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学的一点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hnhj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外国文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教学互动难度较大,主要由于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较高,难以形成互动和有效的教学。作者以自身的授课为例,从讨论对象选择、规则制定、讨论情况等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对外国文学史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教学 讨论对象 讨论过程
  外国文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之一,专业地位毋庸置疑,但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显著。外国文学史所讲授的内容,历史跨度大,政治主体多,作家作品灿若繁星,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如此丰富的授课内容一方面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知识素养,能够全面掌握授课内容,灵活采用授课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作品,并能深入研究。是教师如何授课才能激动学生在课外阅读作品,并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呢?笔者身为一个外国文学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点尝试。
  一、缘由与设想
  笔者所在高校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开设在二年级,每周三个学时,每学期授课十八周,共两个学期,计一百零八学时。笔者一直在比较文学视野观讲授外国文学史,对于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中西文学的阅读量成为授课的最大限制。在讲授莎士比亚期间,笔者选取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规定发言者必须到讲台前发言,发言次序自由竞争,方式不限,时间不限,前后发言者内容不许重复,其余同学可在发言完毕后当场提出疑问,发言同学必须当场回答。在发言和观点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所有同学都必须发言。
  二、讨论进展
  根据授课情况,学生讨论发言可总结为以下阶段。
  (一)总括情节,谈谈读后感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上台发言积极性很高,多次出现争抢讲台现象,甚至出现课间抢先在黑板上板书(受限于教学条件,无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的现象,抢占发言次序,对自己观点的创意度不够自信,唯恐发言重复是导致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发言时间较长,主要原因在于对作品不够熟悉,不能有效组织语言,不能形成系统化合理化的发言稿,板书较为凌乱。提出疑问者较多,经常发生课堂争论,往往引发与文本无关的题外讨论。发言内容多以情节概括为主,观点主要在读后感层面,普遍为罗列情节上的异同点,很少有实质性观点。并且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理解不成形,不具有学术研究特征,例如,在选取研究的文本时没有考虑到版本流变的问题,在罗列情节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发言质量不高。
  (二)深入文本,略具研究思路。
  在此阶段,发言学生最多,发言次序井然,多是有话说的几个同学之间的竞争,显示对各自观点较为自信。发言时间适中,大多是五六分钟,能够围绕一个核心观点进行有效的发言。板书合理,能够为阐述观点起到辅助作用。提出疑问者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各自关注点不同,各自不通,难以提出疑问。发言内容颇具专业研究风范,涉及作品本身的有主要人物形象、次要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节奏、矛盾冲突方式等,扩展到作品之外的有戏剧形式差异、悲剧文体理念、版本流变、后世影响、创作主体差异、中西文化冲突等研究领域。从男女主人公梁山伯、祝英台、罗密欧、朱丽叶逐渐延伸到各自家长,到师母、劳伦斯神父等起到帮助的角色,再到马文才、帕里斯等起到反面作用的角色,人物形象的分析较为全面。
  (三)两极分化,高端与普通并存。
  在此阶段,发言次序有中断,在必须发言的压力之下,全归全部完成发言任务。发言时间差异较大,一种发言极具特点,时间适中;一种敷衍了事,时间较短,很少板书,无提出疑问者。发言内容两极分化,高端研究一类,在内容不许重复的要求下,只好往深入细致方向发展。例如提出作品意象的研究,以蝴蝶、光、坟墓等意象为对象分析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人物形象的研究细致到梁祝与罗朱的年龄差异,并研究由此造成的作品艺术风格的差异。对情节的研究细致到罗朱悲剧从头至尾持续不过一周,梁祝故事则长达三年的差异。还有故事语言方面的研究,认为梁祝通篇含蓄,对白文艺度较高,罗朱大胆直白,对白直抒胸臆。也有跨学科研究,比较梁祝的改编与罗朱的改编差异,越剧梁祝和歌剧罗朱的差异等。
  三、总结和分析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方面,首先要考虑分析学生的情况,笔者所在高校为西部政法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较少,多为第一志愿调剂,外国文学知识储备量较小,基础薄弱,作品阅读量小,对外国历史不够熟悉。其次,作品情况,在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开端是古希腊、古罗马等的古典作品,篇幅较长,人物众多,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学生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很难发掘阅读兴趣点,难以深入研究。再次,缺乏学术眼光和独立思考意识,鉴赏文学作品流于表面,难以深入把握作品含义,未能全面领略作品的魅力,难以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多有误解,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鉴于以上几点,笔者选择了《梁祝》和《罗朱》为研究对象。梁祝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阅读门槛低,容易上手。罗朱作为莎士比亚的中期作品,既能代表其创作水平,又因为突出爱情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让学生愿意看,愿意说,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讨论形式方面,上讲台发言,易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锻炼学生的当众发言、运用板书等综合表达能力。自由竞争发言次序、前后发言内容不许重复、所有同学必须发言等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发言兴趣,提高深入研究的动力,提升发言水平。当场回答其余同学提出疑问的做法,有利于提高讨论注意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研究态度,更好地理解不同研究主体的思路差异。
  在发言内容方面,前后变化很大,经过讨论和点评之后,学生对作品的研究逐渐从读后感深入到专业研究,从复述情节深入到分析结构,从人物等要素深入到意象等文体技巧,从作品本身深入到社会历史背景,从书面文本深入到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从一个人的独特认识变成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这一个过程生动且深刻。
  在教师方面,既要鼓励学生的想法,又要兼顾发言质量,还要引导讨论方向,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加深研究理论程度,适时总结,提升讨论水平。
  总之,选择合理的讨论对象,让学生能够入门,愿意学习;制定科学的讨论规则,充分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课外学习,课上表现,主动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总结,学生学有所得,乐于学习。讨论课可以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教学方式。
其他文献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莫厘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编者增加设计了很多“小实验”,它们是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合理利用这些“小实验”,充分发挥它们在物理教学中的“大功效”,对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由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小实验 大功效 应用实践  新课标初中物理
什么是美育?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我
摘 要: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和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问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对其进行整合与优化,开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音乐课程。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 内容整合
摘 要: 本文围绕学生英语学习差异阐述优化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相互表达交流过程中丰富认知体验,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围绕学生不同学习质地合理组合和优化配置,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激情。围绕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优化教学,能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差异 互动探究  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需要,运用实践体验、合作探究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江苏 溧阳 213300)  摘 要: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中数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教师应该把“读”作为学生解题的钥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教学 作用 教学策略  阅读是学生思考的途径和手段,在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自主
摘 要: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和重要条件。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践证明,阅读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初中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阅读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阶梯,是人类获取成
摘 要: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
摘 要: 为了解学生对普通“专升本”医学教育现行课程的评价,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为科学设置普通“专升本”医学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本文对某医学院校三届共341名普通“专升本”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普通“专升本”医学教育课程存在如下不足: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欠佳;医学人文课程较为薄弱;课程内容交叉融合不足;教学方法中PBL教学力度不强等。  关键词: “专升本”医学教育 课程设置 现状分析 调整策略
摘 要: 鉴赏怀古诗时必得明确作者所怀之“古”的特征,并非写入诗词的典故都是作者所怀之“古”。用知人论世法将“古”与现实对接,方可切入作者内心的潜在情感之中,明确怀古诗中写景与抒情、怀古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关键词: 怀古诗 知人论世 鉴赏思路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其中怀古诗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教师只教“运用典故来抒情”,却不教如何用典故抒情,考生遇到怀古诗往往只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中文系,广东 茂名 525000)  摘 要: 文章是一篇地方文化精神研讨会发言稿,以如何理解、概括、构建、实践“茂名精神”为例,讨论了如何建设地方文化精神及其品牌效应问题。  关键词: 茂名精神 传统文化 地方文化 红色文化  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社科联的邀请!  今天大家聚到一起讨论“茂名精神”。我也说几句。不说对不起自己的家乡。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外面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