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其能源产业、工业、服务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市政工程和道路建设也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研究鄂尔多斯道路规划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鄂尔多斯道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鄂尔多斯;道路规划;问题
1.鄂尔多斯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体,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区域。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4.95万人(201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实现了巨大的飞跃。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46亿元,到2007年的1148.71亿元,增长了将近332倍。而“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过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643亿元,5年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23.4%;人均GDP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是全国人均的4.8倍,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2580亿元,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
2.鄂尔多斯道路建设和规划
2.1鄂尔多斯的道路建设现状
鄂尔多斯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交通和市区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06年到2010年五年时间内,鄂尔多斯市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430 亿元。新改建公路8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6公里,一级公路374公里,二级公路729公里,三级公路659公里,四级公路6738公里)。截止201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75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8公里,一级公路395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302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7%,油路、水泥路747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2%;),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20.1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108公里。
2010年末公路里程达到16961公里,年客运量达到2095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289554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23450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4367811万吨公里。
另外,2010年全年新改建公2276公里,新改建油路达到479公里。公路建设涉及196条线路,农村公路开工建设181条,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1996公路。农村也改变了土路,通上了油柏路和水泥路。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对于公路建设十分重视,道路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2.2鄂尔多斯的道路规划
鄂尔多斯市的交通道路规划按照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和规划,依据城市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战略进行部署。按照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的“一主两幅和两区四轴”来进行交通布局。其中,四轴即是对交通布局的大体概括。因此,在进行道路规划的同时,需要合理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和方向,最大化地发挥道路的功能和优势。
在城区道路建设方面,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内部道路系统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道路红线宽度为40~60m,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40~70m,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4~50m,支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6~30m快速路按照十一横六纵的体系,采用主辅路形式进行规划。公共交通方面,形成公交干线网络,以形成系统。
在高速公路方面,鄂尔多斯市正在着力形成以包茂高速公路和荣乌高速公路的“十字”形跨区域的主干交通走廊。扩容改造包茂高速公路(G65),其中包头至东胜增建二线,现状沿河一级公路升级为高速公路,与荣乌高速公路(G18)、呼大高速共同形成“井”字型的高速骨架,满足快速联系需求。
在市区公路建设方面,在鄂尔多斯市域内构建“两环、三横九纵”的公路网体系。两环分别是沿鄂尔多斯市市域形成沿河(沿边)的外环和主要环东部地区的中环。三横是指已建的109老国道作为乌海至天津高速公路为主的横向主干交通走廊的重要补充;第二、巴拉贡镇—独贵塔拉镇—恩格贝镇—树林召镇—白泥井镇—十二连城乡—大路镇路线;第三,上海庙镇—敖勒召其镇—嘎鲁图镇—乌兰陶勒盖镇—图克镇—乌兰木伦镇—纳林陶亥镇—沙圪堵镇—龙口镇路线。再加上九纵,在市区范围内可以形成完善的综合公路网路。
铁路建设方面,规划新建呼和浩特至包头到鄂尔多斯以及鄂尔多斯至准格尔再到呼和浩特的城际快速铁路,并延长到陕西榆林。另外,市区铁路干线规划为“三横四纵”结构。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的道路规划围绕其中心城区逐渐向外扩展,依据市区内产业和工业布局,构建各级道路相结合、功能明确的道路体系。
3.鄂尔多斯市道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3.1现有公路标准低,路网密度有待提高
在全市现有公路中,三级和四级公路占到了全部公路里程的73%,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到15%。而农村及牧区公路(县道、乡道和村道)等级都比较低,造成现有公路同行能力低,需要提高技术等级。鄂尔多斯市是一个资源性地区,对道路的要求相对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标准的道路制约了各种物资的运转和出行的方便,这与资源性地区对公路的需求不匹配。
3.2未形成明显的骨架网
虽然在道路公路体系上规模较大,但是缺乏省际和其他地区的联系。鄂尔多斯是资源输出型城市,煤炭、羊绒等资源的大量输出需要有非常系统的交通网络作为支撑。加大与其他地区,如资源需求地区的交通联系,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因此,需要依托鄂尔多斯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建立与城镇体系、资源运输等方面相匹配的高等级公路和交通网络的布局,形成积极有效的骨架网络。
3.3城市规划缺乏环境和生态考虑
鄂尔多斯除了是重要的资源输出城市之外,其旅游业也有比较发达。鄂尔多斯有很多历史遗址和自然景观。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时,应该强调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保护。规划需要考虑到任何自然协调发展,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当对环境和生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规划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不能有“今日铺路、明日挖坑”的情况。
3.4对城市交通缺乏综合管理
道路的设计与规划,除了其合理性和基本功能的实现之外,还需要有综合的管理。城市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道路拥挤、交通管理混乱、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对道路安全和运行的控制与监管。加强对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設;加强对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建设;加强对交通电视监控以及违法行为检测系统的建设等等。
【参考文献】
[1]蔺彪,闫纾梅.浅谈鄂尔多斯市公路建设与环保知识,科技创新.2010年,(35).
[2]田云,许筠.利用资源优势多渠道筹资建设地区公路的探讨.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2,(3).
[3]安源.经济文化一体化———鄂尔多斯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论草原文化.
[4]温永杰,朱南松.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探讨.道路交通.2008.03.
【关键词】鄂尔多斯;道路规划;问题
1.鄂尔多斯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体,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区域。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4.95万人(201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实现了巨大的飞跃。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46亿元,到2007年的1148.71亿元,增长了将近332倍。而“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过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2643亿元,5年累计创造地区生产总值84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年均增长23.4%;人均GDP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是全国人均的4.8倍,超过香港成为全国第一;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2580亿元,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
2.鄂尔多斯道路建设和规划
2.1鄂尔多斯的道路建设现状
鄂尔多斯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交通和市区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06年到2010年五年时间内,鄂尔多斯市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430 亿元。新改建公路8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6公里,一级公路374公里,二级公路729公里,三级公路659公里,四级公路6738公里)。截止201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75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8公里,一级公路395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302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7%,油路、水泥路747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2%;),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20.1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108公里。
2010年末公路里程达到16961公里,年客运量达到2095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289554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23450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4367811万吨公里。
另外,2010年全年新改建公2276公里,新改建油路达到479公里。公路建设涉及196条线路,农村公路开工建设181条,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1996公路。农村也改变了土路,通上了油柏路和水泥路。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对于公路建设十分重视,道路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2.2鄂尔多斯的道路规划
鄂尔多斯市的交通道路规划按照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和规划,依据城市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战略进行部署。按照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的“一主两幅和两区四轴”来进行交通布局。其中,四轴即是对交通布局的大体概括。因此,在进行道路规划的同时,需要合理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和方向,最大化地发挥道路的功能和优势。
在城区道路建设方面,鄂尔多斯中心城区内部道路系统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道路红线宽度为40~60m,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40~70m,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4~50m,支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6~30m快速路按照十一横六纵的体系,采用主辅路形式进行规划。公共交通方面,形成公交干线网络,以形成系统。
在高速公路方面,鄂尔多斯市正在着力形成以包茂高速公路和荣乌高速公路的“十字”形跨区域的主干交通走廊。扩容改造包茂高速公路(G65),其中包头至东胜增建二线,现状沿河一级公路升级为高速公路,与荣乌高速公路(G18)、呼大高速共同形成“井”字型的高速骨架,满足快速联系需求。
在市区公路建设方面,在鄂尔多斯市域内构建“两环、三横九纵”的公路网体系。两环分别是沿鄂尔多斯市市域形成沿河(沿边)的外环和主要环东部地区的中环。三横是指已建的109老国道作为乌海至天津高速公路为主的横向主干交通走廊的重要补充;第二、巴拉贡镇—独贵塔拉镇—恩格贝镇—树林召镇—白泥井镇—十二连城乡—大路镇路线;第三,上海庙镇—敖勒召其镇—嘎鲁图镇—乌兰陶勒盖镇—图克镇—乌兰木伦镇—纳林陶亥镇—沙圪堵镇—龙口镇路线。再加上九纵,在市区范围内可以形成完善的综合公路网路。
铁路建设方面,规划新建呼和浩特至包头到鄂尔多斯以及鄂尔多斯至准格尔再到呼和浩特的城际快速铁路,并延长到陕西榆林。另外,市区铁路干线规划为“三横四纵”结构。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的道路规划围绕其中心城区逐渐向外扩展,依据市区内产业和工业布局,构建各级道路相结合、功能明确的道路体系。
3.鄂尔多斯市道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3.1现有公路标准低,路网密度有待提高
在全市现有公路中,三级和四级公路占到了全部公路里程的73%,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到15%。而农村及牧区公路(县道、乡道和村道)等级都比较低,造成现有公路同行能力低,需要提高技术等级。鄂尔多斯市是一个资源性地区,对道路的要求相对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标准的道路制约了各种物资的运转和出行的方便,这与资源性地区对公路的需求不匹配。
3.2未形成明显的骨架网
虽然在道路公路体系上规模较大,但是缺乏省际和其他地区的联系。鄂尔多斯是资源输出型城市,煤炭、羊绒等资源的大量输出需要有非常系统的交通网络作为支撑。加大与其他地区,如资源需求地区的交通联系,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因此,需要依托鄂尔多斯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建立与城镇体系、资源运输等方面相匹配的高等级公路和交通网络的布局,形成积极有效的骨架网络。
3.3城市规划缺乏环境和生态考虑
鄂尔多斯除了是重要的资源输出城市之外,其旅游业也有比较发达。鄂尔多斯有很多历史遗址和自然景观。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时,应该强调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保护。规划需要考虑到任何自然协调发展,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当对环境和生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规划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不能有“今日铺路、明日挖坑”的情况。
3.4对城市交通缺乏综合管理
道路的设计与规划,除了其合理性和基本功能的实现之外,还需要有综合的管理。城市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道路拥挤、交通管理混乱、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对道路安全和运行的控制与监管。加强对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設;加强对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建设;加强对交通电视监控以及违法行为检测系统的建设等等。
【参考文献】
[1]蔺彪,闫纾梅.浅谈鄂尔多斯市公路建设与环保知识,科技创新.2010年,(35).
[2]田云,许筠.利用资源优势多渠道筹资建设地区公路的探讨.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2,(3).
[3]安源.经济文化一体化———鄂尔多斯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论草原文化.
[4]温永杰,朱南松.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探讨.道路交通.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