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周血来源的成熟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无血清培养

来源 :中国热带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血清条件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快速诱导生成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分离获取健康者外周血PBMC,将细胞分为血清组和无血清组:设血清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无血清组。A组加入10%FCS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B组加入单核/巨噬细胞无血清培养液MΦ-SFM,两组均加入rhGM-CSF+IL-4+rhTNF-α培养9d;C组加入钙离子载体(CI)A23187,D组加入rhGM-CSF+A23187,两组细胞均培养于MΦ-SFM中48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在无血清条件下,单独给予A23187或A23187+rhGM-CSF联合刺激48h,均可诱导PBMC分化成具有典型形态的DC;与血清组细胞相比,细胞表面标志CD80、CD86和CD83分子具有相似的高表达(P>0.05),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配合使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可以更快速、有效地诱导健康人PBMC分化成更成熟、功能更强的DC。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culture method of dendritic cells (DCs) induced by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from healthy people under serum-free conditions.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PBMCs from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isolated and divided into serum group and serum-free group. Serum group A as control group, B, C, D group as serum-free group. Group A was supplemented with 10% FCS in RPMI1640 complete medium, Group B was added monocyte / macrophage serum-free medium MΦ-SFM, both groups were added rhGM-CSF + IL-4 + rhTNF- Calcium ionophore (CI) A23187, group D rhGM-CSF + A23187 was added, and both groups were cultured in MΦ-SFM for 48h.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nder an inverted microscope. Cell phenotype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roliferation of allogeneic T lymphocytes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Resul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serum, the combination of A23187 or A23187 + rhGM-CSF for 48h could induce PBMC to differentiate into typical DCs. Compared with the serum group cells, the cell surface markers CD80, CD86 and CD83 were similar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bility to stimulate allogeneic T lymphocytes (P>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under serum-free culture conditions can induce healthy human PBMC to differentiate into more mature and more powerful DC mor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其他文献
一、前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重点对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一阐述。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法的新理念。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要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
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下面是一堂化学探究课的实录。  课一开始,教师引入课题: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电解水的知识,今天我们通过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来研究以食盐为基础原料的工业——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结果发现在阴阳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接下来教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问题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课文中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  (2)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深远的意境,极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陶冶情操。(3)历史故事中雄辩的论证和缜密的说明不仅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处在为升学为目的的僵化应试教学模式上。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做好医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有效监督管理医用计量器具,是保证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准确可靠和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河北省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此做了积极认真的
物理是很重要的一门科学,对许多教师来说,教好物理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这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现将我的一点点教学体会介绍如下:    一、注量实验教学    物理学的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所以努力搞好实验教学,是我们应不断探索的。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  每一个演示实验我都在课前反复地做几遍,认真的分析实验成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秦牧也说过:“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小语新课标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思维下自由翱翔,从而提高学生写想象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