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4 1”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教育模式。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目标及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4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创业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了包含通识课程模块、职业平台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及自主学习课程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4 1”模块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5-0055-04
  一、对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认识
  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适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需求,仅仅具有“一技之长”或熟练的简单化专业水平的技能人才已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需要[1]。高等职业教育在坚持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同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更多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
  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创新办学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办学实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教育本质,从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培养未来人才的高度出发,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为应付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1~2门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第二种是为迎合地方需求,建个创业孵化中心,编制几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热闹一阵子。第三种是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甚至还有创业实践项目,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专业无关,各为阵地。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原因一方面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肤浅,人才培养观落后,另一方面是没有构建起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远没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宣扬创新,提倡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质上就是倡导进行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并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导向。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强调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教育的目标要精神意识养成和方法能力培养双管齐下,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三,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形式、评价标准等都将深刻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有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就能明白,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是基础和支撑,创新是核心和本质,创业是载体和形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终极目标。因此,要面向专业,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原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提升与完善,对原来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组成、实施路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质上已融合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服务于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三、“4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是一种较好实现课程体系目标和功能的结构体系。通过多年实践和总结,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特定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特性出发,把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等4个显性课程模块,以及1 个学生自主学习的隐性课程模块,称为“4 1”模块化课程体系[2],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泛职业能力的通识课程是为养成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除思想道德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等必修课外,还根据专业要求和学习者需要,构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任課教师的选修课,如科学素质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财务与税收类课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和职业基础能力类课程等。
  基于专业群的职业平台课程是经过整合体现专业群共性的知识、能力、素质课程,体现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可以是理论课,也可是实践课或理实一体化课程。职业平台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课程是按照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和工作任务的要求设立的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群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职业平台课程学习情况选择专业,学习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模块课程包括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让学习者掌握和具备从事该专业的核心职业活动能力,有专业必修课程也有专业选修课程。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基于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用人需求的学习领域课程。根据专门化的工作领域、职业岗位工作复合性要求、企业订单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样化需求设置职业能力拓展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以课程包的方式提供,性质为限选课,每个课程包为一个整体,以整体方式选修,解决专能型、交叉型、复合型、创业型等不同需求人才培养问题。
  自主学习课程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养成教育的课程。将创造发明、社会实践、志愿精神、校园文化活动等隐性学习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并实行学分化管理,为体现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评价依据,激励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出发,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到项目孵化与落地创业,“点-线-面”螺旋上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与“4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功能结构一脉相承,这种开放性的“4 1”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四、基于“4 1”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带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雅气质、高新技能的创新型女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对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基于“4 1”模块化结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一)通识课程模块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常识为主要目标,开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特点,强调意识和精神层面的培养及职业的规划。设置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改革跨专业交叉课程、复合课程、体验课程,强调创业常识的积累,在“4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通识课程模块中开设课程,具体见表1。
  (二)职业平台课程模块与职业能力课程模块
  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对职业平台课程模块与职业能力课程模块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环境中综合问题的能力,必须构建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通过工作中的学习“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3]。按照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与岗位实习“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平台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4]。改革教学模式,各个专业根据专业的特点,增加行业前沿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每一位专业教师息息相关,专业教师围绕培养创新型女性专门人才的目标,开展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以实践的行动内容为主、理论的学科内容为辅,并在人本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获得的过程性和陈述性知识内化为能力[5]。第三,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学生可以选修并置换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具体见表2。
  (三)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基于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用人需求的学习领域课程,每一个培养方向由若干门课程组成一个课程包(拓展方向),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意向,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课程进行学习,每个专业至少要设置两个以上的拓展课程包。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以培养创业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在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中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包,为有毕业后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选择学习,进行创新创业实战训练。全校各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后,选择创新创业拓展方向,将重新组成创新创业教学班,由创业学院管理并实施本阶段的教学,学生修满学分毕业后发原专业的毕业证书,具体见表3。
  (四)自主学习课程模块
  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发明,在隐性课程模块中设立相应学分,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和各类科技创新和发明活动,具体见表4。
  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积累和奖励办法》,学生参与各类教学计划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可以积累学时并转化为学分;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奖励,给予学分奖励。以上两类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学分置换,置换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学分。
  五、实践成效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自实施以来,初见成效。一是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各专业逐步形成了适合专业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了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含品牌专业)。二是实践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专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合作的深度有了提升,學校开发“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校、系、专业通过管理平台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三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得到落实。三是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连续三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均达到98%,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多项特等奖和一等奖,学校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参 考 文 献
  [1]李士梅,程宇.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格局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因应策略[J].高教探索,2017(4):87-91.
  [2]周茂东,张福堂.“4 1”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一种多元整合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框架[J].辽宁高职学报,2016(6):48-50.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1-10.
  [4]何文华,汤健雄,邢大成.基于“双实体”的生产性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商贸类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4):92-96.
  [5]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37-39.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4 1”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Lu Zhigao, Yu Yiming
  Abstract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educational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new challenges and new target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blems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angdong Wome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tegrates new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dea into the original“4 1”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and has constructed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system, which includes general course module, vocational platform course module, vocational ability course module,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modul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4 1”modulariz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uthor Lu Zhigao, research associate of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450); Yu Yim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其他文献
移动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手机APP更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其中57%的用户在手机上安装APP的数量在10~30之间,有8.3%的用户安装APP的数量甚至超过50个。  很显然,移动应用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移动应用上重金投入,希望借此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点或者新的盈利模式。不过,大多数企业(特
5亿年前,地球生命进化进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几百万年内,曾经空荡荡的海洋突然间充满了许多新的生命形式,许多生物纷纷出现在地球海洋的舞台上。这就是化石纪录中揭示的第一次物种大爆发事件——“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但是,科学家如今发现,“寒武纪物种大爆发”虽然极为壮观,却在开始后没多久就中止了。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地球生命继续进化的呢?    近年来,地球生物进化史上曾一度鲜为人知的大事件——“奥陶纪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综合性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  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看来,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是依赖于学生本身的思考和探
山东省信息网站消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了从报名、培训、鉴定到发证等各个环节完备的鉴定文件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新建、扩建实验实训室,现有的鉴定实训室涵盖了全院包括维修电工、钳工、汽车维修工、电焊工、工程测量员、网页设计员、化学分析工、炼铁工、轧钢工等60多个鉴定工种。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自己报考注册会计师、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每年都
黛玛从一片混沌中醒来。  它现在还很虚弱,无法移动和转身。它依靠着墙壁,用刚睁开的电子眼扫描了一遍,不足半尺的眼前是光滑的黑色金属墙壁,头顶和脚底的墙壁也给它紧迫感,似乎很快会向它压来。显然,它被装在一个狭小的金属盒子里,莫名其妙地当了一名囚徒。  它尽力转动了一下脑袋,立刻在左边的墙壁上看到一个浮雕出的女人画像,她在对它笑。  “妈妈。”它脱口而出。  “妈妈。”它本能地朝自己的妈妈移动,但一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丰富党史学习形式,提升党史学习效果,推动中国科协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6月28日下午,中国科协“党在我心中”党史知识竞赛在科技会堂成功举办。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出席活动,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守东出席并致辞。  王守东在致辞中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科协系统充分发挥“一体两翼”
生物与先进材料器件的研究范围广,因其结构上的多重优势以及其他材料无法匹配的生物学功能,一度成为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完美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蛋白质和DNA的结构与功能等重要领域。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生物材料领域,不得不提到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丽丽,她正是研究这一“完美材料”的科研人员之一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输送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深入研究适应产业结构演变的专业结构改革方向和策略。基于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专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适配性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适配性分析、专业就业相关度分析,阐明高职高专专业结构调整适配的策略,包括以存量结构调整方式优化专业,以特色发展道路建设专业,以中长期预测分析规划专业,以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提升专
一、建筑品质的基础是由人的素质构成的,建筑物只是素质的结晶。  中国桥梁,许多历经千年百年久存耐用,有的仅10余年就轰然垮塌。据报道,2011年7月是个塌桥月。7月11日,建成14年的江苏盐城境内通榆河桥坍塌,7月14日,建成12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段坍塌,7月15日,建成14年的杭州第三钱塘江大桥坍塌。近一年多,又有多座年轻的桥坍塌。可见建筑品质的基础大有问题。这篇文章侧重想说说德国建筑品质
19825984 職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匡瑛 石伟平 《教育研究》 2017年第2期 10300字  19825985 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高校智库知识供给范式转型 张宏宝 《教育发展研究》 2017年第3期 10800字  19825986 论教育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公正 糜海波 《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第2期 9600字  19825987 基于本科转型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