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电影的好莱坞梦想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孙柯,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编导研究。]
  摘要:“十七年”电影以前中国的电影放映中,85%以上都是歐美电影,欧洲和好莱坞的电影一直占中国电影业的主导地位。据夏衍先生回忆说,中国电影刚刚兴起的时候,制作电影的人员班底——演员、摄影师,甚至导演,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些爱好电影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半路出家”的早期电影制作人员拍摄的影片,情节和风格往往是模仿美国电影。笔者希望以《小玩意》和《魂断蓝桥》两部电影的对比,来说明当时美国电影叙事模式和技巧在中国电影中的渗透,当然,中国电影依然保留着中国的印记,但是这样的模仿无疑是中国电影成熟路程当中大步的跨越。
  关键词:早期中国电影;《小玩意》;叙事结构;好莱坞
  中图分类号:I2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092-02
  一、三十年代电影的大环境
  一九三〇年的上海一早便忙碌起来,积极而又有些疲惫,那时已被称为世界第五大城市,此时的上海也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和通商口岸,这样的中国城市是一个国际传奇,有一个暧昧的称号“东方巴黎”。对于西方游客来说,代表上海传奇的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成为传奇都市。环球航行如果没有到过上海便不能算完。她的名字令人想起神秘、冒险和各种放纵。在那些航向远东的船上,人们用‘东方妓女’这样的故事来蛊惑乘客。”上海“将来一定会升做第一;就是第一位专门消费的大都市”。
  在外滩,我们看到了许多华丽的建筑,这些建筑标志着西方霸权:办公大楼、豪华公寓、饭店、咖啡馆、电影院、餐馆、教堂、银行、俱乐部以及跑马场,他们不仅是一种地标,更是西方物质文明的具象,象征着几乎一个世纪的中西接触所留下的烙印。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这样的政治变动,加剧了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盈利赚钱成为了电影公司主要的目的,环境的恶化,更是增加了经营者的短效应观念,由此引发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商业浪潮。面对民族危机,公众媒介和广大市民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产电影粗制滥造、市场混乱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影戏生活》杂志已经收到了超过600封群众来信,呼吁电影业“猛醒救国”,肩负起爱国抗日的社会责任。1932年至1933年,公司不得不改变电影风格,并积极拍摄有爱国和进步的社会现实内容和意义的电影,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创作高潮。洪深说,1933年是“中国电影年”。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这是一个包括了电影界广大人士参加的,以爱国进步为共同目标,在当时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文化组织。
  二、《小玩意》的大梦想
  《小玩意》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带着西洋味道的本土抗日救国故事。从《小玩意》的叙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完整的电影叙事过程,它由来于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魂断蓝桥》是标准的叙事模版,完整的5幕式戏剧结构——序曲、开场、发展、解决、尾声,经典好莱坞影片多借用这一结构样式架构电影,美国电影和戏剧理论家劳逊语认为“电影在应用这一定律的时候必须注意一些重要的特殊条件。”
  1.序曲和尾声,序曲在此刻起到了等待观众入场驻足,帮助观众沉心静气的作用。尾声功能是让观众再次冷静下来,回到现实中来。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第一幕一开始就是巩俐一个人在说话,就是一个序曲的例子。这样的序曲往往起到了交代背景的作用,引领观众走入故事的环境。《小玩意》这部影片的序曲即是交代了故事的环境,开始在一个太湖之滨的桃叶村,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这个村子的居民安居乐业,平静的生活。《魂断蓝桥》中的序曲和尾声形成呼应,运用了倒叙回忆式结构了影片,开始于男主角的缅怀的思绪,结束于男主角的回忆,形成一种呼应。好莱坞电影经典模式都是严格按照5幕式进行结构的,只是八十年代以后,电影艺术趋于成熟,有了更多的变化,叙事结构以大场面大事件直接开场,没有了序曲和尾声,变成只有开场、发展、解决的三幕式,更好的在开场就吸引了观众,所以这一演变不是美学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造成的。而我们的影片《小玩意》可以说也是没有尾声的,这个是因为影片主旨的问题,展现激昂的抗日热情,这个是需要高昂基调渲染的,所以,影片即在高潮的时候完结,更好的带动了观众的情绪。
  2.开场,在这一部分中重点目标便是“破题”,介绍剧中主要人物和他的对手,难度在于设置一个矛盾或危机。开门见山,最好的办法是展开非常激烈的冲突。任何写人叙事的艺术,“冲突”往往体现了个性差异,所以在开场部分迫切需要交代清楚主要人物之间的个性差异。典型的方式是在开场时,尝试连续发生激烈的动作来吸引观众的好奇心。
  《魂断蓝桥》便是在富于动作性的冲突中开场的。大情境背景——即将上前线的帅气军官在一次混乱的空袭警报中与美丽芭蕾舞演员玛拉相识了。小情景背景——罗伊是个浪漫的贵族士兵,而玛拉是一个务实的平民姑娘。这些基本情景条件都不允许他们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个开场部分就让冲突不可化解,为未来的故事发展建立条件,也为悲剧结局奠定了合理可信的基础。《小玩意》的开场同样赋予爱情以矛盾和困难。已婚的叶大嫂从道德上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袁璞的,再加之袁璞殷实的家境,高学历,与村妇叶大嫂有着天壤之别。同样的几个小镜头,例如叶大嫂赶下袁璞放在腰间的手、叶大嫂看到街坊邻居的窃语,使得叶大嫂和袁璞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中国传统社会的传统观念,在这个开场部分让这段感情产生了矛盾和阻碍。
  3.发展,目的是使剧中人物深陷危机和困难,从而刻画剧中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展示出剧中人物所面临的困境。按照“冲突律”的法则,《魂断蓝桥》这一部分有五段戏,逐一看来,都可各成段落。认真分析,上一段和下一段因果相连,以达到矛盾深化的目的。戏剧艺术必须具备的紧张感,这种吸引人的紧张情绪是矛盾不断的深化所造成的,且“紧张”必须逐渐加强,不能松弛。   这样的“发展”模式如同棋子一样同时在《魂断蓝桥》和《小玩意》中间蔓延,几乎一样的是模式的运用和困难点的增加,一步一步加重了主人公的情緒点,主人公在这样的安排下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境和打击,不同只是困难点的设定,因环境和主题的不尽相同而安排有异。《魂断蓝桥》的女主遇到了男主参军、阵亡、遭遇婆婆、沦为娼妓、男主回归、内心挣扎层层递进的困境,一再敲打着女主角的心灵,最后酿成悲剧。而在《小玩意》中同样的遭遇也在中国发生着,女主一再经历着情人亲人的离去,在战火中丧失家园,丧失家庭,丧失爱情,最后丧失了自我。无疑,这个发展的部分是《小玩意》最为成功的设置,给最后的爆点以强力,也是同时期叙事电影好莱坞进程的一大跨越。
  4.高潮,电影叙事中的高潮是指戏剧性进展的最顶点。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高潮并非必然是一场激烈的动作戏,只要求情绪激烈,这是冲突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这样的高潮往往是结构的顶点。在《魂断蓝桥》中,若说发展部分只是矛盾量变的过程,那么,“等级差距”这个重要矛盾一只不忍提说,当它突然显现的时候,冲突导致原本的挣扎产生了新的变化,矛盾也产生质变,继而形成了一个全局的高潮:玛拉再也支撑不住,不顾一切地奔向罗伊母亲的房间,坦白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所有的压力在这一刻释放,将自己的精神本质坦率地表露出来。高潮时刻的玛拉个性鲜明夺目:她是高傲的,但在爱情面前,她屈服了,她是肉体和灵魂受传统观念牢牢束缚的女性,是一个肉体遭受凌辱而心灵至纯至美的女性。在高潮这一临界点里,矛盾完全展现在整个冲突中,在纯洁爱情和传统观念的较量中,玛拉终于失败了。
  《小玩意》中根据影片在前面所作的铺垫,观众已经知道最后来买玩具的小男孩就是叶大嫂那个被人贩子拐走的儿子玉儿,后来成了某富户的养子。叶大嫂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很高兴地把这个把打鬼子的玩具送给了男孩。叶大嫂想,如果这个玩具能够振奋儿子们的抗日决心就是最理想的了,她留着眼泪把玩具兵换成了冲锋的姿势,又久久地目送男孩离去。此时,叶大嫂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处在了箭弦上。这是战争带来的灾祸,我们同仇敌忾,最后的爆竹声很自然的将所有人带入了高潮,虽然我们听不到那个爆炸的声音,但是我们的内心已经炸响,这是整个影片积攒的情绪,最终到达一个合适的爆点。此时,袁璞也出现了,完整了影片的感情线,却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三、《小玩意》中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导演孙瑜早年拍摄的武侠神怪片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某些类型的电影的特征,这些类型影片大都受到他在美国接受的正规电影教育的影响。影片构思可以直接在某部好莱坞影片中看到踪影,他也是第一个把好莱坞电影叙事和剪辑技巧运用到自己电影创作中,并且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这对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与《魂断蓝桥》最为相似的镜头就要说最后高潮部分,叶大嫂疯了,美丽的芭蕾舞演员自杀了,都运用了快速的剪切,把镜头切小,表现女主角的内心慌乱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
  但是,有意思的是叶大嫂跟周围男人的态度,轻佻的像个游刃有余的风尘女子。她跟不少人打情骂俏,勾肩搭背,甚至是自己的准女婿。唯一例外的是她的丈夫,她在家里做的最多的就是一个人在床上睡觉,凌然不可侵犯状。想来是照着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模式塑造的,而大学生袁某隐约变成了西门庆,当然,在银幕上两个人发乎情、是否止乎礼就见仁见智了。这样的设计表现出了当时上海社会的放纵,又像是做作的学步,故意表现出当时所谓的“摩登”气息。总之,外来文化的侵蚀无所遮拦的在影片中呈献。
  夏衍讲“美国电影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老师”是事出有因的。吴永刚导演的亲历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在20年代中叶,我看了不少美国的默片,有不少是荒诞无聊的,也有许多优秀的,有些情节、画面、演员特殊的表演、导演的手法,都留下极深的印象,至今未能忘却。”好莱坞电影给早期中国电影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据电影理论家邵牧君的分析,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中国人都对好莱坞感兴趣,正是因为它对受众把握准确,也显示出受众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接受——希望听到好听感人的故事,一定要以真情实感动人,也需要看到商业娱乐元素。这部拍摄于1933年,当时轰动一时的影片《小玩意》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创作者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法则。
  参考文献:
  上海中华书局.新中华副刊-上海的将来[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4.
  吴永刚.银海拾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谢晋.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李欧梵,毛尖译.上海摩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蔡建华,男,大河健康报采编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卫生新闻及卫生科普研究;尤永,男,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贸易一部,硕士,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1.《大河健康报》 采编部,河南 郑州 450008;2. 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贸易一部,天津300000)  摘要:专业类报纸大多是“窄众”传播媒介,它的市场一般比较固定,受阅群体比较单一,发行量一般不太大。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
期刊
作者简介:余锐,男,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理论、新闻事务研究。]  (安阳工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官话套话阻隔了官员与民众本该有的沟通交流,降低了行政效率,也影响了民众对官员的信任,同时也对新闻报道、中学生作文行文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官话套话泛滥的症结在于官本位思想。文风关系学风、作风和党风,这不仅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世界观和党性修
期刊
叶建新,男,1958年6月26日生,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杰艺术家,北京市旅游文化使者,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曾担任建国60周年120米中国画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艺术总监及建党90周年90米中国画长卷《光辉
期刊
作者简介:林锦,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传播研究;徐鹏程,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 200072)  摘要:英国格拉斯哥媒介小组在其三十多年来的媒介研究中,关注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对精神疾病的塑造,以及对儿童性暴力犯罪的报道。他们的部分媒介研究证明了媒体报道社会问题时,容易把不相称的注意力
期刊
作者简介:李官,男,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探索》杂志社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编辑学研究。]1,2  (1.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作者来稿是刊物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约稿是提高刊物质量和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总结《学术探索》办刊实际发现,过
期刊
作者简介:单旭,男,江阴日报副总编,江阴网运行总监,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实务性研究。]  (江阴日报总编室,江苏 江阴 214432)  摘要:10年前,中央对县市报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全国县市报保留正式刊号的只有十分之一,90%的县市报被取消刊号。10年过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发展情况如何?今后它们的发展路径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文从翔实的一手资料出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关键词:县市区域
期刊
作者简介:王庆玲,女,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主要从事广告学研究;孙士杰,男,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1.长安大学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2.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自2012年11月发布起,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励志微电影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
期刊
作者简介:朱贞凡,女,莆田广播电视台仙游记者站中级编辑,主要从事电视编辑研究。]  (莆田广播电视台 仙游记者站,福建 仙游 3512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文化体制的转变,同时来自报业集团、互联网媒体、国外媒介集团竞争压力下,生存空间很窄的地方市级电视台也慢慢出现结构性的转变。本文试以莆田电视台设想为例,从本土化、专业化、制度化、贴近化方面探讨市级电视台节目定位,以期促进市级电视台
期刊
作者简介:王亚鹏,男,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传播学、传播社会学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本文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相亲节目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个案,从《非诚勿扰》第一期到第一百九十期九百多名男嘉宾中筛选出97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华人男嘉宾,通过对他们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的城市,在节目具体环节中的表现所传达的价值观、婚
期刊
作者简介:栗江豪,男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曾经把没有笑声的生活比喻成一种酷刑,确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水平的满足,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幽默是一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愉悦的法宝。在当代中国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当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幽默”之道的节目一向受到观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