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的经验,指出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认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作出了判断,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OO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决定》内容丰富,既总结了过去,又展望了未来,并对从现在到202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为了加深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本刊特邀请三位专家就《决定》中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解读,希望对广大读者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所�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的批判活动出现了消费化的倾向,批判的休闲化、商业化、私人化是批判消费化的重要表现。知识分子向价值中立的专家演变,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大众传媒对世界的戏剧化、符号化、碎片化“转播”,社会整体的景观化,批判距离的丧失,这些现象使得批判活动消费化成为可能。批判消费化表征着现代性焦虑之自我治疗,同时它使得整个文化生活水准下降,批判所能开启的可能性被窒息,批判与资本达成了妥协。如何超越批判的消费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首要的是凸显和坚守真诚。
公正不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价值概念,一种规范性概念,因此,必须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解。公正作为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一种元规范和价值调节原则,它是自由与平等之间矛盾的暂时解决方式,是自由和平等的合题。公正作为一种标准,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范围,上限是相关各方“都很满意”,下限则是“还能接受”。公正概念自身又包含着形式与实质、应然与实然、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之间的张力。
期刊
该书分科技概观、自然观及其变革、科学论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五篇对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更玻了以往教材只向学生介绍成熟的科学理论的做法,力图通过阐述科学家的活动、科学事件的发生、科学理论以及科学实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等,
该书的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以观点为主题。在总结“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走向以及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突破此类教材以往的体例模式,加强对世界经济与政治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分析,力求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更为科学合理。
华侨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点学科是华侨大学文科专业的第一个硕士点,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以来已招收、培养了近百位硕士生。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有5位在读博士生。十几年来,该学科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授10位,副教授15位,博士15名,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并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学术梯队。该学科学术带头人是博士生导师庄锡福教授。
期刊
2005年4月5日,“宏观经济的新特点与宏观调控的新内涵研讨会”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会议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办,经济学部周绍朋教授、汪海波教授、王健教授等参加了研讨。此外,《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改革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报刊的有关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校址辽宁省大连市)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3人,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学院设有政治学系、行政管理学系、马列德育教研部等二系一部;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哲学、行政学、经济学、教法、思想品德等七个教研室;辽宁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联合国禁止酷刑规范体系以来,中国就积极加入了相关国际公约,广泛开展了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及联合国禁止酷刑工作机构的合作,加快了国内行政立法司法体系改革。对于中国参与禁止酷刑规范的原因和动力的解释,学界主要有“策略论”、“刺激-反应论”、“有利论”等几种观点,但都因偏于简单的“预期结果逻辑”推理而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依据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社会适应性逻辑”,从制度为参与者提供的“意义架构”、“认知向度”、“社会合法性”、共享议题网络的“认知地图”以及制度与参与者之间的“同构性特征”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