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曾经把世界的“本体”等同于旧唯物主义的“抽象物质”。肯定和否定“本体”概念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共同认为,这一判定未能充分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质要义,因而要求改弦更张。卢卡奇、弗洛姆、施密特、葛兰西等沿着拒斥“抽象物质”的方向,竭力强调主体历史实践活动的本体意义,强调心/物二元模式框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效性。尽管他们的理论主张存在着过分夸大实践作用的嫌疑。但其理论进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