Spyglass直视系统或Spybite目标活检与金标准(病理活检、尸检或长期临床随访)对不明原因胆道狭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性试验。采用QUADAS-2条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