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s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充分运用网络对教学有利的一面,摒弃不利的一面,让鼠标点点、键盘敲敲加快学生学习的步伐,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立体、丰富。
  
  一、体现价值,稳住教师在课堂上的“导”
  
  当现代课堂与传统课堂发生“对对碰”时,永远不变的主题是教师与学生。教师始终是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需要带领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网络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内容,体会美感,运用语言。无论怎样高深的现代技术,学生的学习都不能离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尤其当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对知识面的极大丰富,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突出,成为大海中的灯塔,给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才不会出现学习的盲目性,丢失文本。
  
  二、因材施教,视学情而制定学习方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一样,每个学生的信息素质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低段的学生更适合用说话来表达情感,就不要用网络留言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绪通过笔尖来表达,效果比起用不熟悉的网络技术要好得多;高段的学生喜欢研究问题,教师应适当利用网络优势引导他们探讨主要问题,但注意不能漫无边际地去发现一些琐琐碎碎的小问题,漫无目的地去深究深挖,结果导致语文性的缺失。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讨论一个问题:人物语言的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并且即兴创作一个片段以供讨论。这样,在网络留言板中,同学们可以大胆发表意见。因为网络发言给了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静静地在键盘上进行文字实践,并且马上得到发表,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长处。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学情,因为,就算是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的学生,学情都各有千秋。在网络时代,教师应理性地使用这一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到为第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三、保证原味,整合不能丢失课程特点
  
  在语文课中,网络技术只不过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应该运用得巧妙,运用得科学务实。在课堂上的网络不能追求形式的繁荣、热闹,而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如《詹天佑》“开凿隧道”这一自然段,以“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来表现詹天佑的智慧。一位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读,之后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示意图,然后巡视点拨,意会较差的学生再看教师在网络上找到的动画代讲。以图释文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训练了手脑并用的能力,激发了创造、发散思维能力。在这堂课上,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并没有丢失语文课的特点,所用的信息技术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语文而存在,先有了语文再有了信息技术。在网络的春风下,人们一味地追求新、快、多的教学手段时,往往容易迷失原位,而造成教学上的错位。信息技术无论如何都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不能丢失语文的课程特点。◆(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时下的语文课堂也真的“新”起来了,“生成”成了时尚,“感悟”成了主流,“对话”成了新宠。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面对各种各样可参考的蓝本,我们却不知该怎样“扬弃”。笔者以为,在鼓励大胆创新的同时,更应该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站在现代的角度,给传统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内涵。经过选择性吸纳和涅槃般的重生,才能开出鲜艳夺目的奇葩。    一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目标、形式单一;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这显然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一、 作业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传统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 4~8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 年 1 月至 2018年 2 月收治的 84例4~8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再创造” 中学数学。其核心便是“教学做合一”。笔者认为“教学做合一”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作为方法来说,它是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二是它普遍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而传统的教学过分偏重于知
一、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自己独特的个人态度。”它们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影响着活动的进行。”情绪指随同复杂的无条件反射(如防御反射、性反射、食物反射)而产生的恐惧、愤怒以及性欲和食欲等的体验。广义的情绪即情感。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生的,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爱或恨、高兴或悲哀、欢喜或讨厌等感情。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重视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内容,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学生很怕数学、不喜欢数学,笔者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学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因而觉得学习数学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当下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质疑、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消除不利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创新动机    好奇心是小学生共同的特点,有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好奇心,可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学生更会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进而去发现、探索、研究。如教学“一条隧道长1500米,甲队单独修
摘要:本文从介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并提出了农村小学英语教 学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策略    一、农村小学学习英语的文化流失现象    我国小学从事英语教育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但是教学方法却还是遵从由语言学理论结构发展而来的传统教法,这种教法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或用英语进行交际。由此,英语教学被分割为
如今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大大小小的优质课比赛,各种制作精美、画面逼真的课件纷纷在课堂中亮相。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像学具、黑板,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如何在数学课堂中高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2009年3月江西省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电教多媒体的运用现状,笔者谈几点思考,以求教同仁。  赣州市肖敏老师执教“辨认方向”,在拓展游戏活动中,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