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体积变化的动态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p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鼠抑郁模型的行为学及海马体积在MRI上的动态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大鼠根据行为学评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15只.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及孤养模式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共8周.于建模开始前及每周末进行大鼠体质量测量、液体消耗及Morris水迷宫试验,并于实验开始前及每两周末在高场强MRI上测量每组大鼠各侧海马体积.结果 各项行为学指标表明建模成功并呈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建模第4周,抑郁组大鼠左侧海马体积显著减小[抑郁组(37.13±2.40)mm3,对照组(39.05±2.05)mm3,t=2.36,P<0.05],右侧无明显变化;第6周时,右侧也明显减小[抑郁组(37.85±2.11)mm3,对照组(39.44±2.10)mm3,t=2.07,P<0.05],左侧继续减小;总体减小幅度左侧大于右侧(左:15%,右:8%).同时发现行为学指标与海马体积缩小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大鼠抑郁模型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体积呈动态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8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2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治疗2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24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副反应量表(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2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2组治疗后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