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注重主动的探索,还需要注重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另外还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提高。实践证明,当前我国的小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缺少应用、问题、实践及创新精神,所以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引起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因素,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给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19-01
  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注重结果,还需要注重解题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学生思考过程。在新课改当中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培养的三大能力最终的表现。
  一、引起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原因调研
  (一)调研样本选取。本文研究调研的样本选自宁夏地区某小学为例,笔者对该小学随机抽取出100名学生参与调研,主要调研的问题包括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解题方面的现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两个方面。笔者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及分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二)调研结果。
  1.发现问题能力调研结果:
  从上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数学课中有42%的小学生是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数学情境当中的,但是仍然有13%的学生最后也无法进入到数学情境中。
  从上表的调研结果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经常的被教师鼓励提出问题,这样的数据占比还是比较低的,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现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能力调研结果:
  从上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78%的学生会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而剩下的22%的学生表示很少去使用逆向思维。
  3.解决问题能力调研结果:
  对于该调查,笔者选取了一些新颖的数学问题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见下表:
  调研结果当中有14%的学生在遇到新颖数学问题的时候不会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并且反应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基本上不进行猜想、类比等数学思维去引导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调研,笔者将当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师受困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小学教师对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存在很多的困惑,例如在新课导入上很多教师不善于使用游戏、故事等,这样就导致了新课改当中所要求的情境教学成为了空谈;另外一方面还在于教师对于创设的手段及数量有着一定的困惑。问题情境创设的失败导致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很难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而对于教师的引导和指示有着非常大的依赖性,长久下去自然就很难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引导上的不足导致缺乏主动发问的氛围。通过上面的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很少有学生去主动的提出问题,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都是较为常规和具体的,课外那些思维宽广及需要深度钻研的问题就更少提出了。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问题的提问时机把握的不好、营造不出学生主动发问的氛围,使问题无法在学生的脑海当中成型。
  (三)长期忽视小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数学思维方法是整个学科学习的精髓部分,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的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应用,而对于知识产生到应用的揭示却很少去探究,这就无法将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有效的推广,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讲授的步骤进行,而轻视了数学思想的分析,使得学生思维匮乏,最终无法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转化。
  (四)缺乏反思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最为重要的内容,那么在计算的时候一旦推理出现错误就会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笔者了解到当前小学生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误写、误算,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反思不足,同时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没有对学生的反思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建议
  数学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面对当前小学阶段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笔者有下面几点建议:
  (一)创设出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情境。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活动情境的环境;另外一方面在教学原材料的选取上要注重实际价值。
  (二)注重学生问题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掌握了数学基本算法后还需要要求学生逐渐的掌握速算法,注重针对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培养,进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师可以常识去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反思,进而实现对自己解题能力的反思,从而达到能力的提高。
  结语:当前,高新技术的持续更新加速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改变了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相应责任。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能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主动探索,更要重视学生方法的掌握;不仅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并从中获得多样的学习体验与感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实,目前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缺乏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缺少实践与创新精神,因此,研究探讨影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成因并有针对性提出能力培养的策略,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而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如何利用人口的优势,完成从人力资源大省到人力资源强省的过度,现已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笔者就河南省
期刊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细胞代谢作用缺陷引起的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疲乏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特别是是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比以前大有提高。因此,随着这种国际间的商务活动的
慢性鼻窦炎,中医称之为“鼻渊”,以往治疗上多以疏风解表,芳香通窍为主,疗效不甚理想.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补肺健脾,散寒利湿法治疗慢性鼻窦炎3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从总体上来说呈现出一些特色.其一,追求宏大叙事及其效果;其二,关注先锋文学,尤其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先锋意味;其三,关注底层,尤其是近来的底层文学.
摘要:在小学生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品德与社会》在教学科目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之外,还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标的教育形式下,如何开展新课程教学、体现教学理念成为《思想品德》教师的主要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对小学品德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作进一步地探究。  关键词:品德教育;社会教学;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
患儿 ,女 ,6岁。因双眼间歇性胀痛、视力下降 6年 ,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收住院。体检 :视力 :右手动 /眼前 ,左指数 / 1米 ,视力不能矫正。双眼轻度混合充血 ,角膜扩大 ,
摘要:智障儿童由于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对数学的学习一般会感到十分困难,常常表现出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注意力极不稳定、学习效果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资源,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游戏化、生活化。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能使培智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就能大大提高培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总结先进经验,并把总结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就必须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