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作品赏析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中篇小说,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重要的学习文章之一。本文以高中生视角来谈谈对这部作品的赏析感受,希望其对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作品赏析;艺术风格;硬汉形象
  我们在赏析《老人与海》这一作品时,常常被其中老人与海之间激烈的斗争景象所折服,感叹人的渺小与大自然的伟大,更感叹人类敢于挑战自然的精神勇气。实际上这部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来描述孤独的主人公,刻画它的内心独白与人物形象,这种简单极致的风格也让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直接,字里行间中渗透着丰富的感情色彩,令人唏嘘。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部含蓄、优美、伟大的作品,我们还需要从它的艺术风格与人物形象两方面来展开鉴赏剖析。
  1 《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赏析
  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老师就为我们分析了海明威这位作家的文学艺术创作风格,即“冰山风格”。他的作品可能会去除掉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通过极简的风格来描述作品,而不是通篇铺陈。客观讲,他的作品可能只有八分之一“浮于水面”,其余大部分则深藏于“水底”,需要读者去揣测分析,整体作品创作呈现开放式,无论是开篇、过程还是结局。我们在课外阅读牟强的《海明威美学思想初探》时,就明确了这一点,即海明威只为读者展示八分之一的物质世界,却隐藏了八分之七的心灵世界。在传统的现实主义与现代派艺术环境中,这种隐约的艺术表达可能特立独行,但却让人印象深刻。对于《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它的艺术风格正展示了海明威的这种文体特点,。令人回味深思。
  在“冰山风格”之下,海明威的文学创作手法却相当具象化和有气势,他的《老人与海》被誉为是一部赞美人类精神力量的赞歌,是对人类灵魂尊严的至高表现。虽然《老人与海》被人们归类为古典悲剧,且在美国文学批判学界将老人与俄底修斯(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中的英雄)联系在一起,但老人被人们认为是战后的失落者,他拥有天真的理想,而俄底修斯则被认为是胜利的掠夺者,是天真但却勇猛的英雄。可以见得,二人都有“天真”這一共同点,都是充满了寓言性质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大家与文学作品中,有关《老人与海》的解读非常之多样,我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这一点。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他之所以会陷于厄运,不是因为他无法作恶,而是因为他犯了错误。”这句话很隐晦的揭示了老人为何要面对大海斗争的原因。因为大海就是老人生存与活动的家,老人离不开大海,他以打鱼为生,不得不面对大海。亚里士多德将其理解为错误,但却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无奈。关于这样一种评判,对于我们来说也只能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再一点,西方基督教也将《老人与海》放到《圣经》的背景中来解释,赋予了他宗教的内涵。他们将老人比作是耶稣基督的化身,而捕鱼的全过程则比喻为耶稣受难的全过程,这种解释在西方世界是颇具代表性的。作者海明威认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老人与大海、与鲨鱼的斗争就像海明威对评论家的态度一样,敢于大胆直面不退缩,同时也接受任何批判的、不满的评论与目光。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解读,它都是一种对写作手法的诠释,在我们看来,对《老人与海》中的所有象征内容,它们都应该被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存在,其意义可能不在于象征本身,而在于对小说文化氛围、情绪基调的有效服务与奠定,这很重要。所以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这部作品时,应该理解海明威希望人们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文化精髓,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强大。
  2 《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赏析
  《老人与海》作品中的精髓自然是老人桑提亚哥,他是这部作品中唯一的人物形象,它也展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特殊硬汉形象。海明威对于老人的硬朗描写也主要体现在他的精神力量与悲剧性上,这就完全区别开来了老人与传统硬汉人物。老人虽然坚强、勇敢、执着,但他也孤独,海明威将老人置于被恶化的环境中,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检验他的生存能力,这也是他一贯的文学风格。我认为,这是海明威对于人类勇气、胆识以及自我完整性的考证,正如老人自己的独白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它,但就是打不败它。”这就告诉人们,人的梦想是顽强的,它有着最强盛的生命力,它可能会被现实打败,但那只是暂时的,只要人不放弃梦想,梦想就不会被打败。这种海明威所渗透给读者的所谓“硬汉形象”更像是精神层面的“硬汉”,而并非是物质层面的,他可以渗透到灵魂深处去深潜透析死亡意识与自强意识之间的博弈,这就是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灵感方面的源泉。
  虽然在后人眼中,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充满了悲剧与死亡意识,但是这种精神上的文学渲染却深深辐射到每个读者的灵魂之中,久久不会散去。在我看来,这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人类精神行为,是对自然主义宿命论的一种自怜。
  参考文献
  [1]李瑛,万灵.“冰山理论”与《老人与海》[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22(02):39-41.
  [2]甘雪娜.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作品赏析[J].青年文学家,2016(36):117.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使用细硅胶管作支撑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术,术中使用细硅胶管作支撑物。结果 63例随访6月~2a,3例随访3个月。治愈率95.45%(63眼),好转率4.55%(3眼)。结论用细硅胶管作支撑物使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也是语文教师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笔成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方式。  一、强调写作目的,唤醒写作需求  强调写作目的是让学生用心写作的关键。为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把作文当做一种需要,这样一来,学生的写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着很大问题,如教育周期较长、教育效果不好、学生负担较重等问题。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但是效果与预期相比有很大差距。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育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在2001年国家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