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交往过程中的肢体交流当属于一种举手投足、自发性、即兴式的表现状态,而在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范畴里,肢体语言经过艺术家们的“夸张性”处理、加工后,则凸显得更为艺术化,继而通过肢体艺术的表达,艺术家可将他们的思想、作品寄托的情感内容更为直观地表现给观众。故,经过提炼加工的肢体语言,成为了一种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化产物。在古筝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肢体语言的明确并 In daily life work, the exchange of limbs between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life belongs to a show of gestures, spontaneity and improvisation. In the field of art such as music, dance and opera, the body language passes through the artist ’s “Exaggeration” treatment, processing, it appears even more artistic, and then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body art, artists can their thoughts, works emotional content more intuitively to the audience. Therefore, after refining the body language processing, has become a source of life, and higher than the art of living. In the practice of guzheng teaching, the body language is clear and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和“信息材料”博士学位点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创新型材料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与实践,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的建立、课程体系的建立、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创新型;材料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唐超(1975-),男,四川仁寿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半导体与软物质信息科学。(江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中师生借助教材的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通过言说与倾听,逐渐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和意义的分享,而不只是以获得间接经验为目标。师生渐进敞开心灵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的层次性展开。我们追寻的问题是,与不同认知、情感水平相对应的课堂交往活动是否具有层次性,如果存在,我们如何设计课堂交往的层次,运用不同层次的相互关联来推
古城西安南郊,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在一片葱绿的青草地上,横卧着一块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碑的正中镌刻着“耕耘友谊”四个大字,右上方镶嵌着一位法国老人的头像。他就是把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法国文教专家——让·德·米里拜尔。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讲述这位法国老人的动人故事。  后半生都奉献给中国  “让”,是中国朋友和师生们送给他最简洁的尊称。说起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巴黎。  让有着不一般
This character adds a little wisdom to our lives  智者无惑,一生所求  Xiang Yu (项羽), a warlord who rebelled against the failing Qin dynasty (221 – 206 BCE), once proposed a duel with his rival Liu Bang (劉邦) t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