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课:竭力推开语文素养的一扇门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orse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游历了一间知识和思维的殿堂,那么,结课则是要帮助学生推开一扇门,走出殿堂,去领略更加广阔的世界。
  一、搭建语言建构的微平台
  一节课的教学,从语言建构的角度来说,固然有一节课“点”的收获,但是,语文课堂不应满足于此,还应该激发学生对“线”的描绘和对“类”的探求。高中语文课堂,不能够只是满足于课堂上一鳞半爪、一星半点的语言积累,要以结课为依托,去搭建语言建构的微平台,逐步带领学生去推开语言建构的“大门”。
  笔者在教学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时,不止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概括、探究鉴赏作者描写国文老师徐锦澄先生的一系列语言细节,如“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等等,让学生在语言细节的品味中感悟形象,体味情感……在结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去感悟——梁实秋先生正是通过这些非孤立的语言之“点”而欲扬先抑地进行语言之“类”的建构,为徐锦澄先生的形象在作者心中实现完美逆袭设置语言、情感的落差。这一不可或缺的结课,帮助学生将语言之“点”整合为语言之“线”、语言之“类”,让学生在对梁实秋先生建构的语言的揣摩、玩味中感受到自我语言建构并非难以企及,而是完全可以在领悟、练写中逐步做到的。
  二、配制思维提升的催化剂
  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维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促发固不可少,结课时的“催化”“激发”更有必要,因为结课是将课中凌乱、纷繁的思绪加以统整,以进一步催发学生思维之花的绽放。
  现代作家刘志成的《怀念红狐》一文结尾为:“很多年以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对此段文字,不少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大多从文章情感、主旨等角度引导学生加以挖掘,这当然无可厚非,且极有必要,然而细细思量,又是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尽美矣,未尽善也”。这段文字还可以是高中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语言资源,是激发思维的“触媒”,更是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桥梁和纽带。
  于是,笔者在课内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归纳主旨的基础上,在结课环节引导学生着眼于思维的发散,从对待红狐等动物乃至对待自然与人类自身、物质与精神、当下与未来、人性与人文、尊重与敬畏等维度去思考:这“再也不会回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一脸漠然”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就将学生的思维从一篇文本的“拘囿”中引导出来,让学生不只是关注文本的“门内世界”,而是推开“那扇门”,去观察并感悟精彩的“门外世界”。
  学生在课后思考的结晶是——“这种‘东西’是对动物的理解和关注”;“他们关注的只是眼前的生活,对和他们没有交集的故事,如红狐的故事,无法产生感动的情绪”;“他们失去了精神的生机与情感的活力”……虽然学生的上述思维结晶还略显稚嫩,但我们已然可以看到促发学生思维提升的催化剂——课堂结课之语的初步效果和潛力。
  三、设立审美鉴赏的接力站
  毋庸置疑,高中语文教学还需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提升这一能力,课堂作为主阵地,责无旁贷;而作为课堂“收官”环节的结课更是不可或缺,因为一定意义上,结课乃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接力站”——将学生由课堂审美接引到课堂之外的更广阔的审美天地。
  教学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时,笔者从审美的角度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名士对美的发现——名士之乐,乐在美中。让王羲之等名士沉浸其中的美、乐在其中的美分别是——自然美的人化、人和之美的自然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美、主体性的语言美。在兰亭,作为人的眼睛睁开了,清秀雅丽而又不失高峻挺拔的自然山水映入了王羲之的眼帘,自然之美以可亲可近的“人化”形式被王羲之发现了;在兰亭,人和之美体现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且“亦足以畅叙幽情”“修禊事也”!诗文唱和的名士们自身也已经融为会稽秀丽雅致的自然山水画卷的一部分,因此,与其说东晋名士在兰亭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不如说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他们,在兰亭站成了自然中一道亮丽的自然化的人和之美的风景;自然显得那么的可亲可敬,人是那么宁静平和,天与人相得益彰,共同演绎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完美画卷;“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语言并列形式和“崇山”“曲水”“朗天”“清气”“惠风”等难得的语言内容背后,不仅仅有作者王羲之对自然山水的发现和描摹,更有王羲之的心灵与自然的“齐飞”,更是名士王羲之主体性自由的舒展和张扬,因此,透过《兰亭集序》的语言之美——形式美、内容美,我们可以管窥到审美主体的身心舒展之美……在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感悟中,学生进入了一个审美的状态,但笔者深知:不能让学生的审美热情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而冷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结课这一宝贵的“接力站”,将学生的审美热情延续到课堂之外的时空中去。
  于是,笔者启发学生——“在兰亭,王羲之等名士不仅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了对美的发现,而且努力追求对心灵的挖掘,并以文载之,既极大地丰富了‘文’之内涵,更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空间。人,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对自我生命的发现。王羲之等魏晋名士将古代中国人对自我生命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发现生命,实现人的觉醒,而‘兰亭’正是实现这一觉醒的催化剂和见证之地。你觉得,在兰亭,你还可以发现哪些美呢?请在课后加以探究、概括。”这一结课,旨在将学生从课堂审美引入到课外审美的无限时空中去……
其他文献
随着动物产品市场的日臻丰富和完善,进口动物产品在国内的消费量将渐趋扩大,这类动物产品在国内运输和分销上市时,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检疫证明、造成流
本文以2003版《草原法》为基本依据,结合酒泉市2010~2011在基本草原划定过程中工作实际,概括提出了生态草地这个新概念,并且从概念的提出、范围的界定、存在的争议、区划中的
本文阐述了油气混输泵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对其内部流场的两相流流动模型——均相流动模型、分相流动模型、漂移模型、两流体模型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引出了三种研究其内部
行在教育,有平坦,有坎坷,有笔直,也有曲折,选我所爱,爱我所选,虽是跌跌撞撞前进,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尽管世间嘈杂,一份初心,依旧安定,义无反顾。  说起做教师,那还得从我儿时的梦想讲起。父亲母亲都有很强的教育情結,这与他们苦难日子是息息相关的。孩提时候,他们就鼓励我成为一名教师,稳定又体面,只要我平平淡淡、老实本分就好。或许是耳濡目染,便把教师当作我奋斗的方向。这份根深蒂固的情怀至今还是我前进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作为畜禽产品质量把关的屠宰检疫工作因之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尤其猪肉产品是秦安县的主要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当归粗多糖对不同强度运动的影响及其促力作用。运动员的糖原储备是影响其速度、耐力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指出速度、耐力项目运动员补当归粗多糖
青贮是通过发酵来保存青绿饲料的一种方法,是把新鲜的青绿饲料切碎后装入青贮窖、青贮塔、青贮壕、青贮袋内,压实排出空气并作好密封,过一段时间后经微生物发酵而制成具有酸
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务层面分析,部门预算制度在高校的实行都已经难以为继。高校本身的“特殊性”、政府与高校在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政府对高校强制性的制度要求造成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