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英语课外活动题材的发掘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由学校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的英语方面的教育活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由此可见,英语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提高英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掘活动题材,是创造性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关键。只要我们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在身边发掘出丰富的活动题材,继而导演出一幕幕生动的“话剧”来。
  一、 阅读报刊选题材
  英语知识的积累不是仅靠课堂教学上所传授的知识,还应通过课外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在英语课外活动中,我一般给同学们选择一些难易适中、趣味性较强的报刊,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学习新的内容和复习学过的英语知识,又可以使他们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还有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在英语活动课中,我一般选用一些世界文学名著,例如《培根随笔集》《名人传》《莫泊桑小说选集》《一千零一夜》等。例如,培根的文章虽然写在几个世纪之前,但文章流畅,言简意赅,语言节奏感极强,且文章大多极富哲理,发人深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既受到美的熏陶,又感悟到真和善的美德。
  二、 竞赛活动找题材
  在英语课外活动中,针对学生怕记英语单词的特点,我还开展了学生之间记单词的比赛活动。如在一张张纸上写上音形相似词,让每组学生在看过3分钟~5 分钟后,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快,记得准。这样的课外活动使枯燥无味的单词记忆变得富有活力,既能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交头接耳”竞赛:主持人在一张张纸上写一些英语谚语,如:“Better early than late”“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等,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每组的头一个学生看过并记下所给的一条谚语后,口头把这条谚语往下传,最后看哪一组学生能正确地、完整地记下所传谚语。这种“交头接耳”游戏,既使学生对所传的英语内容感兴趣,容易记住,也使他们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 短剧表演挖题材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欲和表现欲,教师可以紧紧地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参与到英语短剧中来。英语短剧的选材非常广泛,可以是学生所学课文的改编,也可以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成语小故事、寓言故事。教师作为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要认真修改学生剧本中的语言,帮助学生仔细揣摸每个角色的心理和面部表情,推敲每个角色的体态语言,帮助学生选好合适的道具和符合剧情的音乐。这样学生就会表演得生动活泼、惟妙惟肖,不仅增强了课外活动的趣味性,而且锻炼了他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实践证明这项活动效果极佳。
  四、 网络多媒丰题材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种媒体引入英语课外活动,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为课外活动创设情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如看了一段录像或电视把声音去掉,让学生借助画面,发挥想象并用英语表达。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登陆一些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英语学习网站,如《英语周报》网站,通过视频观看一些优秀英语电影、动画等。目前,笔者定期组织学生通过《英语周报》网站观看深受大家喜爱的大型纪录片《走遍美国》。
  五、 利用节日拓题材
  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选择某个英语国家的节日,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向其他同学呈现该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等文化内容。每个小组成员分头查找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做好记录,体验节日的庆祝方式与文化内涵。我们曾经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感恩节活动,通过该活动,学生形象地了解了英美国家节日的文化内容,学会感恩,情感上得到了一次陶冶,不少学生提到了感激父母,感激朋友,感激挫折等有价值的感想。
  六、 走向社会创题材
  学校可以利用课余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是极富教育意义的英语课外活动。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能使学生与真实人物直接接触,比听讲、阅读更具有直观性。而且参观旅游在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之外,还可增加学生见闻、开阔学生的眼界。例如一些学生通过周边环境调查活动,写了故事形式的说理小短文,有人把它们办了黑板报,还有一些人建议把“保护环境”问题和团队活动结合起来,校园的英语角经常可以听到他们热烈的讨论。
  英语课外活动中蕴藏着无数的活动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认识“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的重要性,捕捉和找准活动的题材,自觉地围绕学生生活去发掘,就能使之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创造。
  (南通市小海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在备课时,首要的一个任务,是设计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三维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要素,就像物理中的“场”一样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不能不重视并研究这个课题。    一、 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    所谓情境,是指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