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应贴近生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教学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为:合理利用教材,使之贴近生活;培养应用意识,课堂融入生活;课堂搬到外面,合理利用生活。
  关键词:利用教材 创设情境 融入生活 创新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53-01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理利用教材,使之贴近生活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依据《课标》,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科学地选择、调整和教材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一年级下册“前后”的主题图(乘车)、“认识人民币”的主题图(购物、存钱)、“认识钟表”的主题图(上课)等,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具体表现。
  另外,教材中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学”,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教学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培养应用意识,课堂融入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实践证明,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
  
  三、课堂搬到外面,合理利用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
  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牢固。
  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生活中体感受数学,从而学好数学,达到用好数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21世纪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的标准,必须强调的是创造性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民主化教育,才能使学生不断克服与社会发展不相容的个性。从而发展优良的个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个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49-01    跨入21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48-01    高中化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章节学生可通过精彩而带有刺激的实验对该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继而较容易掌握其有关的性质及用途等。但也有的章节,可以说显得较枯燥难懂,而“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恐怕要首当其冲了。如何把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也能较轻松地理解,较好地掌握、运用,确实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在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50-01    课前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在本堂教学主课内容之前的一种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基本手段,只有恰当的问题和提问方式,才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自学,查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的一个务实的举措。    一、强化复习,激励自学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认真的课前提问,能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51-01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并逐渐成为体育的亲密伴侣。大多留心观察体育实践活动的人们,总不难发现人们在进行跑步、做操、习武、练功、跳舞等活动中普遍运用了音乐;近些年来兴起的健身操、健美操、韵律体操和健身舞中更是离不开音乐,乃至历来被视为十分严肃的体育教学课堂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