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乐趣,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数学教学生活化,转变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数学教学生活化强化了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围绕着误区,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1.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数学与实际生活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即抽象与具体间的差异。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都适合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否则这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授“正负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引入了生活中“买东西”“卖东西”这两个生活实例,并将此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种不合适的举例,特别容易影响到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
   2.教学情境设计得不够贴切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集抽象性、系统性、复杂性于一身。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时候很难找到贴切的教学案例。比如教授“直线、平面特点”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设计教学情境,并从实际生活中找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并不相符的生活案例,这会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数学语言,也不利于提升数学思维。
   3.重视课堂氛围,忽视理论知识的教授
   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将侧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尽管数学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差。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分清主次。比如,教授“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模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借助生活道具让学生体验买与卖。然而,在此情境中,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买与卖上,忽视了本节课的加减法计算,这种主次不分的情境教学,不利于快速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4.教学问题的设计流于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设计实际问题。大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会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出现了偏差。比如,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时,由于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全部的人民币,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将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种问题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无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寻找生活素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挖掘数学教材,以此来推动数学教学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中涵盖很多生活化的知识,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课堂,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比如,教授“乘法运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问题:王老师每天可以批改90份作业,王老师的工作时间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请问王老师一个星期可以批改多少份作业呢?这样的数学题目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乐于接受,这样一来,便于学生快速消化本节课的知识点。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生活感受
   在整个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围绕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生活感受,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教授“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一把不平稳的凳子,接着,抛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修好这把椅子呢?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积极引入生活实例,降低理解难度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当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理论知识点时,他们会认真观察每一个小事物,并从中找到数学学科的奥妙。
   比如,教授“圆锥体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制作圆锥、圆柱这两种图形。我们知道,大部分小学生都比较贪玩,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开展数学教学。课下,教师让学生到操场开展实践活动:将操场上的土倒入到圆锥里,随后,将圆锥里面的土再倒入到圆柱里,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并挖掘其所隐藏的数学规律。数学教师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数学教学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要符合数学发展的需求,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看法。数学教学中,教師除了要重视趣味性、现实性的教学手段,还要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快速消化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新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天津教育,2019(9).
   [2]陆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举隅及匡正策略:以“分类”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4).
   [3]戴春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
其他文献
茱莉亚·罗伯茨曾说过,人有两种:一种是有翅膀的,一种是没有翅膀的。表扬的关键就在于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在对小学体育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常常会害怕或畏惧参加某项或某类体育活动,这时教师恰当、智慧的表扬方式,常常会打开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就解开心结,投入课堂体育活动,进而延伸到课外体育锻炼。这就好比给学生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期刊
摘 要: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解决问题包含的信息多、综合性强,而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对题意的理解、有用信息的提取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但不同的题目适用不同的画图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积累、善于归纳,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图”,才能巧妙应用画图法解决各种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画图法;解
21世纪以来,我国二胡音乐创作有了较大的飞跃,二胡演奏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二胡音乐以专业作曲家群体及其创作为主导,通过各大音乐院校的演奏家的演奏和传播得到了广泛的推动,二胡音乐以其丰富的音乐形象和多样化的音乐语言自成一格。文章对2000年以来的二胡音乐创作及其特点进行了梳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