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副学士”:澳大利亚的案例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学士学位的产生和发展
  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先实践、然后逐步纳入资格框架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学习机会的需求,一些大学和TAFE学院开始提供副学士学位教育。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资格框架中由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的文凭和高级文凭证书教育,完全可以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因为如此,一直没有将副学士学位纳入到正式资格框架中,相关机构开展的副学士学位教育主要由相关机构自己认证,并主要面向国际学生和行业顾客收取费用。经过一段实践后,1997年,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长理事会开始考虑将这一学位纳入到资格框架中。
  在澳大利亚私立教育和培训理事会等机构的推动下,2003年,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理事会(AQFAB)发布了一个讨论报告,提出应当借鉴国际社会发展副学士学位的经验(包括英国的基础学位和香港的副学士学位),将副学士学位作为一个新的资格纳入到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并提出了这一资格发展的原则:明确与其他学位或资格的关系,国家统一性,国际可比性,衔接性,战略发展性。报告发布后,分别收到了一系列支持和反对意见。后来,支持意见以微弱优势取得胜利。相关支持性观点的核心是“副学士学位可以同时由大学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授予,有利于改善公民对教育的参与,促进人们的终身学习”。根据讨论意见,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部长理事会签署意见,明确从2004年开始,把副学士学位作为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一个新的资格。意见将这一学位学习结果的特征描述为如下几点:获得一个或多个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关键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解释,及其与相关科学、技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关系;发展有利于获得、理解和评估相关资源所必需的学术技能和品质;发展与一系列就业背景相关的普通就业技能;发展自我指导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资格可以由大学以及包括TAFE学院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在内、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机构提供。如表2所示,在2007年印发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实施手册中,将副学士学位置于高等教育系列中与高级文凭并列的位置。
  2011年7月,经过广泛咨询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和就业部长级理事会发布新版资格框架。如图 1 所示,新版框架从建立广泛高等教育,以及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和培训间整合关系的视角出发,抛弃了以往框架将教育进行不同类型分类的模式,而是采用了一个循环的10层资格分类法。在这一框架中,副学士学位与高级文凭共同处于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的第六级,其分别与学士学位和文凭衔接,主要由高等教育认证标准机构管理。
  到2011年,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有57所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副学士学位教育,其中包括18所大学、5所双元性大学(澳大利亚从开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角度对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分类,见表3)、12所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22所私立高等教育学院。
  就副学士学位的具体发展而言,2001~2011年,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数量从65个增加到176个,其中78个副学士学位由大学提供,18个由双元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24个由TAFE学院提供,56个由私立高等教育学院提供。其具体实施情况如下:Charles Sturt大学是招收全日制副学士学位学生人数最多的机构,其2011年招收副学士学位人数为2227人,占到了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总招生人数的26%;Charles Sturt大学、Tasmania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国际管理学院、南Cross大学和RMIT大学等计6所较大招生主体招收的副学士学位人数占到了全国副学士学位总招生数的71%。到2011年7月,工程类的副学士学位已经达到17个,是增长较快的副学士学位学科门类。
  从学生数量的发展来看,澳大利亚全日制副学士学位学生数从2001年的2124人增长到2009年的8592人。
  在澳大利亚,是否提供副学士学位教育主要由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自行决定。大学可以通过联邦经费支持提供这一学位,而TAFE学院可以自行在收费的基础上提供这一学位。
  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涉及多个应用型学科领域,以Charles Sturt大学为例,该学校2011年招收了2227个副学士学位学生,占到了澳大利亚所有副学士学位学生的26%。该学校提供的副学士学位学科领域包括保健科学(休闲与健康)、临床实践(护理)、突发事件处理、园艺学(生产)、应用科学(葡萄种植和酿酒)、商业、文学、教育、理学、信息、影视设计、工艺品设计、应用科学(公园,娱乐场馆和古迹遗址)、治安管理、音乐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青年事务等。
  副学士的定位及与高层次学位的衔接
  从国际的角度而言,一般把副学士学位定位为“职业“和”学术”之间。就澳大利亚的情况而言,一开始,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中将副学士学位归入到高等教育部门中,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与高级职业文凭的同一层次。自2010年以来,澳大利亚将资格框架修订为没有部门和体系区分的10层框架,将副学士学位归入到可以由大学、高等教育机构或国家认证机构认可的第六级资格。
  总之,作为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路径及进入职业领域的一个入口,澳大利亚将副学士与国家公共政策联系起来,通过这一路径旨在实现如下目标:扩大公民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弱势人口群体对高等教育的参与;解决国家职业和专业技能发展间的差距;应对专业技能人员的短缺问题。
  在资格框架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主要通过院校合作和学分转换实现与更高层次学位的衔接。
  院校合作主要是指提供副学士学位教育的TAFE学院与大学间的合作。近年来,受美国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教育重视转学功能的影响,澳大利亚若干地区特别强调TAFE学院提供的副学士学位向四年制大学的过渡。如2010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理事会(TAFE NSW)启动一项名为“高等教育学历路径”的行动,支持TAFE学院学生获得副学士学位后继续进入大学学习。这一项目有如下关键特征:一是在大学、行业和TAFE学院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生涯指导等各方面的支持;三是学习形式非常灵活,有多个学习入口,允许学生随时就业和继续学习;四是强调职业导向和应用本位的学习,重视通过工作本位实习开展直接的工作场所学习;五是大学与TAFE学院共享学习资源和教学设施。这一项目的具体晋升路径见图2。这一行动的具体实施主要建立在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理事会与行业机构和能够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的合作协议基础上。如会计是第一个实现与学士学位衔接的副学士学位,为此,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理事会首先与澳大利亚会计实践认证机构、澳大利亚企业创新技能署及Charles Sturt大学、新西兰大学和澳大利亚Catholic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学生在新南威尔士州的TAFE学院完成两年的会计专业副学士学位学习后,就可以在第三年晋升到合作大学的相同专业学士学位项目中继续学习。继会计专业后,该州相继在保健、建筑设计、儿童护理、工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实现了副学士与学士学位的衔接。   澳大利亚很多大学同时提供副学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教育,学生在晋升和继续学习方面的路径很便捷。以RMIT大学为例,该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副学士学位教育网络,明确该学位的目标对象和教育路径,如图3所示。学校提出,副学士学位教育要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为学生提供工作场所立即能用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横向和纵向的教育衔接和沟通路径。根据学校的规定,学生在副学士学位学习期间,要完成16门课程的学习,每门课程为12个学分,两年总计共要获得192个学分。学生获得这些学分后,就可以转入到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学习项目中。
  副学士学位的课程与教学特征
  为适应同时为学生继续学业及就业作准备的要求,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强调一种混合性的课程设计模式,其目标是在两年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在如下方面实现平衡发展:理论和实践、职业发展和融通结果、宽度和深度、课程学习和能力发展。同时,在入学方式和学习模式上强调灵活性。具体如图4。
  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上,澳大利亚副学士学位特别强调如下方面:一是适应学生的多样化背景;二是实施灵活的评估方式,创立一种学习共同体,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和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成功;三是努力体现并增强学生工作经历的重要性;四是让学生明确其职业角色和作用。
  上述模式的有效实施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要使课程设计者考虑并认识到副学士学位同时为继续学业和就业两个目的作准备的重要性;二是在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雇主、相关学历项目和学生自身间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
  以RMIT大学为例,其副学士学位课程设计的具体原则是:一是以就业为中心,努力为学生提供与行业紧密联系的职业资格,以及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路径;二是完全的技能导向,包括强调职业结果、行业引导及行业主导的专业认证;三是必须和行业相关,提供行业生产经验中的应用和理论知识;四是行业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五是强调理论知识、高水平技能和特定专业工作技能的重要性;六是强调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多入口和多工作去向;七是体现“现在培训、为未来作准备”的理念。其教学原则包括:强调独立学习,增强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性;重视培养学习者如何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学习;适应文化的多样性和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评估原则包括: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并实践操作;项目本位的学习;有专门的工作室;交互式交流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灵活性分散学习;小班化教学(和高等教育中的大班不一样)。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为: Dr. Helen Smith. Associate degrees in Australia: a work in progress :Final Report 2013[R]. RMIT University,2013.)
其他文献
山东省信息网站消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了从报名、培训、鉴定到发证等各个环节完备的鉴定文件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新建、扩建实验实训室,现有的鉴定实训室涵盖了全院包括维修电工、钳工、汽车维修工、电焊工、工程测量员、网页设计员、化学分析工、炼铁工、轧钢工等60多个鉴定工种。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自己报考注册会计师、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每年都
黛玛从一片混沌中醒来。  它现在还很虚弱,无法移动和转身。它依靠着墙壁,用刚睁开的电子眼扫描了一遍,不足半尺的眼前是光滑的黑色金属墙壁,头顶和脚底的墙壁也给它紧迫感,似乎很快会向它压来。显然,它被装在一个狭小的金属盒子里,莫名其妙地当了一名囚徒。  它尽力转动了一下脑袋,立刻在左边的墙壁上看到一个浮雕出的女人画像,她在对它笑。  “妈妈。”它脱口而出。  “妈妈。”它本能地朝自己的妈妈移动,但一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丰富党史学习形式,提升党史学习效果,推动中国科协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6月28日下午,中国科协“党在我心中”党史知识竞赛在科技会堂成功举办。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出席活动,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守东出席并致辞。  王守东在致辞中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科协系统充分发挥“一体两翼”
生物与先进材料器件的研究范围广,因其结构上的多重优势以及其他材料无法匹配的生物学功能,一度成为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完美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蛋白质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等重要领域。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生物材料领域,不得不提到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丽丽,她正是研究这一“完美材料”的科研人员之一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输送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深入研究适应产业结构演变的专业结构改革方向和策略。基于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专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适配性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适配性分析、专业就业相关度分析,阐明高职高专专业结构调整适配的策略,包括以存量结构调整方式优化专业,以特色发展道路建设专业,以中长期预测分析规划专业,以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提升专
一、建筑品质的基础是由人的素质构成的,建筑物只是素质的结晶。  中国桥梁,许多历经千年百年久存耐用,有的仅10余年就轰然垮塌。据报道,2011年7月是个塌桥月。7月11日,建成14年的江苏盐城境内通榆河桥坍塌,7月14日,建成12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段坍塌,7月15日,建成14年的杭州第三钱塘江大桥坍塌。近一年多,又有多座年轻的桥坍塌。可见建筑品质的基础大有问题。这篇文章侧重想说说德国建筑品质
19825984 職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匡瑛 石伟平 《教育研究》 2017年第2期 10300字  19825985 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高校智库知识供给范式转型 张宏宝 《教育发展研究》 2017年第3期 10800字  19825986 论教育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公正 糜海波 《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第2期 9600字  19825987 基于本科转型视
摘 要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教育模式。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目标及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4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创业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了包含通识课程模块、职业平台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及自主学习课程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4 1”模
英国 AAT(会计技术员協会)委托罂粟研究所(Opinium Research)开展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有半数(50%)16~18 岁的学生说,相比申请大学,他们将在离开学校后考虑学徒制作为他们的就业途径。  该调查发现年轻人考虑学徒制而不是大学的主要原因包括:  AAT透露,英国800万16~30岁的年轻人中有2/3认为学徒制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职场,但大学却不能。  而在英国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  积极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通过实施企校战略联盟、建立技能人员培训基地,搭建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覆盖全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使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在各自岗位上迅速成长,在全力打造世界级企业的进程中,实现了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亮??点??实施企校联合战略,建立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公司一线作业人员90%以上为技能素质薄弱的农民工,公司安全生产、造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