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温逐渐下降,萧萧的寒意让人感觉到了冬天的迫近,而保暖也成为这一时期的养生主题。
保暖并非“全副武装”
说到保暖,很多人就会想到“全副武装”,里里外外包裹个严严实实的。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防寒也是有重点的,只要抓住重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认为,防寒首先要从背、足、及腰腹部做起。我们先来说背部。按照中医经络学的观点,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都从此处循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则主一身之表,好像“篱笆”一样,起着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如果背部保暖不好,寒邪就会突破屏障,并通过背部的腧穴侵入内脏,损伤人体阳气并致病。患者除了会感到腰酸背痛外,寒邪还会通过脊髓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关节及内脏,从而诱发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背部保暖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穿着一件贴身的羽绒(或皮毛)背心就行了。此外,睡觉时也要注意裹紧被子,不要使背部受凉。
女性生就易受寒湿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为四肢末端,离心脏最远,气血很难到达,所以最易受寒邪侵袭。而腿部分布着人体的六条经络,脚若受寒,寒邪极易从此循经而上,从而对人体造成损伤。所以脚也是防寒的重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泡脚时水温不宜低于45℃,一般以60~70℃为宜。水冷了再加,直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为宜。生活中还要注意穿保暖性好的鞋袜,必要时可带上护膝。平时多活动脚部,多参加跑步、竞走、跳绳等运动。
腰腹部也是防寒的重点。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受寒了,极易伤到肾阳。特别是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此处为子宫所在。再加上“女为阴体,易受寒湿”的体格特征,若子宫受寒,就会引发痛经、月经不调、黄褐斑增多、性欲降低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受孕生育。为了防止腰部受寒,女性朋友要注意少穿裙装、露脐装,少吃寒凉之物,并且尽量减少在寒冷潮湿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以免诱发腰部酸痛等症状。有时间可艾灸气海、关元两穴,以振奋人体阳气。
手脚冰凉属“内寒”
有的人说,我的防寒工作已经很到位了,可还是感觉手脚冰凉,特别怕冷。这就是内寒了。这样的人一般体质虚弱,气血循环不畅,血液很难到达四肢末端所致。这种情况,平时可以多练习金鸡独立和跪膝法,促进气血下行。另外,在饮食上多吃山药薏米芡实粥、当归羊肉汤等补肾壮阳的食物。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红枣、莲子、红糖,或者熬点生姜红糖水喝。此外,在起居上还应该做到早睡晚起。《黄帝内经》有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日阳气潜藏,阴气较盛,早卧晚起便可避开阴邪,让阳气自然生发。一些老年人喜欢晨练,往往五六点钟就起床了。但这时正是天地间阴气最重的时刻,你这时锻炼易伤阳气。所以不妨多在被窝里“猫”一会儿,等太阳出来再进行锻炼。
虽说冬天要保暖,但太“暖”了也不好。因为如果温度过高,就易出汗。汗为人体的“阳液”,一出汗,体内阳气就会受到搅扰。阳气得不到潜藏,寒邪就会乘虚而入,所以成天躲在高温的空调房里的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虽说冬季以“暖”为贵,但这“暖”里也是有许多说道的。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科学防寒,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保暖并非“全副武装”
说到保暖,很多人就会想到“全副武装”,里里外外包裹个严严实实的。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防寒也是有重点的,只要抓住重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认为,防寒首先要从背、足、及腰腹部做起。我们先来说背部。按照中医经络学的观点,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都从此处循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则主一身之表,好像“篱笆”一样,起着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如果背部保暖不好,寒邪就会突破屏障,并通过背部的腧穴侵入内脏,损伤人体阳气并致病。患者除了会感到腰酸背痛外,寒邪还会通过脊髓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关节及内脏,从而诱发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背部保暖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穿着一件贴身的羽绒(或皮毛)背心就行了。此外,睡觉时也要注意裹紧被子,不要使背部受凉。
女性生就易受寒湿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为四肢末端,离心脏最远,气血很难到达,所以最易受寒邪侵袭。而腿部分布着人体的六条经络,脚若受寒,寒邪极易从此循经而上,从而对人体造成损伤。所以脚也是防寒的重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泡脚时水温不宜低于45℃,一般以60~70℃为宜。水冷了再加,直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为宜。生活中还要注意穿保暖性好的鞋袜,必要时可带上护膝。平时多活动脚部,多参加跑步、竞走、跳绳等运动。
腰腹部也是防寒的重点。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受寒了,极易伤到肾阳。特别是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此处为子宫所在。再加上“女为阴体,易受寒湿”的体格特征,若子宫受寒,就会引发痛经、月经不调、黄褐斑增多、性欲降低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受孕生育。为了防止腰部受寒,女性朋友要注意少穿裙装、露脐装,少吃寒凉之物,并且尽量减少在寒冷潮湿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以免诱发腰部酸痛等症状。有时间可艾灸气海、关元两穴,以振奋人体阳气。
手脚冰凉属“内寒”
有的人说,我的防寒工作已经很到位了,可还是感觉手脚冰凉,特别怕冷。这就是内寒了。这样的人一般体质虚弱,气血循环不畅,血液很难到达四肢末端所致。这种情况,平时可以多练习金鸡独立和跪膝法,促进气血下行。另外,在饮食上多吃山药薏米芡实粥、当归羊肉汤等补肾壮阳的食物。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红枣、莲子、红糖,或者熬点生姜红糖水喝。此外,在起居上还应该做到早睡晚起。《黄帝内经》有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日阳气潜藏,阴气较盛,早卧晚起便可避开阴邪,让阳气自然生发。一些老年人喜欢晨练,往往五六点钟就起床了。但这时正是天地间阴气最重的时刻,你这时锻炼易伤阳气。所以不妨多在被窝里“猫”一会儿,等太阳出来再进行锻炼。
虽说冬天要保暖,但太“暖”了也不好。因为如果温度过高,就易出汗。汗为人体的“阳液”,一出汗,体内阳气就会受到搅扰。阳气得不到潜藏,寒邪就会乘虚而入,所以成天躲在高温的空调房里的办法也是不可取的。
虽说冬季以“暖”为贵,但这“暖”里也是有许多说道的。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科学防寒,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