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差生的转化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h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使我得出: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初中数学差生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
  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
  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二、转化数学差生的策略
  1、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差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差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差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差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差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他的思维也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促使其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所没想到的。有时通过某一现
摘要:数学教学其实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思维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培养  一、引言  发散思维,它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工作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之源泉。因此,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对新鲜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驱力。然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是凭空产生的,激发学
摘要:高校文科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考生就读量大,较其他紧俏专业如软件工程、经济管理类专业、医学专业等就业压力更为巨大。为了攻克这种严峻的就业态势,文章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与毕业实习这一关键过程结合起来,通过对高校文科专业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更好的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就业 高等院校 文科专业 实习模式  1.序言  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校教育已经从神秘的象牙塔里走出来,从以前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因为有了感恩,祖国繁荣昌盛;因为有了感恩,华夏民族众志成城;因为有了感恩,社会和谐发展……我们的人生因感恩而精彩;生命因感恩而美丽;生活因感恩而幸福……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感恩,学会感恩,不仅要教会他们书本知识,更要炼就他们的品格,升华他们的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陶壶,报之以琼浆”成为千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体现以语言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表达,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说话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语言表达提到第一位,可见这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方法为主,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数学教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教改 数学 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强调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学生,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跟随课改脚步的一线教员,我积极汲取和消化课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投入到紧张的数学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宏大视野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要素,本身就对该课程的设计提出了不小的要求。鉴于这一事实,应优化课程内容设计,使得科学发展观能“入耳、入心、入脑”;或者说,应将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的行动力和实践指导。在进行模式构建时,应围绕着满足校本原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现有考核形式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模式 构建  “思
自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做了九年的班主任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个人认为其主要工作是管理学生,是管理人的工作。所以,一个班主任能否与他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便是他工作成败的关键。我认为,只有班主任和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才能管理好学生,很难想象,在紧张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还会听从班主任的教导?经过对这些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回顾,摸索。我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