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广东药学院大学生在<性与生殖保健>授课前后性态度状况及变化.方法 运用性态度量表(SAQ)对学习该课程的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方向)2005级、赤岗及中山校区非临床医学专业的930名大学生,于授课前及授课后分别在课堂进行评定.结果 授课前大学生的SAQ为(10.78±2.65)分,授课后SAQ为(9.44±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大学生授课前SAQ评分均高于授课后(P<0.05).授课前临床医学专业SAQ为(9.70±2.50)分明显低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1.71±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临床医学专业SAQ得分为[(8.30±1.70)分],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SAQ得分为[(10.8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学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授课前后比较,SAQ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性与生殖保健>课堂教育,大学生正确的性知识增加,对性的认识能力增长,性态度趋于成熟;在大学生中开展公开的性与生殖健康课堂教育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