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新认识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疾病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由于大脑功能失常引起的疾病。引起大脑功能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基因突变、缺失或重叠、大脑外伤等,都可引起多方面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产生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精神疾病基因组揭示的奥秘
  基因突变和缺失一直被视为精神疾病的重要生物学原因。成立于2007年的精神疾病基因组协会(PGC)决定对人类主要精神疾病进行大规模基因采样调查和全基因组分析,以便全面地筛查出与各种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
  发表于2015年2月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初步揭示了精神疾病的多种原因。研究人员通过精神病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精神疾病与基因、神经、免疫和组蛋白通路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所涉及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SCZ)、严重抑郁症(MDD)、躁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BIP)、自闭症(ASD)和多动症(ADHD)。
  参与这项研究的有30个国家的208个研究机构,除了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外,还包括爱沙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在漫长的一个多世纪(125年)里,临床医生大多是根据症状来认识和诊断精神疾病的,现在,全基因组的对比研究让医生有了初步诊断精神疾病的基因和遗传学根据。
  研究人员对36989名患者和113075名正常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进行了序列对比,结果发现在108个基因位点上有128个与精神疾病易感性相关的独立基因变异,其中83个位点是全新的。有意义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与5种精神疾病都具有重要而且重叠关联的4个风险基因位点。这些基因位点包括染色体3p21和10q24、CACNA1C基因(以前已被证明与躁郁症及精神分裂症有关)以及CACNB2基因的区域。
  研究人员也对这些基因位点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发现很多都涉及神经递质的传递,尤其是涉及多巴胺神经递质的传递。这也能够解释在过去和现在的临床治疗中,为何阻断多巴胺神经传递的药物能部分缓解幻听、错觉等精神症状。另外,一些基因突变位点也与免疫系统有关,从而与精神疾病产生一定联系,如β转化因子通道、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激活都与精神疾病有关,这也部分证实了此前关于精神分裂症与获得性免疫失调相关的假说。
  具体而言,精神分裂症与躁郁症有很强的由基因引发的生物学通路相关性,相关性最高的是钙通道活性,5种精神疾病都与钙通道活性有关。钙通道又称电压门控钙通道信号转导,是一种特异性的生物学通道,也是导致多种精神疾病发病的因素,因此,针对这一通道有可能成为精神疾病的治疗靶点。另外,组蛋白甲基化功能失调是躁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组蛋白H3-K4甲基化功能失调已被证明可引起躁郁症和抑郁症。突触和突触后活动则是精神分裂症发病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蛋白磷酸酶2A型调节活性对诱发抑郁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因突变并非只是指基因序列的变化,而是包括基因和蛋白的甲基化,即表观遗传的生物学变化,它们对精神疾病产生了诱发作用。例如,组蛋白H3中第4位赖氨酸甲基化和组蛋白H3中第9位赖氨酸甲基化都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环境因素(外因)也对精神疾病的发生负有责任。在外在因素中,丙肝的感染过程以及干扰素α治疗丙肝的过程都有可能诱导精神疾病产生。
  基因甲基化对精神疾病影响的发现也提示,有些精神疾病是在幼年就播下了种子。因为环境因素对人最大的影响是在幼年的发育关键期,即细胞分裂旺盛、组织分化活跃的时期。在这些时期甲基化功能的失调很有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在成年期的发病。由于甲基化过程在幼年处于活跃期,但当时并不会产生病症,因此早期使用药物无法针对甲基化通路的靶点,这也是精神疾病难以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人员认为,现在的药物研发和治疗可以主要针对钙通道、免疫通道以及神经突触活动。
  多种基因突变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精神病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也发现,在108个可疑的基因位点中,大部分紧邻的基因都只会带来细小的变化,但这些基因突变累积得越多,病症就可能越严重。这说明精神疾病属于数量遗传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
  数量遗传还意味着,有多个基因与精神疾病有关,例如精神分裂症,现在发现有40多个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在不同种族中,这些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还有细微差别。
  一种名为ZNF804A的基因是最近在欧洲人群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的,为了探讨这一基因是否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和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对2207份病例-对照样本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学分析。结果发现,引发欧洲人的ZNF804A基因的一个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的序列多态位点(rs1344706)与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多态位点并不相同,在中国人的ZNF804A基因调控区发现了两个新的相关位点rs359895和rs1021042。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在rs359895位点的序列突变会增强ZNF804A基因的转录,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产生。
  这也意味着,同是ZNF804A基因引发精神分裂症,但基因位点是不一样的,欧洲人是rs1344706位点突变诱发精神分裂症,中国人是rs359895位点突变诱发精神分裂症,但同属于ZNF804A基因。
  同样,对动物的研究也发现了更多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这也提示在人类身上有类似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史蒂芬·默克赖特等人发现,发生了突变的遗传工程小鼠体内两个关键基因可导致它们成为“精神病患者”。这两个基因是NPAS1和NPAS3,而且,在加拿大一个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家庭成员中也发现了这两个基因突变。   NPAS1和NPAS3基因同时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表达,它们能够控制转录因子,从而激活或关闭其他基因。研究人员将缺少这两种基因拷贝的小鼠配对,并观察它们后代的行为。结果发现,无论是缺乏NPAS1还是NPAS3基因,小鼠的行为都非常古怪,类似人的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正常情况下,关在笼子里的小鼠会爬过去嗅闻其他小鼠,以表示友好和社交,但是发生基因突变的小鼠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基因突变小鼠在笼子里遇到它们的兄弟姐妹时会惊恐万状,狂奔着躲避其兄弟姐妹。
  尽管缺乏NPAS1和NPAS3基因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明确,但已经有一些可以解释的分子基础。在检测患精神分裂症小鼠的大脑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作reelin的蛋白质水平非常低。Reelin对胚胎期的大脑发育和之后的大脑细胞信号通道都非常重要。对死于精神分裂症的人的研究发现,其大脑中的reelin水平也很低。由于这两个基因在人类身上也有,可以推论这两个基因发生突变可能诱发人的精神分裂症。
  另外,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突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玛丽亚·卡拉伊戈认为,基因突变并非纯粹的遗传导致基因突变,有一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因源于自身基因突变,而不是遗传。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突变种类有40种,遗传和自身原因导致的基因突变基本上各占一半。
  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不仅发现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躁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和多动症5种精神疾病有共同的基因变异,如CACNA1C基因和CACNB2基因突变,同时也发现一些基因与多种精神疾病有关,而非仅限于与这5种精神疾病有关。
  受到过去许多世纪人口迁移的影响,芬兰北部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例较高。研究人员通过对该地区人群的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脆性X综合征(一种包括智力缺陷和自闭症在内的病症)的比较研究发现,核糖核酸(RNA)结合蛋白TOP3β和FMRP是诱发这几种精神疾病的共同原因之一。患者的基因组中为TOP3β蛋白编码的基因有一个小缺失,而这种基因上的突变增加了认知缺陷和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
  TOP3β蛋白会与核糖核酸结合,也会与之分离,这一过程依赖于TOP3β与另一种核糖核酸结合蛋白FMRP的相互作用。为FMRP蛋白编码的基因会在脆性X综合征中发生突变,证明其与脆性X综合征有关联。而且,与FMRP相结合的核糖核酸中有许多也与TOP3β相结合,FMRP和TOP3β的突变相似,都会导致苍蝇和小鼠神经元突触发育不正常。这也是它们诱发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脆性X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也发现,精神分裂症与癫痫有密切关系。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着由遗传、环境或者神经生物学等原因造成的共同易感性,这两种疾病有共同发生的高概率。癫痫患者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8倍,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癫痫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6倍。
  研究人员对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了1999~2008年间被确诊的519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527名癫痫患者,并将患者组与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进行对比。主要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癫痫的发病率与风险,以及癫痫患者组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与风险。
  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癫痫的发病率为6.99/1000/年(每年每千人中有6.99人发病),而非精神分裂症对照组则为1.19/1000/年(每年每千人中有1.19人发病)。癫痫患者组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3.53/1000/年(每年每千人中有3.53人发病),而非癫痫对照组则为0.46/1000/年(每年每千人中有0.46人发病)。而且,男性癫痫患者的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要比女性癫痫患者稍微高一些。
  当然,精神分裂症与癫痫的共同发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才能弄清。
  环境因素的影响
  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当然并非只是遗传和基因突变,而是有很多外在的环境诱因。尽管基因和蛋白的甲基化,即表观遗传的生物学变化也可以视为外因(因为主要是后天环境变化诱发甲基化),但它们更多属于内因,即基因的突变。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很多环境因素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阿兰·布朗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孕妇外周血中指示孕产妇炎症的早期妊娠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升高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危险。
  研究人员检测了777名精神分裂症新生儿母血中的C反应蛋白的存在情况,同时以777名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进行研究。母源性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通过对存档的孕产妇血清标本测定来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发现,母源性的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与新生儿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母源性的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新生儿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也越高。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淆因素,如父母的精神疾病历史等因素后,这种正相关关系依然很明显。母源性C反应蛋白水平每增加1毫克/升,新生儿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就相应增加28%。
  以前的研究显示,炎症可以改变个体大脑的发育,从而诱发精神分裂症,而炎症的增加很多又是由感染引发的。C反应蛋白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C反应蛋白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受损、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由此可以知道,母源性的C反应蛋白升高,说明母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有炎症出现,因此可能增加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另一方面,气候和饮食习惯也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伊朗伊斯法罕大学医学院的艾思迈尔扎德研究小组近期的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可能诱发人们患精神分裂症。维生素D缺失的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正常个体(维生素D水平充足的人)的两倍。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妄想和幻觉,由于该病在寒带气候和高纬度地区较为流行,而高寒地带人们比较缺乏维生素D,因此研究人员一直推测维生素D或许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艾思迈尔扎德研究小组对2804名成年志愿者的机体维生素D水平进行了检测,并评估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
  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明显较低,具体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维生素D水平平均减少5.91纳克/毫升(血液)。而且,维生素D缺乏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正常个体的2.16倍,同时,6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机体都会出现维生素D缺失的状况。
  上述方方面面的发现也再次说明,精神疾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精神疾病是内因和外因叠加诱发的。
  【责任编辑】张田勘
其他文献
民以食为天,而所有的动植物食物又都是阳光的“杰作”。光学技术成果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室蔬菜——阳光制作的“营养罐头”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蔬菜的生长非常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冬春寒冷的季节在过去是不适合蔬菜种植的。现在,温室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有人说,蔬菜是用阳光制作的“营养罐头”。这话一点不假,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蔬菜就
人们对转基因产生的争议之一是,转基因与常规育种是否一致或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会不会引起安全问题。对此,有必要弄清转基因与常规育种的异同。  大体而言,转基因与常规育种都是人为的行为,是人类为了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作物而对种子进行的人工培育,这是最大的相同点。但是,转基因与常规育种却有较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转基因不太遵循生物繁衍、生长的自然方式,常规育种则符合或比较符合生物繁衍、生长的自然方式。这主
近年来,有关二维码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溯源的讯息接踵而至,现在国内许多地区生产的蔬菜、瓜果、鸡蛋等都被贴上了二维码“身份证”,就连某地的大闸蟹也被贴上了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对准二维码一扫,有关该食品的身世信息就会映入眼帘,甚至还能找到鸡蛋的“鸡妈妈”。那么,你对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了解多少呢?  追本溯源话今昔  对目标对象的追溯能力是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领域,追溯被定义为:
在浩瀚的天际,尽管各种天体和人造飞行器相距甚远,并且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在太阳系中,太阳、地球、月亮以及人造飞行器的光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发生作用的,由此呈现的光影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据称,一个地方的人如果不去其他地方,平均400年左右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2015年3月20日,一次壮观的日全食在天宇上演,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无缘目睹这一奇观,只有新疆北部地区的人可看到日偏食。不过,人们不必为
近几年,我国空气污染形势严峻。国务院为此在2013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十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是“国十条”出台后的第二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各省(市)的空气污染治理效果究竟如何?  不久前,中国清洁空气联盟联合清华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环境专家共同完成《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6)》(简称报告),
奥斯纳布吕克位于德国西北部,其作为“威斯特伐利亚和平之城”,在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城人口仅有16万,却设有两个火车站,一个叫老城站,距市中心只有500米,但在西去的铁路上客流较少,因此车站较小;另一个叫总站,位于汉堡到科隆、柏林到阿姆斯特丹两条铁路的交叉点上,规模很大,但距市中心较远。  从老城站下车,出站就是一条静静的小河——哈瑟河,意为兔河;远望是一座老城门——兔门。过兔河,沿兔街
摘下的蔬菜为何还能长?  对于家禽家畜而言,如果已经被杀死和分割,那么分离下来的器官或组织是不会继续生长的。而对于蔬菜来说就截然不同了。植物、真菌的组织和器官具有更高的独立性。特别对于起到繁殖作用的器官如果实和种子来说,当离体之后,仍然可以保持活性很长的时间。这是由于,在果实和种子等器官中,本身就储存了大量的水和营养物质供该器官使用。同时,植物的呼吸是依靠分布在器官表面的气孔来执行的,并不需要完整
我国的服饰遵循的基本上是“宽袍大袖”的保守传统,从过去时代的褐衣蟒袍、长衫马褂到解放以后的中山服、“四开袋”,都无不如此。近年来,虽然各种紧身衣、无袖衫、牛仔裤、超短裙等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但人们总是认为那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东西。的确,在许多外国人和中国人的眼里,“露”历来就是汉民族衣饰的一种“缺憾”。  我国民间妇女穿衣忌短小,上衣要盖住屁股,衣袖不露手腕,裤子裤脚要遮住脚面,这才显得文雅,否
12月24日奥恩湾  奥恩湾是鲸鱼栖息之地,也是企鹅安家落户的地方。  一大早还是阳光灿烂,可没过多久,天就阴沉下来,再然后,就起风了。我们乘充气艇上岸,费力爬上山头,到达一个陡峭的山口——也可以说是个风口,风很大,一块块岩石裸露出来。几只帽带企鹅就在这里安家。  帽带企鹅只有50厘米左右高,看起来十分瘦弱,它们眼睛黑黑的,嘴巴也是黑的,脸上还有一圈黑色轮廓线,一只只瑟瑟趴在巢里,弓着脊背,抵抗暴
美国宇航局不久前宣布,科学家找到了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水是生命之源,液态水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寻找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同样要循水而行。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为寻找火星水而不懈努力,并逐步取得了一些发现。  “火星快车”的发现  早在17世纪,荷兰天文学家就发现火星两极地区有白色覆盖物,并随火星季节而变化。早期的航天探测表明,火星南北极冠既有干冰又有水冰。如果这些水冰全部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