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温度与生命的气息中探究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tend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样的活动,探寻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神奇之处和特有价值。
  2.体验汉字的无穷魅力,感受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为祖先的智慧而自豪。
  3.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國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假想,汉字跑跑跑
  师:同学们,假如有一天,所有的汉字都“逃跑”了,消失了,你会碰到哪些困难?
  生:微信、QQ、邮件都用不成了。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没法写了。
  师:汉字“逃跑”了,交流沟通就困难了。
  生:逛街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购物需要一家家商店寻找,找得好辛苦啊!
  师:汉字“逃跑”了,给生活带来了麻烦。
  生:发生的事没有记录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
  师:汉字“逃跑”了,历史将是一片空白。
  生:作家、记者、书法家都要失业了。
  生:失业的可能还有老师。学生也将无所事事。
  生:没有汉字的生活太不方便了,太单调了,太落后了!
  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教学意图: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汉字,虽熟悉但也“熟视无睹”。眼中的“汉字”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他们缺乏对汉字的重视和热爱。活动“假想,汉字跑跑跑”,引发了学生的想象体验与换位思考,他们基于生活列举了因汉字消失而造成的困难和麻烦,在假想中深刻认识到汉字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汉字的重要性。)
  活动二:探寻,汉字变变变
  师:汉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生:(大笑)这是不可能的。
  师: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
  生:我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距今5000年前,黄帝有个史官名叫仓颉,他有四只眼睛。他抬头看见月亮时圆时弯,低头看见鸟兽的脚印各种各样,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师:好神奇的传说。请小组讨论:传说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
  生:我们组一致认为仓颉有四只眼睛是不可信的。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我想,传说中讲仓颉有四只眼睛是想说明他比常人会观察、会发现。
  生;我们认为,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字是可信的。现在很多汉字的字形和事物的样子是很相似的,就是象形字。
  生:我们小组认为,汉字那么多,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仓颉是造汉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
  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史实。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寻找到了汉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在后人的浇灌下,“树”不断“分枝”,长出“绿叶”,发展成为今天的汉字。创造汉字的祖先不是仓颉一个人,汉字也不是在一个时期内创造完成的,是我们的祖先历经千年,共同创造出来的。直到今天,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人类为什么要造字呢?
  生:我想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
  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电脑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这是人们通过考古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如果你是考古学家,请推测一下古人的记事方式。
  生:古人为了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住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以此类推。
  师:你认为结绳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
  生: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就记不清了。所以这个方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生:我来推测“刻木记事”。在木头、石头上刻痕也是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结果当然也是与结绳记事一样。用这种方法不能对事情本身做记录,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而且也不能一次性记得太多。
  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
  生:画图记事太慢了,能不能简化一下?
  师:你与古人真是不谋而合了。(边讲解,边演示)就拿“牛”字来说,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得那么细致,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将牛头用简化的线条替代,创造了“牛”字。从画一头牛到创造“牛”字,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的产生、演变的历史。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汉字由图形变为简笔画。
  生: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
  生: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
  师: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的,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改变着最初造字难写、难记的特点,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教学意图:提出有关“仓颉造字”可信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民主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敢于争议,为这一思辨活动创设了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学生得以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师生在交流、述说、碰撞中不断生成“活资源”,使得教育内容更为广博。学生以“考古学家”的角色,在探究中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生命气息。)
  活动三:研究,汉字猜猜猜
  师: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课前,同学们了解并收集了关于古人造字方法的资料。现在,请各小组研究课件出示的这四组汉字,找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造字法。(课件呈现四组汉字:人、木、羊、册、眉;本、上、从、刃、中;从、休、暮、歪、掰;噪、澡、躁、燥、操)   生:第一组汉字“人、木、羊、册、眉”很像实物。“人”像一个侧身的人。“木”像树木,上有枝下有根。“羊”像羊头。“册”像用绳线编结竹简而成的书。
  师:咱们的祖先真聪明,对于易区别、易勾勒轮廓的物体,往往是画实物的整体;对于复杂又易混淆的物体,往往是画最具特征的部分,以局部代替整体,比如“羊”。
  生:“眉”为了显示眉毛,还加上了眼睛。
  师:这是将连带有关的物体一起画出了。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称为象形法,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法(出示“本、上、从、刃、中”的古文字)。请大家找出与这些古文字相对应的现代文字。
  生:对应的现代文字就是课件中的第二组汉字。
  师:是的,当我们的祖先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时,就用符号替代,这就是指事造字法。
  生:老师,我发现第三组汉字是由几个字组成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说明这些字的意思吗?
  生:(边做动作边讲解)两人一前一后跟随,就是“从”。我是大树,一个人靠在我身上闭目养神,就是“休”。两只手把物体分开,就是“掰”。
  生:太阳落到草丛里,就是“暮”;“不正”就是“歪”了。
  师:真有意思,我们的祖先将几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拼在一起就造出了新字,这类字称作“会意字”。看来,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啊!咱们的祖先先后造出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交流需求,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观察第四组汉字,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生:这组汉字只有偏旁不同,其余部分完全一致。
  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可以组成很多新字,叫“形声字”。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给这组形声字编个识记口诀吧!
  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张口出噪音,易燃因干燥,跺脚是烦躁。
  师:你还能找出一组组类似的形声字吗?
  生:睛、晴、清、请。吗、妈、骂、码……
  生:通、桶、痛、捅。逃、桃、跳、挑、眺……
  师:据统计,形声字约占汉字总量的90%。除了以上四种造字法外,还有假借造字法、转注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创造出了90000多个汉字。这些神奇的汉字是我们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教学意图:汉字造字法博大精深,但又有规律可循。通过对四组典型汉字的探源,学生“耳濡目染”了象形字的逼真、指事字的抽象、会意字的巧妙、形声字的音律等,了解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特点。此时,汉字不再是枯燥繁杂的点点画画,已然演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学生在还原象形字、寻找指事字、演绎会意字等活动中,体会到我们的祖先立足于生活,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勇于实践、充满创新的精神和智慧,由此升华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对祖先的敬佩之情,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 )
  活动四:感受,福字解解解
  师:(出示“百福图”)都说中国的汉字是有灵性的,一个“福”字竟有一百种写法。这一百个“福”字形态各异,无一雷同,都表达了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请各小组展开想象的翅膀,解解不同“福”字中的奥秘。
  生:图1的“福”字,上面画的是谷子,代表谷子满仓,丰收就是“福”。中间的图案代表有窗有屋顶的大房子,有家也是“福”。下面的图案像是一條宽阔平坦、直通家门的大路,交通方便是“福”。
  生:图2的“福”字像个迷宫,象征着生活道路充满坎坷、波折,但只要能跨过坎,走出困境,就能获得幸福。
  生:图3是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看来,家里有了孩子就是“福”吧!
  生:图4多像一个老爷爷在哈哈大笑呀,长寿就是“福”!
  生:图5中,左边是如意,右边是祥云,吉祥如意就是“福”!
  生:图6是群山下有房子和田地,自耕自足就是“福”。
  生:图7画的是竹子,大概表示做人应该像竹子一样正直、坦荡,这是人生高尚的“福”。
  ……
  师:同学们解读的“福”都很有意思,汉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太神奇,太好玩了!
  生:太有趣,太美了!
  师:汉字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它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还有情有义!细细读它,如同一段清新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它,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它,仿佛走进了多彩的画卷……
  (教学意图:汉字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源于它自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汉字的表意特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解福”活动是学生运用初步掌握的造字方法,在思索、想象、创意中感受汉字神奇、有趣、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的文化逻辑与文化意蕴,开展这个活动是一次快乐的精神之旅!)
  拓展作业:实践,和汉字有个约会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汉字的前世今生,可谓一场汉字的盛宴。但汉字还有很多的奥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发现。课后,大家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赛一赛。开展与某个汉字有关的“成语接龙”,比比谁的词汇量大。
  2.讲一讲。讲讲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深入了解神奇的汉字。
  3.做一做。编写一张以“汉字的故事”为主题的小报,分享汉字的知识。
  4.读一读。阅读有关汉字的书籍,如《图说汉字》《汉字树》等。
  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一定会走进更加广阔、神奇、有趣的汉字世界,去揭示更多汉字的奥秘!   (教学意图:四十分钟的课堂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片段,学生社会性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实践中践行。以课堂为中心,以汉字为载体,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和拓展,多方的交流互动能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在追求“为了学生、基于学生、发展学生”的品德生本课堂教学,即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基于学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开发;通过合作探究,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汉字的故事》这课的教学设计中也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一、教学目标因“学生自由”而灵动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生命气息,并升华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对祖先的敬佩之情,对祖国和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因此,我立足于高远和开阔的中华文化背景,从历史、审美和情感的维度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想象、比较、观察、思索、交流,探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在教学中,我与学生组建起“学习共同体”,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这种“自然、自主、自由”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去探究,在层层深入的发现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尊重、热爱之情,提升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因“学生建构”而丰盈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对汉字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是零散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例如“解福”活动就是对教材创意性的“补白”。这不是填补,更是引导学生亮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对教材富有创意的解读。“解福”是一种顿悟的高级智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经验、情感、品行的基础上重新過滤、重新组合,完成自身德行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和创造,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祖先的智慧!这就是留白的“溢出效应”,实现了教材、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构与发展。
  三、教学形式因“学生参与”而多元
  一见《汉字的故事》的课题,我就提醒自己在教学形式上须跳出故事教学法的定势。于是,我围绕汉字设计了“猜想,汉字跑跑跑”“探寻,汉字变变变”“研究,汉字猜猜猜”“感受,福字解解解”四个主题活动和四项课后实践作业,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学生通过辩论“仓颉造字”的可信度,提高了思辨性。学生合作探究,自行发现、归纳汉字造字的规律,并采取举一反三的方式进行拓展,充分经历、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而精心设计的前置性学习和课后实践作业,更是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达到内化的目的。
  生本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乐学善学的课堂,是自主自由的课堂,让我们一起去追寻这种充满魅力和温度的课堂吧!
  (浙江省金华市宾虹小学 321016)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愉悦性,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表达,养成率真、自信的个性。以《一花一世界》为例,可以从“玩画笔”和“玩水墨”入手,完成从“以美育人”到“以美悦人”,从“工具使用”到“游戏生趣”,从“技法第一”到“精神至上”三方面的转变,最终实现“以美育人”,达到艺术教育之根本目的。  【关键词】拓展课;中国画;愉悦性;游戏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可以直接唤起
每年9月,小班新生入园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小班新生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低级阶段,像一朵朵花骨朵儿,非常美好,但是柔软也很脆弱;另一方面,班级是否有良好常规,又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那么,如何使两者之间达成统一?即如何引导小班新生顺利进入有质量的集体活动?我们给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确定了一个目标:过渡无痕,善教无伤。在各个年龄层次的教育活动以及家庭教育中深受
今年3—4月份,浙教版《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从校级选拔,一直到全市的角逐,笔者很荣幸地目睹了众多参赛选手的课堂展示。本次活动各级单位都采用统一的赛课方式,即各选手们在前一天以抽签的方式抽取上课的内容、班级和节次,第二天直接进课堂,不得与学生见面。为此,“磨课”的过程就减少甚至没有了,更多的是展现选手们平时的自身素质。在这些近乎“裸身”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对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作了关注,在这些课堂
2019年10月下旬,西北大漠,寒气逼人。  “呜……”  一阵警铃划破凌晨寂静的夜空,指挥员迅速下达命令:“部队转一等。”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旅数百名官兵迅速奔赴阵地,快速撤去兵器装备伪装。顷刻间,油机轰鸣,雷达飞旋,导弹起竖,蓄势待发。一场实战化防空战斗即将打响。一等转进,奔向战位  指控车内,指挥员紧盯屏幕,各席位密切配合,搜索跟踪空中未袭目标。“方位××,距离××,发现目标。”屏幕上,只见“
逐火者的上升之途 阿旺罗布    早在今年3月,  我们杂志社就在准备“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的特别报道,  做了很多报道的计划,  其中需要一篇登山者的日记。  在当时想来确实是一种奢望,  登山者在登山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  能为我们每天记下日记吗?      西藏登山学校的阿旺罗布不愧为一位优秀的登山运动员和高山摄影家,  他不但出色完成了奥运火炬登珠峰全程摄影报道的任务,更为我们呈现了
【摘 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本研究针对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际情况编制问卷,对某市4所小学3~6年级的27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结合数据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建议和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始终是我国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說起法国装甲力量,人们第一反应是拥有“坚甲利炮”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但要让经常执行海外干预任务的法军来选择,他们更乐意携带吨位合适、机动灵活、火力凶猛的轮式战车出征。  由于地处西欧平原地带,加上公路系统四通八达,因此法国陆军向来都是轮式装甲车辆的使用大户。除了在大规模战争中用于侧翼掩护和快速侦察外,重量较轻且后勤维护相对容易的轮式装甲车辆也是法军进行海外平叛作战和支援的利器。尤其在非洲,虽然
【摘 要】近年来,研学教育兴起,但有特色的区域研学课程并不多。通过对大量研學实证材料进行研究,并在对较大样本进行跟踪调查、综合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整合架构了本区域中小学纵横进阶的情智研学课程。从纵向来看,该研学课程从生成、交融、发展、升华等层面不断递进,实现了情智共生的育人追求;从横向来看,该研学课程从区域模板课程涉及校本、班本、亲子多类个性课程,逐步形成了可延伸的课程体系,
“自己的秩序”    次仁多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骨骼凸出、阔大黝黑的脸。作为罗马镇第十村那日村的村委会主任,他的每句谈话都合适得体。墙上居中挂着尺寸很大的拉萨全景图,以后我在去过的不同地区的农、牧民家中都能见到挂着同样的一幅。我坐在次仁多吉对面,从他身后的窗户可以看到正在草场上聚集的乌云,预示着很快有风雪到来。屋子里进进出出的大人儿童显得对外来者习以为常。次仁多吉硕大的眼睛注视着我,礼貌多于谨慎的
【摘 要】自信教育属于心理健康教育范畴,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以《我能行》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借期待效应、暗示效应、霍桑效应、鲇鱼效应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克服自卑心理、强化自我悦纳、激活自信潜能,重塑学生自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效应;自信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于小学生生活实际,旨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良好习惯的综合性课程。自信教育属于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