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129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要,满足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展开论述,制订了基于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    键   词]  电力行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130-02
   当前,能源电力行业面临深刻变革,能源安全供应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到2025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由2020年的9.3亿千瓦增长至17亿千瓦,增幅约为183%,跨区跨省电力流将由2020年的2.5亿千瓦增长至3.6亿千瓦,增幅约为144%。清洁能源装机、“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规模将不断扩大。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国家电力行业带来诸多新的海外发展机遇。作为承担这一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方,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将从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展开论述。
   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以下简称“电自”)专业,抓住四川省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和优质院校建设的机遇,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课程体系改革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行业企业没有深度参与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现有课程体系看似强调了岗位(群)的职业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實际上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实施过程中依然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不够,而高职院校学生对纯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是普遍存在的,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也不强,很难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因此,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群)的对接度,才能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对称的问题[1]。
   二、电自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在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本次课程体系开发不仅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还涵盖了师资、教学空间和设备的调整,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一)课程委员会的建置
   通过召开专业会议,制定并通过课程委员会章程,并由电力系负责人、教务处长和分管副院长签字确认后实施,然后在章程的指导下,推选出7位教师组成课程委员会,除电自专业负责人直接当选委员并担任主席外,其余6位委员由全专业教师相互推选产生,主要负责课程规划与修订,课程委员会议按需召开,但决议事项至少需要半数委员同意,保证课程体系开发不因人设事。
   (二)目标岗位的选择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和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调查电自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在校生的期望岗位,并召开专业会议讨论确定教师期望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另一方面借助我院产业学院建设之机,访谈了众多电力行业专家,了解目前电力企业紧缺的岗位,并查看了相关国家政策规划和大量文献,以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由课程委员会根据调研的结果,选择了排名前两位的岗位作为电自专业的目标岗位。
   (三)职业能力的拟定
   首先根据确定的目标岗位,召开课程委员会会议讨论目标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按目标岗位分别记录好每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以便访谈时得到全面的信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然后选择具有3到5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每个目标岗位的访谈对象要尽可能涵盖大、中、小型企业,访谈时只倾听和记录意见。最后将访谈结果汇总,为职业能力的确认打好基础。
   (四)职业能力的确认
   因访谈结果存在各访谈对象用不同的词汇表述同一项职业能力,也有将职业能力中的知识和技能混为一谈的现象,所以需要将访谈所得的职业能力进行重组、精炼、统整,把职业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词汇表述出来,然后形成职业能力清单。为确认各项职业能力在职场中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制作相应调查问卷。接下来就是给相关企业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按照一个企业最多填写10份的要求,一方面通过校友的力量发放,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发放的方式,我们发放和回收了大量的调查问卷,最后通过统计有效调查问卷,并将各项职业能力按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的分值进行排序后,得到职场需求指标,如下表所示。
   (五)职业知能与课程的对应
   首先将职场所需知识、技能与现有课程对应,然后根据职业知能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扩充、缩减、增加和删除。对于内容丰富且职业能力内涵分量重的课程,按照每门课程最好2至4个学分的要求进行扩充或增加,对于与专业相关度低、重要性及使用频率低或无对应相关职业知能的课程可删除。同时要考虑基础、原理、产业及法规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学习逻辑必备的,需列为先修课程。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内涵的分量从高到低与课程形成对应矩阵。
   (六)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确定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学习规律,确定课程的先后顺序,以学生学习能量为基础,以校定电自专业课程学分为基准,决定课程数量和每门课程的学分,确保不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按职业能力内涵的重要程度及使用频率调整必修与选修课程[2],强调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强化主轴课程的系统性,并按照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1∶1的比例要求,做到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重。最后形成一个单主轴的课程地图,如图2所示,共7门专业核心课,13门专业基础课,每学期需要修习多少学分的专业课和每一门专业课多少学分都一目了然。    (七)课程实施方案
   首先根据已构建的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进程计划,然后根据课程体系中包含的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制訂每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在编写课程标准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能为出发点,同时为了让学生清楚课程之间的关联,列出了后续课程。在课程内容中列出本门课程必须要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以及每一部分内容的授课学时数,课程内容的修改必须由课程委员会开会决议。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分析中将本门课程要培养的专业知能对应到课程内容上,以便让学生清楚学习了一部分内容之后,应该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能。授课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是对应的,在教学要求中特别注明完成两到三个单元的课程进度后,需要学生自行准备平时测验或技能考核,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在教学进度中列出每次授课内容及在对应教材的页码,以便学生清楚课程的进度,每个任课老师每学期上课前均可对教学进度进行修改,最后量化每次测验在成绩中所占比例,让学生清楚平时测验的重要性,也起到督促学生加强主动学习的作用。
   (八)课程实施保障
   以往的保障条件都是一些空泛的制度保障,而这次我们依据各课程上课的需求和现有的条件盘点了师资、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师资方面,通过对本专业现有老师所学专业、擅长领域的统计分析,以每位老师每周最低12学时的教学任务固定了老师的授课课程,并确定了待聘教师的任教课程、期望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教学空间方面,通过对现有实训室每学期使用课时、单位面积和现状的统计分析,规划出待建置教学空间的数量和面积。教学设备方面,通过对现有教学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和现状的统计分析,规划出待增补设备的名称、数量、规格和使用场所。最后将这些课程实施保障条件中所需的待聘教师、待建置教学空间和待增补设备上报学院予以逐步解决。
   三、改革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体系改革,制订了基于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和保障条件五个部分,与以往动辄十几页或几十页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省略了堆砌的文词,同时尽可能地使用图表来表述,从篇幅来看,除去第五部分保障条件中对现有师资、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的统计表格,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3页,做到了简单、实用。另外,将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从人才培养方案中独立出来,以便对每个科目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进行单独修改。
   参考文献:
   [1]吴海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2):80-84.
   [2]张智涌,双学珍,等.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J].四川水利,2020(5):132-135.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俱佳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文章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探讨构建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思维能力、数据分析与职业判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体育要充分发挥自身“具身德育”的独特优势,以运动项目的教学为载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具身德育”视域下高校排球教学的设计中,基于中观与微观两个维度融入女排精神、工匠精神及劳动、安全等方面教育,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在具身运动中的德性提升与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具身德育”;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排球  [中
[摘 要] 在“依法治国”战略深入实施的新时代,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应当将法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更深入地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奠定基础。对高职院校如何更有效地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问题导向入手提出培育策略。  [关 键 詞] 高职院校;法治意识;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百万扩招”政策不仅丰富了高职院校的生源,也给高职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为适应特殊生源特点,需要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变革课程考核方式,需要开发适应生源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集
[摘 要] 课程思政现已成为高校课程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为了进一步推進研究生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了特殊时期课程思政工作的现状,从课程融合、课程逻辑和课程创新三方面阐述了特殊时期做好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特殊时期;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现代教育要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与建设,以供学生个性化、自主、合作学习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协助下不断增长知识和提升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对远程教育具有支撑作用,职业教育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紧随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做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并强化这类资源管理,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关于上海市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是“2016年上海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子课题“省级教学资源库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研制”的阶段性成
[摘 要] 近些年,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新媒体技术是从信息技术中延伸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有五个类型:图像与图形信息处理技术、声音信息处理技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流媒体技术和蓝光技术。而大学特殊的教育模式对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简直如鱼得水。将新媒体技术引入课堂,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和学习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堂的关注度。
立足化工技术类专业和化工行业特色,结合“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学方式以及化工技术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
本文基于360度全景图像技术和三维场景建模两种技术研究VR技术在旅游景区互动设计中的应用.运用VR技术为游客提供实景反馈信息、位置路线坐标信息、导航信息、景点的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