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用结合打造新时代职业院校智慧校园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智能管理的优势,推动教育、教学、技术三者的深度融合,改变校园管理的结构和模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智慧校园建设来引领职业院校现代化发展,是当前职业院校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关键词:智慧校园;建用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C-0050-04
  智慧校园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财务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常熟中专”)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贯彻落实各级主管部门要求,将智慧校园建设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靠信息化改造来重构学校行政决策、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传统流程。坚持紧贴师生现实需要,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建用融合、以人为本。
  一、加强规划,突出应用服务
   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坚持“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着重建设四个层面,即智慧支撑、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和智慧生活,以达到智能感知、资源组织、深度事例、信息交换、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智慧支撑: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无盲区,满足多元化的网络需求;建设数据中心及虚拟化平台,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一分配;建立统一的运维平台,保障智慧校园正常运行;建设统一的校内身份认证,包括校园一卡通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智慧管理:建设涵盖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种应用系统;建设学校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学校网站群、统一的门户平台、掌上校园等平台;建设决策支持和预警平台,实现智慧化的决策和预警,为学校决策与管理提供支持,以适应“互联网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智慧学习:建设数字资源制作中心,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建设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采用移动终端和条码技术的混合式实训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改进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训环节的管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融合。
   智慧生活:建设掌上校园服务平台,以个性服务为理念,整合各业务系统应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分级授权向用户推送各类信息。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
   二、有序推进,支撑应用并举
  (一)强化智慧校园基础建设,夯实智慧支撑平台
   1.合理配置网络结构,搭建快捷、高效信息通道。
   为了能在校园范围内提供即时即需的应用服务,提供高速泛在的网络环境,学校将中心交换机升级到万兆、分中心交换机升级到千兆、网络出口带宽升级到2000M,保证了数据有效且快速地交换,完善了校园主干数据交换性能,完成了合理調整校园网络结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和网络安全建设,通过自动防御、入侵预警、智能接入、终端控制、安全日志等系统,实现了校园网使用与管理的安全保障。
   2.引企入校开创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通过银联——学校的合作方式共建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内共安装圈存机6台、无障碍通道18个、消费POS机112个,全校注册用户超8000人。校园卡采用集成CPU卡,融合了校内各类数据交换、身份认证、在线支付和综合消费等基础功能,实现了通道管理、车辆管理、访客管理、超市消费、自助语音查询、银行圈存和网银转账等功能,并通过各种身份认证系统实时生成统计报表,实现了校园生活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3.融合创新拓展系统应用。
   在标准化考场建设时,利用了校园安防监控设备、考场多媒体视频设备、教师广播系统,整合了音视频线路,建设了一套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双向视频监控系统、标准化考试系统、智能化教学系统,并提供了全程可视化统一管理平台,充分满足校园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的现代化要求。为教学评估、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达到了智慧校园对教学环境、校园环境的可视化感知管理要求。
  (二)创新应用服务,构建统一服务智慧管理平台
   1.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通过共享平台建设来整合校园网内的信息数据和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从而统一控制访问权限;通过对信息门户提供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应用界面;通过用户提供的特定信息和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各类业务系统建设。
   学校目前建有六大管理系统,分别是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进行共享与交换,能够完成不同业务之间的大数据管理,为学校分析决策提供数据保障。
  (三)有序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搭建智慧学习环境
  1.共享优质资源,构建智慧教学环境。
   学校与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合作完成了42门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并利用开发平台共享118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学校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整合了教务管理系统和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引入了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网络教学、资源下载、数据共享、集成应用等功能,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建用融合并发挥出强大的功效。
   2.建设实时教学录播系统,构建智慧教学管理平台。    学校根据建用融合的原则,充分体现智慧校园建设为教学一线师生服务的宗旨,加强了智慧教学管理平台载体建设。目前建有实时教学录播教室、虚拟演播平台、一平三端智慧教室,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自动跟踪、拍摄、录制、编辑等功能,能够制作高品质的音视频数字资源,并通过开放式视频教学管理平台进行实时对外发送,后期可实现视频点播、在线直播、远程互动等功能。
  三、建用融合,实现智慧转变
  (一)智慧管理平台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1.提供了个性化信息平台。
   个人信息门户实现了用户统一认证和应用系统单点登录。学校全部应用系统都集成在这个平台,师生在信息门户平台登录后,系统能够根据其身份信息显示个人的相关信息数据,数据之间可以相互比对,实现了即时即用的服务功能。
   2.强化了学校信息发布管理。
   学校门户与部门网站通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实现了网站群集化管理,实现了资源互通共享,实现了学校门户及部门网站信息的共享共用,形成全校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通过站点维护与内容管理权限的分配,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使得管理更加规范化、集群化,有效改善了日常管理和工作模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权威性、高效性,成为学校网络宣传的重要阵地。
   3.提升了教育教学管理效率。
   方便快捷的协同办公网上系统已成为信息传播和数据交流的高效途径,改变了学校传统的纸质文件办公模式,内外收发文件、提交文件、文件管理、汇总管理、报告传递和会议通知等工作流程均使用电子办公方式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利用信息共享功能协调单位内各部门的工作,减少工作中面签环节,节能增效。加强领导监督管理,加强管理层对部门组织的控制,及时有效地监督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进度;实时全面地控制各部门的工作状态和办理狀态,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错误,有效避免了低效办公。
  (二)智慧学习空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信息化与教学融合
   1.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校构建了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开放式教学视频资源平台,教学空间突破了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使学习资源无限丰富,并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空间整合了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学习空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到最新的知识,可以完成学习空间中的习题并进行自我评价,可以组建学习讨论群来商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2.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教学平台空间的建设与应用组织了混合课堂、翻转课堂、教学做一体化、网络化教学等课堂模式改革。学校按照教师的年龄结构分批分组开展了学校数字化学习平台使用专题培训,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专业教学,建成各自的专业网络课程。在网络课程平台空间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调用自己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也可以利用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完善,通过教师之间教学资源的相互补充,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空间实施学生学习情况的多元化评价,进行实时结果数据分析,构建学习效果图表,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3.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学生通过平台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练习情况、单元检测成绩、实训单元成绩、学期考试成绩、综合实践成绩、企业顶岗评价等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线上辅导和提问,增强了教学的实时互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线上同伴互助学习;学生也可以就教师或者课程进行在线独立评价,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通过平台使学生由封闭的教室学习走向开放多元的网络空间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学生由非主动学习转为探究式学习,由个体学习转为合作学习,由单一化学习转为多元化学习。
   近年来,学校以“苏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项目建设为契机,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7年6月,被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认定为“第二批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但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全员信息化意识仍需不断深化,智慧校园建设保障制度仍需不断完善,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强化,学校将秉持“智慧校园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坚定信念,不断学习和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不仅要持续不断建好智慧校园,更要不断提升和更新智慧校园应用服务,为师生发展、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一座丘陵的古今史  一年秋分的早晨,照例爬上阳光的丘顶,就看见她从芒中走来。  凝结于她周身的光环,扩胸的部分,依然无法掸去她岁月中丰满的起伏。  她对我说:好多年了,我一直在芒中等你!等你前来向我挖掘,看一看泥土的本质,是不是也有揪心的历史,被盗墓了?看一看今天规整的两面,有多少绿掩盖了史前矿物质?  我不作答。我知道丘顶的墓穴被翻过后,移走的魂魄又会回来,向她展出新的栽种。  一丘明媚的摇曳,
摘要:指向儿童科学素养提升的“物联网 植物工厂”,围绕核心素养,探究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变革。从改变学校空间开始,改变教的路径、学的情境。通过开发真实情境下的课程体系,建构真实情境的“场馆学习”实践教学模型,有效促进学科课堂教学的优化。项目以科学学习为研究起点,把德育、劳动教育、美育有机结合,并逐步带动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与发展,拓展了学习的边界,变革了学习的方式,重构了师生的关系,指向了儿童未来的发
天空不是鸟的家,流浪不是彝人的宿命。  夯土为墙,铺草为顶,引牛羊人厩。爱情需要一间遮风挡雨的土掌房。  碧水一方,九曲十八弯的大红河,哀牢山的血脉,彝人心中的神。  一种豪迈奔放的激情穿膛而过。  这江水浸润的热土,炊烟袅袅,歌声悠悠,连石头都有开花结果的欲望。  从清晨的露珠开始,到暮色苍茫,我们的汗珠抒情地滴落,我们的笑容抒情地铺展。  将刀耕火种封存于永恒的记忆。做一个工匠:民族工匠、大国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关键词之一,全国各地在不断积极尝试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本研究以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为例,通过对布局调整背景及基础、关注的核心领域、实施的路径及内容、保障条件及做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力图展现出沈阳市在加快现代职教发展,优化地区经济布局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中等职业教育 
大自然的回声  下午,阳光正暖,顺着河滩走下去,去自然中聆听那些动人的自然乐音。有细微的风声,贴着身体的律动,在山谷中回响。  木栅栏里,红色的房子隐在树林之间,好像和尘世隔绝。狗的吠声和鹅的引吭大叫,又把人拉回尘世间。  坐下来细细倾听山雀的语言,和一只野鸡,在芦苇丛发出的轻微涛声。  河岸边,一些细小的石子上留下光阴的纹章。蹲下来,抚摸一颗石头的温度,感受一棵老树在光阴中的静默,感受树木的肌理
波涛汹涌而不惊,浪峰腾起而不落。一颗铁质的头颅,守候着历史。一副钢铁的身躯,镌刻着岁月。  说它是海,没有畅游的鱼虾,没有流动的海子,更看不见任何漂浮的生物。  晕染的时空,踏上石的曲径,迈人石的沟壑,仰观石阵,似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如天河倾泻漫坡奔流,置身其中,无不为这百万年的长啸而动容。  站立的石海,涅槃重生。  你看——那从石缝里钻出的爬地松,那一出生就把根牢牢伸进岩缝里的石花,它们蕴枝吐叶
实际上,近五年来,我每年写出的散文诗不超过十章。  这倒不是没得东西可写,也不是没有写作的冲动,而是我不愿意重复自己或他人。换一句话说,我不愿被即兴的、惯性的、二手货似的……写作所蒙蔽。尤根里斯说,“任何没有独创性的东西都是剽窃。”唯有找到了原创性的个我发现,并胸有成竹地能够塑造出装载这“发现”的容器,我才会谨慎地动手写作。  这种“谨慎”,一方面保证了我为数不多的散文诗作品的质量,另外一方面,也
静 穆  去屠场的路并不长,但它们走了很久。一群牛低头前行,土色的、花斑的、黑黝黝的,像一片古怪的被服,铺在镇子里那条显眼的大街上。  一幢幢建筑,饱含几何纯粹的直角、斜角和平面的轮廓,高大而假。  不知为什么,四周竞空无一人,门窗形同虚设,仿佛从未打开过。  正午的太阳直射下来,天空无事地蓝着。牛群向屠场缓慢移动,没有哪头牛抬抬头,或者喷喷鼻子,唯一的声响,是沉闷的蹄音。  许多年前废弃的路灯仍
创作手记  关于《唯有道路带走你所有的经历》  对我来说,写作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还乡。  写完山中岁月、山居札记、一个人的群山三个系列后,我似乎完成了对一个地方精神层次上的记录和抒情,仿佛可以走向远方了。  一个铭刻了动荡、混乱、忧郁青春的地方,一旦真的不可回,你会发觉,之前的写作造成的是一种空和惶恐。  离开是必然的,离开造成的断裂是必然的。挣扎、奔跑、呼喊,所有的存在仿佛不断堆积的梦境。而这些在
【项目简介】  无锡市梁溪区“创新机制,推进区域内涵提升的教研共同体建设”是2019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梁溪区积极探索区域整合下的教研方式,构建层级联动和“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搭建联盟联动、共研互动的多元化教研平台;建立教研差异性指导的长效机制,呈现幼儿园高质量的、基于园所现实的、聚焦儿童本位的园本课程建设质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有力推进了区域学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