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民法典》颁布及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修改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知识产权领域已初步建立。在立法体制逐渐完善下,如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便成为热议的话题。通过对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规定进行梳理,将惩罚性赔偿规定拆解为适用条件、赔偿数额、赔偿范围3个构成要件,将其与实践情况与法律基础相结合,可以对制度适用前提惩罚性赔偿数额与范围有明确认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应分为主客观条件,客观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民法典》颁布及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修改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知识产权领域已初步建立。在立法体制逐渐完善下,如何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便成为热议的话题。通过对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规定进行梳理,将惩罚性赔偿规定拆解为适用条件、赔偿数额、赔偿范围3个构成要件,将其与实践情况与法律基础相结合,可以对制度适用前提惩罚性赔偿数额与范围有明确认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应分为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其核心,主观条件中的概念应统一明确;在赔偿数额计算方式上,取整数倍更符合裁判说理与统一适用;因请求权基础不同合理开支不能纳入惩罚性赔偿范围;法定赔偿不可也不应纳入惩罚性赔偿基数。
其他文献
《专利法》第71条新增惩罚性赔偿条款,标志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专利侵权领域的正式确立。鉴于专利权与传统民法视域下权利特征的独特差异,专利法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价值上的正当性。司法适用中,应当明确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为直接故意,将其视为具有与主观恶意相同的内涵。同时,积极构建“情节严重”的多维度判定理念,将“赔偿基数”严格限制于实际损失或侵权获利以及许可费倍数,并量化“计算倍数”的确定标准。基于专利法的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白居易的《暮江吟》、苏轼的《题西林壁》、卢钺的《雪梅》)、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和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教材中所选诗文都是基于作者长期细致观察的表达,与"留心观察"这一主题非常契合。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任务群”迅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词”。文章指出,在初中阶段,教师实施语文任务群教学要把握四个维度:统整的学习主题,结构化的学习任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统编本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语文要素,明确了单元教学的方向和语文训练的目标。而每个单元所编选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语用训练的重要载体,还与单元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对课文的解读,不仅要从文本自身蕴藏的教学价值入手,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从单元语文要素的视角,找准语文要素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对接点,从而真正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与学的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全方面、多层次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新型师生构建的重要性入手,对目前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对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作出简要剖析,最后提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可行性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篇篇文本,一旦被编进了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其中,所涉及的两个关键点"语言"和"观察"之间相辅相成,"准确生动的表达"源自"连续细致的观察",正是由于作者开展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基于"经历",认识"脚"的特点师:今天,咱们一起来读一篇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生:爬山虎的脚。师:通过经历学习单,老师了解到有11位同学见过并且摸过爬山虎,8位同学看到过,3位同学在书上或者电视上见过,还有9位同学虽然听说过,但从没见过。这位同学,你见过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生:我见过的爬山虎它的叶子是绿色的,脚也很小。生:爬山虎的叶子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
我国民事制裁制度源于《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随后被引入到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实践中。司法机关通过罚款、收缴、没收违法所得,对于应受行政处罚但尚未受到处罚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进行主动干预。然而,各地法院对民事制裁措施的适用范围、措施和条件的把握存在显著差异。种种适用乱象的成因在于民事制裁制度本身存有缺陷。民事制裁本质上是一种准行政处罚,其与民法规范的取向格格不入。我国《民法典》不再包含民事制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