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习语“非逻辑性”成因的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习语词汇搭配的“非逻辑性”,本质上是表述逻辑的跳跃性。逻辑链条完整的词组是由一串含义上首尾相接的詞汇所构成的意群;抽掉其中某环节,则其信息流会中断从而造成含义理解上的不逻辑。只有将该词组在其演化过程中所省略的那一逻辑环节找回,才能给学生奠定逻辑地理解记忆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 习语 非逻辑性
  一、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1.习惯用语中的词汇搭配存在“非逻辑性”。习惯用语是“一个具有比喻性含义的词组或固定表达式,这一比喻性含义有时与其字面含义有很大差别。An idiom is a phrase or a fixed expression that has a figurative, or sometimes literal meaning. Categorized as formulaic language, an idiom’s figurativ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在不额外增加信息的条件下,我们完全无法逻辑顺利地从该习惯用语之固定搭配的字面含义推导出其比喻性含义。这种在逻辑理解过程中的断点在本文中称为“非逻辑性”。为了可以让大家看得比较清楚,下文就以take off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习惯用语(固定搭配)为例子来陈述相关的思考。
  在比喻意义方面,习惯用语“take off”的含义有四:
  1.(使)离开;2.脱掉;3.起飞;4.突然成功。这几种含义可分别用以下几个句子来例解:
  1. He took the money off the table. (他把钱从桌子上拿了下来。)
  2. After coming inside,he took off his coat. (进来后,他脱掉了外套。)
  3. The plane is ready to take off . (飞机准备起飞了。)
  4. China’s economy was taking off then. (那时,香港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关于take off的字面含义,不少同行会根据常用字典、尤其是英汉词典的中文释义来定义。实际上,这一习惯会把我们的理解局限于“然”的层面而无法让我们透过文字真正比较深刻地了解文字背后的在盎格鲁萨克森文化中所指。这么一来,对于它的理解自然也不会达到“所以然”的层面。其理由是:对大部分通用词汇,当下的英英词典一般仅列现代含义,很少去明确细致地说明其词源以及其根缀含义;而英汉词典更是英英词典的中译办,其选择的中文词语能言简意赅地做到“信、达、雅”的委实不多!在这一文字字面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习惯用语中固定搭配的词汇,本质上跟雾里看花没啥区别!于是,针对某个习惯用法的内在逻辑,我们自己都说不出其所以然,当然毫无意外地只能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了!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我们,因为当年我们的老师也不过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其实,懂得以下三个词汇的词源,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take off这个习惯用法的内在逻辑。
  take (v.) =late Old English tacan “to take, seize” … from Proto-Germanic *takan- …, from Germanic root *tak- “to take”…, perhaps originally meaning “to touch.”… 动词,源自古英语后期词汇tacan “抓握、抓住”,源自原始日耳曼语takan-,自日耳曼语词根tak-“抓住”,也许原始含义为“接触”……
  off (adv.) = … an emphatic form of Old English of (see of) …. The prepositional meaning “away from” … were not firmly fixed in this variant until 17c … 副词,源自古英语词汇of的一种强调形式(参见of),其介词含义“从…离开”直到公元十七世纪才彻底以这种变体形式确定下来,……
  of (prep.) = Old English of, unstressed form of ?f (prep., adv.) “away, away from, ” from Proto-Germanic *af, from PIE *apo- “off, away”. … 介词,源自古英语of,是?f(介/副)
  “离开,away from自……离开”的非重读形式,源自原始日耳曼语af,自原始印欧语词根apo-“脱离,离开”……
  综合上述三词的根义,词组“take off”的字面含义为“紧紧抓住、控制某物并使之脱离……”。
  对照take off这一词组的比喻性含义与字面含义间的差别,可以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或大或小的信息流断层。这一断层的存在,使得我们无法按照字面含义去理解这一词组的比喻性含义。这就是所谓的“非逻辑性”。
  二、研究“非逻辑性”的必要性
  从方法论角度考虑,存在着教条式或逻辑式这两种思路完全不同的习惯用语教学方式。
  所谓“教条式教学”是指,在进行习惯用语教学时视其字面含义而不见、把词组的比喻性含义看成勿需质疑的的信条,采取机械式重复记忆的方法。具体而言,“教条式教学”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操作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目前通行的“多项选择/语法填空试题”操练法。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法是造成“哑巴英语”和学习痛苦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法却是符合当下“低成本”义务教育体制安排因而具备现实意义上的可操作性,虽然它明显地不适合培养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未来劳动者对外沟通的国际工作语言能力。   另一种是,熟读并背诵典型例句的“语感式记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比较有效地避免上述方式在语言能力训练方面的不足。但它的大面积推广却存在两个不可忽略的困难。首先,不具备现实的生源基础。如果所有学生发音都比较标准,那么语感式记忆可在完成目标知识点在“然”这一层面的积累的同时进行相关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应用能力训练。但是,采用这一操作模式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语音习惯良好,这在当下的现实中是不存在。
  其次,教育资源不足。英语中的习惯用语多达25,000条。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wenty-five thous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义务教育大纲内所涵盖的估计也有上千条。从学习心理角度看,每条习惯用语至少要朗读12遍方才可形成初步的“语感”。为了有效避免把需要要纠正的错误强化成了习惯,学生的口头练习必须在有较强口语实践经验的老师的实时监控与及时反馈条件下进行。这种在企业培训中风行的AAR (After-action Review) 操作模式成本颇高,必须采取小班制授课模式。因此,场地、师资及教学体制安排等方面的约束,也使得这一模式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操作性。
  所谓“逻辑式教学”则是,在习惯用语用词的字面含义与比喻性含义之间合理地补充额外信息、构建一条完整的信息链以便逻辑地理解该词组的比喻性含义。
  因此,通过因果分析去探讨习惯用语“逻辑式教学”模式,是有其教学价值的!
  三、对习惯用语“非逻辑性”成因的研究
  习惯用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本着“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基本思路来研究它,我们才有可能重新展现其逻辑结构完整的信息流,从而搭起字面含义与比喻性含义之间的逻辑理解“桥梁”。
  为清晰表述起见,本文仍然用上述take off的四个句子为例句,只不过采用的是“倒序”:
  1. China’s economy was taking off then.这个句子是“主谓”句型,比较好理解。它是在“take off =(飞机)起飞”这一假设前提下,用飞机起飞那种“快速、宏大”的特点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突然成功。
  2. The plane is ready to take off .这一句是带有不定式to take off作状语修饰ready的“主系表”句型。本句中出现第一个难点:为什么take off是“起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这个习惯用法的两个词汇的字面含义说起。
  在前述关于take,off和of三词的词源探究中我们综合出,take off的字面含义为“紧紧抓住并控制某物并使之脱离”。那么,飞机起飞时“take紧紧抓住”的是什么东西呢?很显然,一个通情达理的答案就是其反身代词宾语“itself”!及物动词take的根义是“以肢体接触的方式来抓住”,进而引申为“控制”用作使役动词。
  由此可以初步结论:词组take off是通过省略take itself off中的宾语而来的。动词take带宾语的情形,可在下面一句的句子结构分析中得到印证。
  3. After coming inside,he took off his coat. 这一句的句子结构比较有争议性!主流派语法学者认为这个句子是“主谓宾”结构,理由是:off是副词作状语修饰动词take,从而构成固定搭配的习惯用语。本文不能完全同意上述看法。理由存在于以下三个值得不妨深入思考的问题当中:
  首先,off一定是副词吗?无论从当代英文词典还是从前述的词源探究中可知,off这个词自古以来就具备副词与介词两种词性。从词性逻辑分析中,甚至可以认为:在功能上,副词off 可以等于“介词off 名词性成分”这一介宾结构。而除了充当状语外,介宾结构也可以充当定语、表语或者补语。
  其次,off一定修饰动词take吗?简单句有五种基本句型,其中之一是“主谓宾 宾语补足语”。我们完全还可把“he took off his coat.”理解为这种结构。这样一来,在修饰动词take之外,我们就可以有另一种理解:off可以看成“off his body”这一介宾结构的省略形式、充当his coat的补语。
  再次,词组take off一定是习惯用语吗?从概念上分析可知,“词组”是几个单词所构成的意群,并非天生的习惯用语。机械教条地认定它是习惯用语,可能会妨碍我们进入“所以然”的境界。
  上述三方面的置疑,可以从下面这一句子中得到印证。
  四、对习惯用语“非逻辑性”研究的结论与推论
  1.研究结论。必须逻辑与历史统一地看待英文习惯用语。所谓“逻辑”指的是,包括习惯用语在内的任何词组本质上都可能是对某种基本句型简单句省略而来的。因此,恢复其被省略成分,方可重构其完整的逻辑信息流。所谓“历史”就是指,在由简单句变成词组、最终形成习惯用语的过程中,任何省略都是使用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本着“成本最小化”原则来进行沟通的必然举措。这一不断地选择使用具有更高沟通效率词组的过程类似于“技术扩散”。也就是说,当某个简略说法为大多数使用者接受时,它就变成了习惯用法。只不过,作为英语的非母语使用者的我们,大多数缺少成功地进行脑补的必要文化背景知识。
  因此,针对英文习惯用语所采用的“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研究方法就是:从当前所存在的词组出发去构建一个符合逻辑的简单句;把简单句看成改习惯用语发展历史的起点,看看这一过程中整个句子省略了什么成份才变成当前的词组。
  2.研究推论。习惯用语教学,在大类上应该归入词汇教学这一重要方面。由于受制于既定教学体制安排,我们以及我们的老师们长期以来都是采用“非逻辑性的”死记硬背法。这种方便考试而不方便学习的方法,既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从宏观上看,应该由相关的教研机构从全局角度对常用的习惯用法进行逻辑化整理,以方便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操作。在微观层面,当下的现实是不存在这样的教研成果。因此,有足够资源的一线教师也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自己所涉及的习惯用语教学内容进行逻辑化整理。
  展望未來,当相关研究积累达到“模糊数量”时,就会自然而然出现一份对英语习惯用语的教与学均有较大帮助的工具书。
  注释:
  [1]引自《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diom].
  [2]引自《在线词源学》[http://www.etymonline.com/word/take].
  [3]引自《在线词源学》[http://www.etymonline.com/word/of ].
  [4]引自《在线词源学》[http://www.etymonline.com/word/off].
  参考文献:
  [1]Walter W.Skeat,《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Wordsworth Reference,1993,ISBN 1-85326-311-7.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对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都有着极大的提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多媒体使课堂不再枯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的提升英语水平。本文主要以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现状为切入点,对多媒体辅助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思考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关键词】多
【摘要】以我校100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从四个方面研究农村初中生听力现状及提高的对策。研究表明:1.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2.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3.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4.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问题等影响了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本课题还介绍了相应的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 听力 问题 训练  引言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一个国际通用语言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听力训练在
1. Introduction  In the early 1970s, however, some misgivings about the CA began to arise. Moreover, many of the predictions of target language(TL)learning difficulty formulated on the basis of CA tur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航空业对具备外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专业双语人才,是我国高职空乘专业与国际接轨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要趋势。本文主要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和改革建议等方面探讨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 空乘专业 双语教学  一、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摘要】当前,如何令学生真正找到学习的方法,如何令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最大的作用,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从而实现教师有效的‘教学’”这一问题。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学习主体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在初中
【摘要】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英语英汉翻译能力,本人于2017年面向本校医学专业高年级学员开设了“医学英语翻译实用翻译技巧”选修课,旨在提升学员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本课程以王初明教授的“续理论”为指导,采用“读后续译”教学法,要求学员先阅读双语文本,在语境中习得医学语篇的语言特点,再产出目的语译文,达到以“输入”带动“输出”效果。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原文既包含医学论文摘要、医学专业英文教材选文,也
【摘要】商务语篇的理解对大部分人来说比较具有抽象概念,但这些抽象概念都可用概念隐喻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相对的归纳并总结出英语商务语篇中的三大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都源于人们自身的社会经验,并根据熟悉的概念创出具体的抽象概念。并依据概念隐喻的理论,发现商务英语篇中的隐喻概念在整体范围和本体范文中存在的系统。概念隐喻在商务语篇中呈现的是网络系统。这两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概念隐喻的生产
【Abstract】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slips of the tongue reemerged in the early 1970s with the seminal publication of an article by Fromkin (1971) that examined the way speech errors may be used in th
I.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book  1.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textbook  The topic in this un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thereby it’s easy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
【摘要】近些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关注。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的幼师团队。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也是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课程体系 改革  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9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我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