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篮球课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比赛,技、战术比赛,个性表演赛等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给有篮球天赋的学生一个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坚毅、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竞争的意识,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 技术比赛 技、战术比赛 个性表演赛
“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虽说篮球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但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事倍功半;而选用比赛教学法,则可事半功倍。
比赛教学法是将竞技运动的比赛形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比赛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竞争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有助于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因而,在中学篮球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练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比赛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以下是其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技术比赛
(一)运球比赛
1.过障碍运球挑战赛:全班分两大组,每组分两小队于球场两端相对而列,球扬中设障碍物两组,位于球场一方的两名队员以“S”型绕障运球到对方,接力进行,先完成的两队胜。此比赛,旨在巩固提高体前变换手运球或体前变向不换手运球技术。有效训练学生在摆脱障碍物时,变相超越的熟练程度和速度。
2.运球互拍比赛:在半个篮球场中,五人进行比赛,每人一球,在半场内运球,运球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出现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球自拍停止或自拍失球的情况的学生离开场地,由场外学生补进,继续比赛,直到最后一人。此比赛,是对高、低运球、运球急停疾起、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运球转身、胯下运球多种运球技术动作的有效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趣味性、对抗性强。
(二)传接球比赛
1.行进间传接球比赛:全班分两大组,每组分两个小组站于端线前,间距2-3米。比赛中,每小组排头两人跑动中传,接球到另一端线,然后,传、接球返回给下一组同学,接力进行,先完成的一组胜。此比赛,强调训练学生传、接球时的观察反应能力,传、接球时不得走步。使学生熟练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时,身侧、手脚协调配合、动作连贯等技术要求。
2.半场传、接球比赛:全班分四组进行比赛,在半场内每小组分成人数相等或相近的进攻和防守两组,进行传球和抢断球比赛。比赛中,进攻组不得运球和带球跑,球在个人手里停留超过3秒为违例,违例对方得1分,进攻组控制球超过30秒得1分,防守组抢断球两次得1分。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此比赛,有效训练防守人的封堵、抢断球技术;同时提高传球人的传球技术。培养防守人的抢断意识和传球人快速准确的判断力。
(三)投篮比赛
1.原地投篮比赛:全班分5组,每组约10人,在限制区外设九点(罚球线外上点、限制区两侧各四点),三分线外一点。轮流投篮10分钟。限制区外投入一球两分,三分线外投中一球3分,得分高的一组胜。此比赛,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篮手法、瞄准点、球的飞行弧线,提高动作的连贯与协调性。
2.行进间投篮比赛:比赛以篮球场端线中点为圆心,画一条半径为5.0m的弧形线,并在弧线上画5个分别为00、450、900的点作为投球点。比赛时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由排头在00外投篮,命中者到下一个投篮点继续投球。未中则在原地不动,由第二人开始投,依次进行,各队统计命中球数决定胜负。投篮方法采用行进间跳投进行。行进间投篮比赛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速率和准确性,掌握不同投篮动作方法及其运用。
二、技、战术比赛
(一)半场比赛:可将全班分男女子组进行淘汰赛。每组3人,选出一名组长,抽签决定组号,分两个半场进行比赛。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组织和裁判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
(二)全场比赛
1.淘汰赛:比赛方式可按半场淘汰赛进行,人数由3人改为5人。
2.邀请赛:邀请同时上课的其他班级进行全场比赛,按正规篮球比赛规则进行。例如,各班由教师担当教练员,负责比赛技、战术安排,安排替补队员等等。由教师或学生担任裁判员。同时教师又可向场下学生评说场上比赛技战术运用,指出其优缺点,场下同学既是学生又是啦啦队员,此法既能增进班级间的联系,又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更好地掌握竞赛规则和理解裁判法。
三、个性特长表演赛
此比赛的目的不在决一高下,而是给有篮球才华的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或把从教师那所学的篮球技术加以改编创新运用,或把从媒体上学习的篮球技巧加以模仿,或根据已有经验,加以加工,合成创新出形式多样的篮球技术。学生把这些平时苦练的篮球绝技一一展示,张扬个性的同时,又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四、比赛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除能促进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提高教学效果外,还能
起到锻炼身体、娱乐、调节情绪、磨练意志等作用。
1.比赛教学法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争取好胜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喜爱对抗、娱乐性强的活动,在课外也多利用比赛方式进行篮球活动。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比赛教学法能促进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提高教学效果。在比赛中,一个漂亮的盖冒,一个精彩的快攻投篮,一次成功的助攻……运用篮球技术和战术必然能带给学生比赛的兴奋感和成功的愉悦感。自然会更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练习,更主动地去理解探究比赛战术,并加以实践配合。至于跑位的时机、动作,传球的对象、时机、速度,以致投篮的技巧等,无不需要在比赛中才能体验实施。当然,比赛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与学服务的。教师必须对比赛进行指导,有针对性的安排技战术内容。比赛中,教师注意观察,即使指导;赛后注意总结,帮助学生迅速改进。从而达成学习——反馈——学习提高的篮球有效教学。
3.比赛教学法给有篮球天赋的学生一个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每个人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有篮球特长的学生在对抗赛中获胜,在表演赛中得到喝彩和羡慕的目光,对他们练习篮球无疑是一股极大的推动力。
4.比赛教学法提供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机会。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挖掘其潜在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比赛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
比赛教学法是篮球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比赛教学法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篮球练习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使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49-164.
[2]王文生.体育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00-105.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4—16.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 技术比赛 技、战术比赛 个性表演赛
“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虽说篮球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但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事倍功半;而选用比赛教学法,则可事半功倍。
比赛教学法是将竞技运动的比赛形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比赛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竞争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有助于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因而,在中学篮球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练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比赛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以下是其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技术比赛
(一)运球比赛
1.过障碍运球挑战赛:全班分两大组,每组分两小队于球场两端相对而列,球扬中设障碍物两组,位于球场一方的两名队员以“S”型绕障运球到对方,接力进行,先完成的两队胜。此比赛,旨在巩固提高体前变换手运球或体前变向不换手运球技术。有效训练学生在摆脱障碍物时,变相超越的熟练程度和速度。
2.运球互拍比赛:在半个篮球场中,五人进行比赛,每人一球,在半场内运球,运球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出现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球自拍停止或自拍失球的情况的学生离开场地,由场外学生补进,继续比赛,直到最后一人。此比赛,是对高、低运球、运球急停疾起、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运球转身、胯下运球多种运球技术动作的有效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趣味性、对抗性强。
(二)传接球比赛
1.行进间传接球比赛:全班分两大组,每组分两个小组站于端线前,间距2-3米。比赛中,每小组排头两人跑动中传,接球到另一端线,然后,传、接球返回给下一组同学,接力进行,先完成的一组胜。此比赛,强调训练学生传、接球时的观察反应能力,传、接球时不得走步。使学生熟练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时,身侧、手脚协调配合、动作连贯等技术要求。
2.半场传、接球比赛:全班分四组进行比赛,在半场内每小组分成人数相等或相近的进攻和防守两组,进行传球和抢断球比赛。比赛中,进攻组不得运球和带球跑,球在个人手里停留超过3秒为违例,违例对方得1分,进攻组控制球超过30秒得1分,防守组抢断球两次得1分。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此比赛,有效训练防守人的封堵、抢断球技术;同时提高传球人的传球技术。培养防守人的抢断意识和传球人快速准确的判断力。
(三)投篮比赛
1.原地投篮比赛:全班分5组,每组约10人,在限制区外设九点(罚球线外上点、限制区两侧各四点),三分线外一点。轮流投篮10分钟。限制区外投入一球两分,三分线外投中一球3分,得分高的一组胜。此比赛,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篮手法、瞄准点、球的飞行弧线,提高动作的连贯与协调性。
2.行进间投篮比赛:比赛以篮球场端线中点为圆心,画一条半径为5.0m的弧形线,并在弧线上画5个分别为00、450、900的点作为投球点。比赛时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由排头在00外投篮,命中者到下一个投篮点继续投球。未中则在原地不动,由第二人开始投,依次进行,各队统计命中球数决定胜负。投篮方法采用行进间跳投进行。行进间投篮比赛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速率和准确性,掌握不同投篮动作方法及其运用。
二、技、战术比赛
(一)半场比赛:可将全班分男女子组进行淘汰赛。每组3人,选出一名组长,抽签决定组号,分两个半场进行比赛。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组织和裁判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
(二)全场比赛
1.淘汰赛:比赛方式可按半场淘汰赛进行,人数由3人改为5人。
2.邀请赛:邀请同时上课的其他班级进行全场比赛,按正规篮球比赛规则进行。例如,各班由教师担当教练员,负责比赛技、战术安排,安排替补队员等等。由教师或学生担任裁判员。同时教师又可向场下学生评说场上比赛技战术运用,指出其优缺点,场下同学既是学生又是啦啦队员,此法既能增进班级间的联系,又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更好地掌握竞赛规则和理解裁判法。
三、个性特长表演赛
此比赛的目的不在决一高下,而是给有篮球才华的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或把从教师那所学的篮球技术加以改编创新运用,或把从媒体上学习的篮球技巧加以模仿,或根据已有经验,加以加工,合成创新出形式多样的篮球技术。学生把这些平时苦练的篮球绝技一一展示,张扬个性的同时,又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四、比赛教学法在中学篮球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除能促进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提高教学效果外,还能
起到锻炼身体、娱乐、调节情绪、磨练意志等作用。
1.比赛教学法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争取好胜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喜爱对抗、娱乐性强的活动,在课外也多利用比赛方式进行篮球活动。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比赛教学法能促进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提高教学效果。在比赛中,一个漂亮的盖冒,一个精彩的快攻投篮,一次成功的助攻……运用篮球技术和战术必然能带给学生比赛的兴奋感和成功的愉悦感。自然会更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练习,更主动地去理解探究比赛战术,并加以实践配合。至于跑位的时机、动作,传球的对象、时机、速度,以致投篮的技巧等,无不需要在比赛中才能体验实施。当然,比赛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与学服务的。教师必须对比赛进行指导,有针对性的安排技战术内容。比赛中,教师注意观察,即使指导;赛后注意总结,帮助学生迅速改进。从而达成学习——反馈——学习提高的篮球有效教学。
3.比赛教学法给有篮球天赋的学生一个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每个人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有篮球特长的学生在对抗赛中获胜,在表演赛中得到喝彩和羡慕的目光,对他们练习篮球无疑是一股极大的推动力。
4.比赛教学法提供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机会。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挖掘其潜在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比赛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
比赛教学法是篮球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比赛教学法的恰当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篮球练习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使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49-164.
[2]王文生.体育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00-105.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