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语文教材中的“空白”艺术还给学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陌上桑》的公开课。教者在讲析罗敷之美时,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柳叶眉、杏仁眼、樱桃小口的古装美女在田间采桑;她周围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正忘情地“饱餐秀色”。评课时有不少老师对此津津乐道,称赞“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收到了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化模糊为具体的良好效果。”笔者却不敢苟同。
  细心的执教者,在品味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和材料时,经常可以发现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无穷回味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恰恰又是作品描写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弦外之音的美点。众所周知,汉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尤其是文学作品,往往“辞简意味长”,“妙在含糊”,而这些“含糊”正是作者特意留下的“意味”,也就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和填补的“空白”。其实,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些“空白”还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自由地发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想像补缺式的“空白”。
  这一类的空白是借助想象来填补“空白”。《荷花淀》中写到水生女人听到水生报名参军的心理状态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听到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内心感情异常复杂,但这种感情,作者没有直接点明,而用“划破手指”这么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轻轻写出,从而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我在教学是设置了一个问题:水生嫂为什么不早不迟偏偏在这时候“手指震动了一下”,被“划破了手指呢”?学生回答“手指震动了一下”是现象,其实水生嫂的内心“震动”了一下才是本质。我又问:那么你觉得水生嫂的内心有什么波澜在“震动”呢?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给这一空白补上了好多个不同的答案,也达到了本堂课的预期效果。
  西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也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罗敷”。其实《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汀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我引导学生发现这里只写了罗敷的衣饰之美,而罗敷的长相,身段是一片“空白”。我启发学生“补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生活经验的读者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画一画。结果在我班就出现了几十个形象不尽相同的“罗敷”。
  二、余音绕梁式的“空白”。
  《荔枝蜜》结尾处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在些我让学生讨论,作者写“做梦”要表述什么?为我们留下了空白。我启发学生根据原文重新设计一个尾声,填补这一空白。结果学生有的说:我要做一只蜜蜂,为人们酿造甜蜜的生活;有的说:我要学蜜蜂,为人们工作一辈子;有的说:我要像蜜蜂一样,无需无求,只求奉献……经过学生讨论,无论哪一种设计,都比不上原作这样的“空白”或结局,因为既照应了开头,体现了情感升华,又显得含蓄、深刻,增加了意境之美。象这样如清钟辽远有余音的结尾,在初中课文中很有几篇,让学生感受原作结尾的真正妙意,学生会真切体验到文学作品中那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也更能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无声胜有声式的“空白”。
  我在教《孔乙已》这篇课文时,启发学生分析孔乙已最后一次来到咸亨酒店,掌柜照样取笑他,因偷东西被打折腿。这一回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说到这里他为什么不说了呢?学生经过认真思索之后,一致认为:一是孔乙已想恳请掌柜不要提;二是孔乙已没有勇气再自欺欺人了,三是孔乙已想以“跌断”骗人,但转念一想又骗不了人,心里很矛盾。于是学生悟出:一个省略号有如此三种味道,真可谓“神来之笔”。
  四、景中生情式的“空白”。
  都德的《最后一课》有这样一段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小弗朗士那种“无忧无虑,童心天真无邪。”
  在《故乡》中有一段景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过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此处写景寄托了什么之情呢?可以引导学生在语境体验其“空白”之妙。自然学生会展开议论:20年代初期,军阀混战,连年内战,老百姓深受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压榨和剥削。
  当然,把作品中的“空白”还给学生,不等于扔给学生就完事了,也要讲究“还”的艺术。怎样还?一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留在“空白”处,只有使学生关注“空白”,咬住“空白”不放,学生才有可能“读”出“空白”中蕴含着的丰富意义。二是要把填补“空白”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讲得再多, 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支“填空”,教师决不可越俎代庖。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这些“空白”进行适当的训练,学生会主动积极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作品的内容上去,从情境上去领略她,用情感去感受她,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上去推究她。利用“空白”效应,可以培养学生读、说、听、写、思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的翅膀,去感受、领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快乐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快乐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创造快乐的情境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快乐教学不但可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实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同样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快乐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教师从自身做起,确立“快乐”的教学思想    孩子天性就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基础
[摘 要]儿童音乐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阻碍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的问题。本文将就儿童音乐才能的可塑性,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儿童音乐教学等问题进行阐述。  [美键词]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 主导作用 大音乐教育    音乐艺术以其独特魅力扣击着人的心灵,使人奋进。同时,音乐还能提高人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目前我们儿童音乐教育还存诸多问题,阻碍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儿童音乐才能的
中国以前家庭中子女很多,培养、教育多子女的实践经验也很多。现代社会的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成为主体,很缺乏对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的实践,犹如“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    一、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学生出现的特点    现代社会的家庭孩子少了,必然有更多的精力去抚养和教育孩子,也拥有着丰厚的物质条件,都能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如参观游览、购买玩具、图书等。这样孩子视野就宽阔,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充满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美育,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感受美的熏陶,利用课本有关插图发现美,把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实地体会美,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享受探究美,把美的因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
当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人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教学的路子越来越宽。它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与知识的共享,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从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出发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为语文教学适应当今社会需要,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实乃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封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所有班都优秀了,这个學校不得不优秀;一个班的失误就是学校的失误;某班不正常,这个班学生的发展就受到阻碍;一个学生的思想有问题,这个学生的身心、学习都将受到影响。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不仅关系着全班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制约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尤其是在道德信念缺失、拜金享乐抬头的班级或地区,班主任更应强化教育、引领思想。面对现实,结合多年的实践与反思,我们认
“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贵在疑。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推动、激活、延续教学过程。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在提出启发性问题时,由于学生受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征、社会经验、生活环境等“瓶颈”的制约,偶尔也会出现冷场,学生集体失声,思维阻塞,或虽有回答但认识不到位甚至不着边际,远离教师预设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导致教学过程“凝绝不通声暂歇”。这时就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情况,在调查中分析部分大学生受邪教侵蚀的原因,从而从思想教育、校园活动等诸多方面入手探讨反邪教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邪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仰    邪教是指歪曲、利用某些信仰因素来从事非法活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给社会稳定造成危害的邪恶势力及其非法组织。2001年1月23日,中央音乐学院学院琵琶专业大学生、年仅19岁的女孩陈果
由于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市自1998年开始中考前实施实验技能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至今已13年的时间了,前几年的时侯曾经有过松懈,近几年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实验技能考试的实施又加强了。我曾经作为考核员参加过几次实验技能考试的工作,最近一年是在今年,通过这几次参与考核的工作,发现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此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实验技能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讨论中,这样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