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具智慧的生命符号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则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才产生的。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发展到后期,除汉字外,都成为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我国的汉字(象形文字)大体经历了结绳记事、河图、洛书、伏羲文王画八卦、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发展阶段。
  “信”往往与诚字相连,人们常说,要做诚信之人。诚信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大大小小事务中。某天,爸爸对你说,等你期中考试结束,爸爸带你去游乐场。你一定会欢天喜地,为之雀跃。然而,过了期中考试一个星期了,爸爸丝毫不提去游乐场的事情。于是,你就提醒爸爸他当初给你的承诺。我相信世界上大部分做爸爸的都会将自己的承诺兑现。一旦他不执行自己的诺言,那么,他在子女心中的光辉形象会霎时土崩瓦解。《杀猪教子》的故事,曾子树立了一个诚信的父亲形象。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跟爸爸妈妈承诺,一定会认真学习,考试考出好成绩。那么,你就得按照自己说的话去做,否则,你也会被别人视作无信之人,渐渐地在别人心中失去重要的位置。
  “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意谓人言为信,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因言乃心声,凡人说话要落实才能见得人,故信之本义作“诚”解,真心诚意,即笃实不自欺亦不欺人。其义有:
  诚实不欺曰信,如信义,信用。
  听从不疑,如相信。
  函札曰信,如信函。
  使者曰信,如信使。
  消息曰信,如信息。
  《说文》说“信,诚也”。韩非说:“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韩非子·难一》),由于“信”本身就包含了敦厚笃实的意思在内,所以后来从“信”发展出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忠信”,一个是“诚信”,这是此后思想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的内容,都是从“信”而出发形成的。
  现在人们往往把诚实守信连在一起。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人们不但对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赞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对学习的正确态度。《论语》说“信”不算多,共32句。它的基本含义是相信、信任、信誉。
  “信”是古代社会中一项很重要的社会活动的规则,如果说“礼”规范了活动的程序,那么“信”就是对实行这种程序的一个承诺。“春秋尊礼而重信,信重于地,礼尊于身。”(《春秋繁露·楚庄王》)。由此可见信的重要性。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卑微,但为人和蔼公正,诚实厚道。他21岁那年,在朋友开的一家商店里当店员。有一天,一老妇人来买纺织品,多付了12美分,林肯当时没有发觉。等他结帐时发现多收了钱,当晚就步行赶了六英里路,把多收的钱退给了那个老妇。附近的居民都很尊敬和喜爱这个年轻人,亲热地称他“诚实的林肯”。正因为这种诚信的做人态度,林肯后来才成为了最著名的美国总统之一。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已得到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中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在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鉴赏作品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朗读,可以体悟情感,丰富想象,体悟语言美,感受诗的意境,积累知识,发现诗歌蕴涵的言外之意。  【关键词】朗读 体悟情感 想象 意境 积累    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即使存在着时间和文化上的差异,但在情感上是有共性的,所以诗歌鉴赏方法有迹可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人人皆知,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来达到
【摘 要】新材料作文是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细察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能胜出,首先是对材料理解得透彻;其次是善于整体性地把握材料,洞察材料的意义;再者是善于超越材料直接概括出的意义,利用相似性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意义延伸到其他领域。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 审题 立意    在今年的19套高考试卷中,新材料作文占10个,成为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为什么各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向经典作品学习语言是途径之一。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文是大家公认的美文,江苏省把它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现代散文选读》。对该文的语言特色文学评论家赞不绝口:“诗的语言”,“音乐的旋律”,“辞藻华美流畅,色彩浓丽繁复”,“节奏跌宕起伏,汪洋恣肆”……不过,多是大而化之的赞誉,不便于中学生学习。笔者不辞知识浅陋,试对《翡》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和优点,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而言,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使学生追求思维和表达的创新。  福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是“深刻、丰富、文采、创新”,其中“深刻”排在首位。所谓“深刻”,是指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对“创新”的阐述要点之一
杜甫的诗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三吏》《三别》即是杜甫的代表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孜孜以求的理想。尽管他郁郁不得志,后来又经历了安史之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但这些并没有击垮他。纵观他的一生,始终心忧社稷,“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的永恒主旋律。  一、吟咏自然,心系祖国  杜甫有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清新明朗,亲切自然。字里行间
日前,有幸现场观摩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郑晓龙老师在白银一中执教的一堂作文课,并聆听了其关于作文教学的报告。郑晓龙老师闲庭信步是的授课体态,家常式的师生交流方式,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的课堂过程,朴素执著的课堂作文观,都启示着我反思自己的作文课堂及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学语文老师费时最多却收效甚微的难点,每次给学生上作文课,给学生布
《祝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不幸生活的画卷,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典型形象,里面有让人同情的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受害者,有让人憎恶的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有让人忧爱交织的以柳妈为代表的看客。我们对《祝福》的解读,通常是从阶级的角度,将《祝福》中的人物分为三六九等,而且这些人都是迫害祥林嫂的凶手,都是“坏人”,尤其是鲁四老爷,更是坏透了!但是,比照一下今天情况,对于一个大款老板来说,当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词坛大家,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怀。  李清照的淑女情怀与古代传统的淑女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阴柔、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质,比如喜欢寄情山水、爱好文学艺术、关注国事等。  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词作。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
“新型师生关系”有“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之说,有“教育美,美在机智”之说,有“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之说,也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之说,还有“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之说。这些主张、见解、经验显然堪称经典,笔者认为从理论上去描述新型的师生关系固然有指导性,权威性,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可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在期间闪耀光芒,而这些光芒也恰恰是师生和谐关系的折射点和聚焦之处。  
[摘要]故都秋的特色是“清”“静”“悲凉”,在教学中,人们常常对“悲凉”重视有余,而对“清”的关注不够。本文立足于“清”,分析了清的内涵,认为“清”是清闲,是冷清,是清凉,“清”也指清秋,是浓浓的秋味。文章还分析了作者“悲凉”的主观感受与“清”的关系。指出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源于故都秋的“清”。  [关键词]清 清闲 冷清 悲凉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故都的秋姿、秋色