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乃民生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有十年的时间,但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创业教育实践,就目前大学生创业境况进行剖析,探求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自主创业;就业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的潜能。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改善就业结构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鼓励创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效果,也可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创业教育实践,就目前大学生创业境况进行剖析,探求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一、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以后的发展才会落实到创业。我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在创业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
一是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目前,形成在一年级开设14学时、0.5学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三年级开设28学时、1.5学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理论课教学模式,统一纳入全校课程体系中,并引入KAB创业教育项目。在教学安排上,结合专业特点,将职业指导、成才教育、创业教育分年级、有侧重地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二是设立创业导师,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和引导。在学校定期举行的“创业大讲堂”上,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创业导师与大学生们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为大学生的创业答疑解惑。三是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学校每年出资80多万元,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支持鼓励创新创业优秀的学生和团队。四是出台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办法,激励学生创业。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发起组织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提出了科技实践、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等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敢于创业、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从参加2001年全国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到现在四届,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04年在全国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2005年、2007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我校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奖”;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的称号。
2.创业教育实践方面
我们提出结合专业,建立创业工作室,搭建创业平台,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成功”的草根创业模式。首先,无需很高的成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搭建创业平台。其次,可以边创业边完成学业。在无需掌握过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创业知识的情况下,提供真正适合学生的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减少障碍,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轻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大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创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第三,搭建指导服务平台、培训平台和项目孵化平台,由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科学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全校现有三十七度设计工作室、阿拉鱼科大二手交易网、普瑞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各类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学生创业团队16个。这样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保证了学生创新创业内容依托专业基础,有利于学校有限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共享,保证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的深入,又避免了对学生创业行为的限制和约束,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这些创业团队从事过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学校会议室装修、大型活动会场设计和施工、石家庄“民心河”河水治理、不孕不育治疗仪研制和推广等项目,累计创业收入达100余万元。
3.我校学生已普遍具有创业意识
我校一项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显示:有94.6%的在校生有创业的冲动,而在这些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已开始着手创业。同时调查还显示,43.5%的受访者愿意在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有16.8%的人选择不会,其余更多的人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并不是人们选择工作首先屏蔽的范围,相反相当大部分的人对大学生创业还是持有信心的。在持愿意观点一方认为:“参加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可以共同开创事业,实现梦想,哪怕失败也是一笔财富。”“大学生创业的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为了支持创业的人。我十分欣赏勇于创业的大学生。”“都是年轻人,共同拼搏!”……而持不愿意观点的一方则认为:“对他们不是很有信心,大学生有点自以为是,专业知识或许有,但缺少经验和耐力。”……这些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创业的意识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二、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境况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自主创业时,除了具有创业者普遍存在的自身素质欠缺、经验不足、投资风险等问题外,同时在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的冲突和障碍。
1.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自身问题
一是缺乏创业意识。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低,有创业意识的只有7%,真正自己创业的不到1%。从我校关于“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考研、留学、进机关或大企业,自主创业一项几乎没有人选择。还有的毕业生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敢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可见,传统就业观念和成才观是创业的最大阻力。二是缺乏创业信心。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对创业有恐惧心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创业相关的知识。如要开办一个公司,既需要注册、管理、市场营销,更需要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知识储备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三是缺乏创业能力。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也有创业教育缺位的原因,表现在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四是缺乏创业资金。我校调查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显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等有关政策。但由于贷款办理环节复杂繁琐,大学生又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加上有关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大学生对此优惠政策所知甚少,也就谈不上享受了。五是缺乏创业项目。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调查发现,不知道有何项目可做的占71%。大多数认为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从事服务业、小商品零售、营销、装饰设计、电脑维修等较容易些,大的投资和项目没有把握。
2.政府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措施有待完善
一是资金渠道不畅通、融资渠道狭窄,束缚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但银行大都不愿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企业,现实中真正贷到款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处于初创时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多是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微型企业,既难以得到银行贷款和担保,也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或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二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的空间与效果有待扩大。尽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创业扶植政策,但大学生创业的门槛还比較高,许多地方创办企业手续比较繁琐、申办周期较长、申办费用较高、收费项目较多、财税优惠政策比较模糊,并且操作缺乏透明。许多大学生创业之前,有着良好的扶持政策预期,但在实际中很多优惠政策比较难以享受到。这就要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工程,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自主创业者。三是市场中介服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大学生创业投资企业与生具有的诸多弱势,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对市场中介服务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迫切需要包括项目评估、财务、法律咨询与管理咨询等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帮助,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我国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缺乏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投资的中介服务的制度保证。
三、积极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宽松环境
创业教育要和创业发展密切联系,依靠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和政府、社会团体的支持,才能构建良好的创業平台,加速创业成果的转化。
1.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校创业教育,激发创业热情
一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必须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创业教育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心课程设置非常具有特色,将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为“自我升华、机会的识别与捕捉、资金的寻找与驾驭能力、新创立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创业者的个人素质”。美国斯坦福大学成功的创业教育,源自于其独特的建校宗旨“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涯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收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成功创业者或有实战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校任兼职导师,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国内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学术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指导有利、梯队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三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增强时效性。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使创业教育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实战经验。
2.完善创业政策,建立快速推动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激励机制
一是要全面梳理现有创业、就业有关政策,把扶持政策统一到“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导向上来,把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起来,把创业项目开发与创业培训结合起来,把毕业生创业与相关政策结合起来,建立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相结合的创业机制;二要减免各项费用,简化办事程序,如辽宁省制定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毕业生凭《自主创业证》可以享受注册企业惠、减免企业所得税和贷款担保;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和督促其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加大对毕业生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简化贷款担保手续,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担保。
3.建设创业基地,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是政府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多方投资,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建易于起步的载体。二是在开业指导、培训信息服务、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投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与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同时积极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孵化人才队伍和规范内部管理体制,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质量。三是各有关部门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窗口,为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资信息、市场行情等有关资讯服务。四是优化舆论环境,营造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定期评选“自主创业精英”和“创业能手”,进行表彰,要在媒体开辟一批创业栏目,树立创业典型,推广成功经验,使创业精神形象化、具体化,激励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社会和高校要通过各种导向,多种形式和更多载体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环境,保证创业的成活率,萌生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同时,用完善成套措施和机制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更加自觉地创业。政府和社会更要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消除不利于创业的观念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促进大学生创业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都标.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8(5).
[2]戴树根,巢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孟芊,刘震,申跃.从创业竞赛到创业教育:对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思考[J].2008(11).
本文受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项目资助。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自主创业;就业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的潜能。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改善就业结构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鼓励创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效果,也可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创业教育实践,就目前大学生创业境况进行剖析,探求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一、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以后的发展才会落实到创业。我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在创业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
一是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目前,形成在一年级开设14学时、0.5学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三年级开设28学时、1.5学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理论课教学模式,统一纳入全校课程体系中,并引入KAB创业教育项目。在教学安排上,结合专业特点,将职业指导、成才教育、创业教育分年级、有侧重地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二是设立创业导师,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和引导。在学校定期举行的“创业大讲堂”上,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创业导师与大学生们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为大学生的创业答疑解惑。三是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学校每年出资80多万元,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支持鼓励创新创业优秀的学生和团队。四是出台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办法,激励学生创业。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发起组织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提出了科技实践、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等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敢于创业、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从参加2001年全国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到现在四届,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04年在全国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得一等奖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2005年、2007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我校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奖”;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的称号。
2.创业教育实践方面
我们提出结合专业,建立创业工作室,搭建创业平台,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成功”的草根创业模式。首先,无需很高的成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搭建创业平台。其次,可以边创业边完成学业。在无需掌握过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创业知识的情况下,提供真正适合学生的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减少障碍,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轻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大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创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第三,搭建指导服务平台、培训平台和项目孵化平台,由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科学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全校现有三十七度设计工作室、阿拉鱼科大二手交易网、普瑞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各类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学生创业团队16个。这样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保证了学生创新创业内容依托专业基础,有利于学校有限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共享,保证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的深入,又避免了对学生创业行为的限制和约束,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这些创业团队从事过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学校会议室装修、大型活动会场设计和施工、石家庄“民心河”河水治理、不孕不育治疗仪研制和推广等项目,累计创业收入达100余万元。
3.我校学生已普遍具有创业意识
我校一项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显示:有94.6%的在校生有创业的冲动,而在这些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已开始着手创业。同时调查还显示,43.5%的受访者愿意在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有16.8%的人选择不会,其余更多的人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并不是人们选择工作首先屏蔽的范围,相反相当大部分的人对大学生创业还是持有信心的。在持愿意观点一方认为:“参加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可以共同开创事业,实现梦想,哪怕失败也是一笔财富。”“大学生创业的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为了支持创业的人。我十分欣赏勇于创业的大学生。”“都是年轻人,共同拼搏!”……而持不愿意观点的一方则认为:“对他们不是很有信心,大学生有点自以为是,专业知识或许有,但缺少经验和耐力。”……这些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创业的意识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二、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境况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自主创业时,除了具有创业者普遍存在的自身素质欠缺、经验不足、投资风险等问题外,同时在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的冲突和障碍。
1.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自身问题
一是缺乏创业意识。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低,有创业意识的只有7%,真正自己创业的不到1%。从我校关于“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考研、留学、进机关或大企业,自主创业一项几乎没有人选择。还有的毕业生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敢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可见,传统就业观念和成才观是创业的最大阻力。二是缺乏创业信心。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对创业有恐惧心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创业相关的知识。如要开办一个公司,既需要注册、管理、市场营销,更需要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知识储备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三是缺乏创业能力。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也有创业教育缺位的原因,表现在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四是缺乏创业资金。我校调查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显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等有关政策。但由于贷款办理环节复杂繁琐,大学生又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加上有关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大学生对此优惠政策所知甚少,也就谈不上享受了。五是缺乏创业项目。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调查发现,不知道有何项目可做的占71%。大多数认为结合自己的专业实际,从事服务业、小商品零售、营销、装饰设计、电脑维修等较容易些,大的投资和项目没有把握。
2.政府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措施有待完善
一是资金渠道不畅通、融资渠道狭窄,束缚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但银行大都不愿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企业,现实中真正贷到款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处于初创时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多是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微型企业,既难以得到银行贷款和担保,也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或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二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的空间与效果有待扩大。尽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创业扶植政策,但大学生创业的门槛还比較高,许多地方创办企业手续比较繁琐、申办周期较长、申办费用较高、收费项目较多、财税优惠政策比较模糊,并且操作缺乏透明。许多大学生创业之前,有着良好的扶持政策预期,但在实际中很多优惠政策比较难以享受到。这就要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工程,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自主创业者。三是市场中介服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大学生创业投资企业与生具有的诸多弱势,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对市场中介服务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迫切需要包括项目评估、财务、法律咨询与管理咨询等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帮助,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于我国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缺乏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投资的中介服务的制度保证。
三、积极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宽松环境
创业教育要和创业发展密切联系,依靠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和政府、社会团体的支持,才能构建良好的创業平台,加速创业成果的转化。
1.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校创业教育,激发创业热情
一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必须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创业教育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心课程设置非常具有特色,将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为“自我升华、机会的识别与捕捉、资金的寻找与驾驭能力、新创立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创业者的个人素质”。美国斯坦福大学成功的创业教育,源自于其独特的建校宗旨“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涯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一方面要加强对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收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成功创业者或有实战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校任兼职导师,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国内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学术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指导有利、梯队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三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增强时效性。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使创业教育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实战经验。
2.完善创业政策,建立快速推动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激励机制
一是要全面梳理现有创业、就业有关政策,把扶持政策统一到“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导向上来,把扩大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起来,把创业项目开发与创业培训结合起来,把毕业生创业与相关政策结合起来,建立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相结合的创业机制;二要减免各项费用,简化办事程序,如辽宁省制定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暂行办法》,毕业生凭《自主创业证》可以享受注册企业惠、减免企业所得税和贷款担保;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和督促其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加大对毕业生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简化贷款担保手续,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担保。
3.建设创业基地,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是政府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多方投资,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建易于起步的载体。二是在开业指导、培训信息服务、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投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与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同时积极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孵化人才队伍和规范内部管理体制,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质量。三是各有关部门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窗口,为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资信息、市场行情等有关资讯服务。四是优化舆论环境,营造自主创业的文化氛围,定期评选“自主创业精英”和“创业能手”,进行表彰,要在媒体开辟一批创业栏目,树立创业典型,推广成功经验,使创业精神形象化、具体化,激励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社会和高校要通过各种导向,多种形式和更多载体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环境,保证创业的成活率,萌生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同时,用完善成套措施和机制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更加自觉地创业。政府和社会更要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消除不利于创业的观念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促进大学生创业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都标.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8(5).
[2]戴树根,巢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孟芊,刘震,申跃.从创业竞赛到创业教育:对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思考[J].2008(11).
本文受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