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s,PNET)是起源于原始神经上皮的一种未分化或低分化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具有明显多向分化的潜能,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外周型PNET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躯干、四肢、面颌,亦可见于肺、心脏、胸壁软组织、肾脏、腹腔软组织等;发生于消化系统的罕见,目前发生于食管的案例尚无报道。本文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食管外周型PNET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消化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机 构】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是起源于原始神经上皮的一种未分化或低分化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具有明显多向分化的潜能,分为中枢型和外周型。外周型PNET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躯干、四肢、面颌,亦可见于肺、心脏、胸壁软组织、肾脏、腹腔软组织等;发生于消化系统的罕见,目前发生于食管的案例尚无报道。本文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食管外周型PNET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消化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的结直肠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的结局,并分析影响ESD疗效的因素。方法从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结肠肿瘤患者中,筛选出病变长径≥20mm、活检病理为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患者共82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ESD及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82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病变长径(29.72±10.74)mm,分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s,LST)组46例
目的比较同时性多发食管病变(synchronousmultipleesophageallesions,SMEL,包括早期食管癌和上皮内瘤变)主副病灶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其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9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内镜治疗的80例SMEL患者的资料,将病灶分为主病灶和副病灶,总结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70例双发SMEL患者主副病灶在内镜分型、病变位置、病理类型和浸润深度等方面的关联程度。结果研究纳入的80例SMEL患者年龄为(61.3±8.32)岁,男性多见(83.
目的评估乳果糖联合聚乙二醇对于不同风险分层人群的肠道准备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需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8例,其中肠道准备高风险患者108例和肠道准备低风险患者100例。利用区组随机化法,将肠道准备高风险患者分为A组(乳果糖 聚乙二醇组)54例和B组(聚乙二醇组)54例,将肠道准备低风险患者分为C组(乳果糖 聚乙二醇组)49例和D组(聚乙二醇组)51例,观察各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进镜及退镜时间、息肉及腺瘤检出率、不良反应等。结果在肠道准备高风险人群中,A组波士顿评分、腺瘤检出率[(6.35±1.15)分、
目的评价窄带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arrowbandimaging-magnifyingendoscopy,NBI-ME)对活检病理提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的进一步评估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胃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且ESD术前予NBI-ME再次评估的180处病灶纳入回顾性分析。以ESD术
目的探讨内镜冷圈套器切除≤15mm结直肠腺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snarepolypectomy,CSP)与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CEMR)治疗的315例共计464个结直肠腺瘤,按照腺瘤大小分为A组(3~5mm)、B组(6~9mm)、C组(10~15mm),对息肉整块切除率、术中即刻出血、术后延迟出血、冷圈套器创面凸起(coldsnaredef
目的探讨各个肠道节段合理的退镜时间。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本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465例患者,再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7月—2017年9月本中心的结肠镜检查记录,以作验证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升结肠段、横结肠段、降结肠段以及乙状结肠直肠段的退镜时间阈值分别为77s、61s、56s及109s。升结肠段中,当退镜时间≥77s时,升结肠段的腺瘤检出率(adenomadetectionra
探讨二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清洁肠道对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选取2020年5月—7月间完成肠镜检查的患者30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聚乙二醇组患者仅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包进行清肠;联合组患者检查前选用二甲硅油联合复方聚乙二醇进行清肠,其中复方聚乙二醇服用时间、方法、用量均较前一致。分别对比2组肠道清洁程度、肠道去泡程度、肠息肉检出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肠道清洁评分、肠道去泡率及不同大小息肉检出率均高于聚乙二醇组,2组患者短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术后腹胀发生率
比较结肠镜检患者一次清肠和二次清肠的低血糖发生率及肠内营养素膳食在结肠镜检查中对低血糖发生的预防效果和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将入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一次清肠组、二次清肠组、二次清肠 肠内营养素膳食(半固态预包装营养食品)组(简称干预组)。所有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测血糖,检查束后通过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量表评价肠道清洁度。结果,结肠镜检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在一次清肠组、二次清肠组、干预组分别为14.38%(23/160)、17.50%(28/160)、6.45%(4/62)。肠道清洁度高者所占比例在一次清肠组
报道1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合并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NENs)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的69例病例,总结分析IBD合并NENs的临床特征,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69例IBD合并NENs患者中包括32例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及37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男女发病率相当(P=0.151)。NENs多形成于IBD之后。CD患者发生NENs的中位病程为4.5年,小于UC患者
胰腺炎坏死性包裹是重症胰腺炎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一例经腹壁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并继之以内镜经皮清创治疗胰腺炎坏死性包裹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